高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2017-04-26 22:00徐仕丽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问题

【摘要】伴随时代进步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然而高校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给高校教育增加了难度。面对新时代、新问题高校应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问题

传统高校教育的培养方式仍存在很多片面性弊端,与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相背离。高校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依据,正确审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特点,进一步做好育人工作。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的理论依据,此理论的提出有一个过程。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多次体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但明确提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随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资本论》中他又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由此可知马克思特别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将其视为社会发展的前提。他眼中全面發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具备各方面的能力,人只有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国充分重视并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毛泽东时期就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邓小平也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2001年江泽民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入党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重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目标。由此可见我国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并把这一目标作为重要任务贯彻执行。在教育领域高校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重要的教育方针。2010—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高校是教育工作的前沿领域,承担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使命,高校必须培养全面自由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高校全方位育人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不仅存在目标单一、过程单调、方式片面等弊端,而且网络又给高校教育增加新难度。在此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1、高校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传统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培养目标单一。高校教育的目标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但高校传统培养目标的单一性抑制了大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日常管理和课程安排等方面往往偏离教育目标,脱离学生的现实需求。大学生需求得不到满足,特长与才华得不到施展,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其次,培养过程单调。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应使人在体力、智力、道德、精神等方面全面发展。但高校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忽略了其道德品行的培养。部分高校仍采用单线灌输模式,师生间缺乏互动,脱离学生成长的要求,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最后,培养方式片面。部分高校单纯追求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技能,以单一考分奖惩学生背离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高校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忽视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抑制了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网络给高校教育增加新难度

网络以丰富的信息量、广泛的覆盖面开辟了高校教育新天地,赢得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它拓宽了高校教育内容、改进了教育方法,提升了教育效率,实现了高校教育的现代化。但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增加了高校教育的难度和。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逃避现实的场所,部分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变得闭关自守、荒废学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网络内容鱼龙混杂,不良信息混淆了大学生的视听,颓废了大学生的理想。分辨能力差的人很容易接受到错误的网络观点,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偏移、道德责任感丧失、严重时诱发犯罪。网络内容五花八门,各种观点相互激荡,大学生在网上矛盾冲突不断,严重威胁人际关系的和谐。新形势下,面对网络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的危害,高校要适应新时期的育人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

三、高校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对策

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复杂性不断突显,培养大学生的任务尤为艰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应结合具体环境,不断探索新方法,增强高校教育效果。

1、健全教育制度,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制度上,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需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增强知识的全面性。在吸纳最新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并通过设置多种学科优化课程结构。教育内容上,高校扎实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常识教育,保证知识传递的全面性;注重课堂与生活教育的结合,在理论知识传授同时加强学生实践,培养既掌握理论知识又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要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知识传播与接受的效率,进而提升教学质量。高校在就业管理上要构建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为学生就业把关引航,为社会输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媒介素养

“育人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教育的先行者,是大学生培养的领头人。然而部分教师责任意识差,网络技能缺乏,传播知识陈旧。因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教师的重要性,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高校要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定期进行技能培训,致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网络名师。高校还要注重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教育工作者。网络化时代教师更要加强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的辨别,做到以职业精神为支撑,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3、加强技术管理,增强网络互动

首先,高校要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校园网的过滤,屏蔽网络垃圾,坚决制止低俗文化和有害内容进入校园网站,做到网络传播途径中的规范化,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其次,高校要采取联动教育模式整合网上网下教学资源,使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高校应增强搜集国内外新闻、上传名校名师课程视频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并及时关注其思想动态,针对大学生遇到的网络困惑开展答疑课程,做到网上网下有效对接。高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积极疏导大学生的不良情绪,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1:223.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239.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42:123.

[4] 杨金海. 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3).

[5] 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 人民日报, 2013.

【作者简介】

徐仕丽(1991—),女,辽宁朝阳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问题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