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季买衫,你需要重温上世纪80年代的时髦

2017-04-27 17:44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涂鸦时装纽约

换季买衫,你需要重温上世纪80年代的时髦

上世纪80年代,纽约的成功企业家Donald Trump在电视采访里说:“我可能会竞选美国总统也说不准。”那时候,他那头蓬松的金发还不至于被人当成笑柄。如果说“经济繁荣时期的人们更钟爱体积感较大的发型”这话是科学的,那么这位现总统可能只是在为自己保留一点人生巅峰的印记而已。

起码在30年的时间里,资本至上,是一个社会上获得广泛认同的价值观。一边是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用他的经济学治理19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显露的颓势;另一边,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撒开铁腕施行减税、私有化,扭转着陷入低谷的帝国。两位同样来自保守党派、经济手腕强硬、拥护“富人至上的滴漏经济”、差不多时候上台、面对着差不多问题的领导者,后来被人们称作“政治上的灵魂伴侣”。

这样的背景下,最显而易见的是,富人变多了,或者他们变得更高调了。而流行总是被时代影响,力量和财富成了大多数人的时尚主题:经过人为锻炼的健美体态第一次成为大众时髦,大家崇尚壮实、拥有肌肉和棕褐色皮肤的肉体,喜欢性感华丽的衣服。当然这80%还要牵扯到1970年以来的性别觉醒。

力量感成为时代的语言,突出肩宽的廓形开始在时尚舞台上站稳脚跟,就像现在人们对那个时代典型着装的印象一样,人人都爱穿成这样:大垫肩夹克是必须的,搭配裙子或裤子都行。Marc Jacobs曾经亲自表示十分怀念那个浓妆艳抹大垫肩的年代:“那个时候,我们夜夜精心打扮,是多么地充满乐趣啊!”

纽约势力

1980年代是纽约时装的觉醒期,以Ralph Lauren、Donna Karan、Calviinn Klein等品牌为首构筑的美国时装界表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面貌。他们看起来似乎都很擅长做生意,相对于过去的设计师们不太重视服装相关领域诸如香水、配饰等等的耕耘,这些设计师知道在生活方式和支线品牌上实现品牌价值,除了饰物、香水、内衣,还特别擅长重新定义运动服饰的奢华感。

Ralph Lauren

Ralph Lauren在1980年代塑造了很多手插裤兜的新绅士形象,他的衣服浪漫地在英国绅士服饰和美国历史中找到平衡点,你能在里面找到英式的软呢套装,也能看见充满美国味的ponchos披肩,以及带有浓重印第安纳瓦霍族色彩的松石配饰。

而Calvin Klein的成功看起来则有点另辟蹊径,尽管整个80年代的时尚都在崇尚夸张和过度的创作,Calvin Kleiin却把格格不入的极简主义做成好生意。Calvin Kleeiinn的80年代最不缺的就是话题。单凭1980年,年仅15岁的波姬•小丝在代言CKK牛仔裤时说的那句“你想知道我和我的CKK牛仔裤之间是什么吗?答案是什么都没有。”就能知道。说来也巧,与CK时装看上去的极简保守比起来,在商业广告上宣扬性感和暧昧却正好是CK最擅长的事。

作为地道的纽约人,Donna Karan同样是美式极简主义的积极布道者。1985年她推出了著名的“Seven Easy Pieces”系列:一件紧身衣、一条裙子、一条裤子、一件开司米外套、一件小皮草、一件外套以及一款晚礼服就是一名都会女性需要的全部。衣服要足够简单,拒绝一切繁复的装饰,并且可以放进皮箱随时走人,这样的基本款崇拜似乎可以看作时下所谓“胶囊衣柜”的雏形所在。纽约本身即是Donna Karaann的灵感来源,这里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态度和价值观完整地体现在了Donna Karan的衣服上。反过来,Karan的现代风格设计也可以视作她为都市女性量身定做的生活态度,除了突出质感、足够简洁以外,运用紧身裤、丝袜作为日常穿着,在极简中强化女性的性感特质,多少能看得出1980 年代的“现代女性”在追求的东西。

街头地下的时尚进击

在流行文化的B-side,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伦敦丰富的夜生活场景受到了关注。大量club林立在城市里,艺术家和年轻人用一个又一个夜晚塑造着这里的亚文化环境,诸如Taboo、the Blitz、the Wag、thhee Batcave此类著名Club,分别孕育出了哥特、坎普、新浪漫等“亚文化流派”,并且让它们看起来似乎会在未来几十年里持续撼动时尚界。

1981年,Vivienne Westwood推出了她第一个成衣系列:充斥着色彩丰富的印花、多褶衬衣加上松垮的马裤和海盗帽,组成了这个名为“Pirates”的系列,标志着Westwood从伦敦街头正式走向传统时装的世界,这时的她,早就不止是十年前那个“Too Fast To Live,Too Young To Die”的老板娘了。

而后,对制衣技巧的关注以及对历史的解读和再创作,成了Westwood的工作主题。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对 19 世纪中叶流行的“笼式裙衬”进行再诠释并设计出了mini crini系列,基于 18 世纪欧洲女性束身衣制作了当代束身胸衣。

关于亚文化对时尚的入侵,绕不开的人还有Stephen Sprousee。如果说伦敦有Westwood,那么在美国,Stephen Sprouse就是一样举足轻重的街头时装开拓者。大众知道这个名字多数是从千禧年之际他和Loouuiiss Vuitton的合作开始的。2009年Marc Jacobs本人全裸上阵为重新推出的Graffiti系列拍摄大片,那组照片人们很熟悉了,但彼时Stephen Sprouse 已经去世了4年。

和Westwood正好相反,在学生时代就被老师视作设计界奇才的Stephen Sprouse最后反而不是以服装设计师的身份而为人熟知。Stephen Sprouse很符合大众对“活跃在纽约的波普艺术家”的想象,无论是设计服装、开家具店,还是给摇滚明星设计衣服,Stephen Sprouse做过的事实在太多了。

事实上,Stephen Sprous与服装结缘甚至早于设计学院的教育,他12岁就认识了Norman Norell,14岁就在Bill Blass实习,1975 年,他在Halston团队做事时期,甚至被誉为绘图机:对设计师想要的任何服装结构都能信手拈来,Halston很依赖他画的草图。到198800年代,因为长期混在摇滚乐现场和亚文化圈,Stephen Sprouse对音乐和涂鸦创作的喜好越发明显地表现出来。离开Halston后,Sproussee认识了Blondie乐队的主唱Deborah Harry并且开始为她打点造型和专辑设计,同时也开始尝试把涂鸦这种街头艺术和老本行服装设计结合。

接下来的1984年,Stephen Sprouse在纽约Ritz酒店办了一场蔚为轰动的发布会,第一次让人们看到街头涂鸦和高级时装混合后的样子:涂鸦印花被大方地印在各种色彩鲜艳的衣服上,这股浓浓地波普味儿旋即就让Sprouse认识了安迪沃·霍尔,接下来,慢慢进入沃霍尔社交圈的Sprouse名气越来越响,频繁被《Vogue》《Harper’s Bazaar》等杂志刊载,各路明星都来邀请他设计造型。在人们瞩目下的Sprouse这个时期非常热衷使用各种昂贵的面料实验制作衣服,这样任性的创作带来了反效果,只不过一年,他的公司就因为负债而倒闭了。

1980年代后期,Stephen Sprouse把精力更多投向了艺术和音乐圈,设计广告、唱片封面,给David Bowie、Mick Jagger、Courtney Love等人制做演出服成了他的主业。当然,这期间他也没有完全离开过老本行,之后的十年里也间歇性地回归时装界,依旧秉持波普风格,做出了不少致敬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毕竟安迪·沃霍尔本人都是穿着Sprouse的服装下葬,二人牵绊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涂鸦时装纽约
创意涂鸦
我把纽约搬走了
正确审视“纽约假期”条款
创意涂鸦
纽约往事
纽约,纽约!
时装
放肆玩酷街头时装客
时装问答
时装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