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7-04-27 16:10武翠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文知识生活体验

武翠萍

(山西省盂县西烟联校,山西盂县,045100)

摘 要: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然而很长时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语感培养途径,或是夸大了语感分析,忽略了言语实践;或是一味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而淡忘了对语言本身的品味。要使学生的语感由最初的低层次感性直觉向着全面、深刻、丰富而又灵敏的深层次理性直觉迈进,应从激活生活体验,加强言语实践,积淀语文知识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语感 生活体验 言语实践 语文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想必就是现时所谓的“语感”吧。其实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从倡导“开展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起,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在新旧世纪交替的今天,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是何其重要。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后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语感的培养就更见具体、明确了。

一、激活生活体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叶圣陶是这样表述生活体验对语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作语感。”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做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

是的,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激发生活体验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潜心摸索,一定会有所发现。

二、加强言语实践

的确,具备了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使人“感受到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之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但很长时期以来,许多教师一直在“语感教学”的探索领域之外徘徊,更不敢妄谈什么语感的培养。“语感为何物?”不同的人在对语感研究、探讨的过程中,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最早提倡“语感”的语文学家夏丏尊和教育家叶圣陶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说,语感是“对于辞类的感觉力”。后来又有人分别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认识语感。对于什么是“语感”,人们众说纷纭,这使从事语文实践的教育工作者们一片茫然。不知“语感”为何物,语感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呢?我个人则认为王尚文先生对“什么是语感”的阐释精辟且全面。他说:“语感是一种言语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和生成能力。”这就涵盖了输出性(说写)语感和输入性(听读)语感两个方面,不同于以往那些只侧重于从输入性语感一个方面来对语感的界定。广大教师认为高品质语感的目标是那么遥不可及,难以实现。比如有人描述高品质的语感是会“不假思索地判断词语的好坏,句子的正误,表达的优劣,文气的畅滞,在需要表达时,就会如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笔端”。又有人认为:“一个具有良好语感能力的人,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很多老师认为达到这种语感境界谈何容易?“如源泉之水,一说就顺,一写就通”。只怕是作家也难以做到吧!他们不是也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的时候吗?更何况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则如阳春白雪难以企及。其实,语感的培养如同乐感、美感的培养一样,并不是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更不是只针对少数悟性高、禀赋好的学生而言的。而且由于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样它比乐感、美感的培养就更具有了优势。即使是很难达到,如果越来越接近不也是成功的吗?只要我们能找到一条有效的语感培养途径,不断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高品质语感的达成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三、积淀语文知識

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所以强调语感训练,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定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未尝不可。修辞,特别其中的对偶、粘连、顶针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华美。适度的渗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言语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地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

总之,“语感教学”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最好体现。它的提出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只要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求,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语文知识生活体验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浅论语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聚焦语文知识 提升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