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我见

2017-04-27 16:17叶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模式诗歌

叶倩

(四川省仁寿县宝飞镇鹤立九年制学校,四川眉山,620584)

摘 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农村的经济、文化、交通设施、教育现状、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用全新的观念来引导农村小学的教学工作,用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培养新时代的农村小学生,使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已成为农村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教育 语文 诗歌 教育模式

我们知道,汉语是我们的祖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古老的文化。它不仅有机地把各个学科联系起来了,还促进了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它不仅联系着我国的古代文化,还影响着我们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而语文学科中的诗歌正是承前启后的使者。

我国古诗歌文化,它灿烂灼目,光芒四射;它凝练、丰厚、遐思无限。虽历经数千年沧桑,却依然光艳照人。因此,现在的语文课本在以往的基础上极大地增添了它的含量,让学生能畅游于古诗歌的国度,游历于祖国名山大川,接受古诗文化的熏陶,感悟古诗人的情怀,令其心生指点江山之抱负。这无不使学生想象的羽翼得以磨砺,日益丰健,为未来展翅高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高速发展的现代经济需要的是创新型、开放型人才,而不是那些死记硬背,思想僵化的应试教育的产物。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创新型、开放型人才作为我们毕生的追求,而这样的新世纪人才又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特别是从农村的孩子抓起。

那么,如何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有效地开展创新型的诗歌教学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为载体,以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模式,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实施手段,建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更加有效地学习诗词,感知诗词内容,再现诗词意境,体悟诗人情感,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放手学生,引领学生与诗歌对话”的学习活动

1.着眼诗歌形象,展开丰富想象,畅道诗意

小学阶段选录的诗歌意象性一般都较强,且多以诗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所摄取的素材为意象,构置诗意。所以,我们以诗歌的某一切入点设置激趣话题,直击诗歌内容——意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优美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勾勒在诗歌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嗅到的,所……的物象。

例如:我们在教学《清贫乐·村居》时,就要引导学生发现诗词中的事物。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看到茅屋的,有看到小溪的,有看到青草的,有看到人的;还有看到锄头、豆苗、鸡笼的;更有甚者,看到酒杯、荷花的。我们便趁机探问学生从哪儿看到的?这些人、物又是怎样的?给你怎样的感觉?这一切都在老师的简要激趣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原词构画了一幅幅恬静、和谐、优美的夏日田园图。根本无须教师在那儿大费周章地讲词论义,生搬硬套。既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又让学生对词义深刻感受,至于物象中的意蕴也自然流泻出来。

2.作画学诗,再现诗情画意

在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中,有着“碧玉”“绿丝绦”“春风”“剪刀”等优美的画面,它自然会勾起学生们无限的遐想。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们反复读它,体会它,就会发现这几句诗中包含着一幅幅美丽的画,是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一棵棵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与春争晖,长出了万千条嫩绿的叶子,就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何其惬意!何其美哉!品味诗歌,自当神游于画意,以画驭诗。

在教授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时,学生在畅想诗意之后,个个摩拳擦掌,拿出画笔绘制自己心中的《天门山》。在交流绘画作品时,大家更是互诉衷肠,各道诗情画意。一次精彩纷呈、奇趣横生的诗歌学习之旅,便在学生自主活动中悄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3.自制小品,重温诗意

为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我们不仅求助于平面绘画艺术,还依凭于生动活泼、具体可感可视的小品表演,使学生由无生命的文字感悟过渡到有声、有形、直观的视觉体验。

在学习《清平乐·村居》之后,我们还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和各式道具,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小品《村居》:在一座简易的木制“矮屋”(讲桌)边,一对恩爱的“老夫妻”,把酒话桑麻,时不时传来阵阵默契的欢笑;清清的“小溪旁”,“大儿子”在为“豆苗锄草”(挥锄于一堆树枝旁);“二儿子”手执箩筐正织“鸡笼”;旁边还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儿子”兴味盎然地剥莲蓬(塑料的)。一切都那么自然、形象、逼真。一个活脱脱的幸福、甜美的乡村农家就这样闪亮登场了。课后,学生每每谈及本课时,言犹在耳,历历在目。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乐于接受,且成效显著。

二、构建多种高效的评价机制

1.擦亮鼓励的眼睛,适时给学生最响亮的掌声

给学生自信,让他们敢于“我嘴说我心”,乐于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谈自己的感受、观点。我们从不苛求学生十全十美,只要他有亮点,纵然是很微弱的一丁点儿,我们也绝不吝啬师生最热烈的掌声。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有一个学生说自己看见了豆苗时,我立刻给予鼓励和表扬。接着又有学生说自己已经闻到了豆香和荷花香时,所有的学生不禁掌声雷动。也许这算不了什么,但这后面会有更闪更亮的课堂景观。我们坚信:真诚的掌声远远超过它固有的力量,一次不经意的掌声有时会意外地浇开学生的成功之花。

2.增强竞争意识,营造争锋氛围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为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个体之间、小型团体之间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我们时常在课常上设置各种荣誉称号:最佳发言手,最佳表演者,最佳评委,最佳组合奖,小小诗人,小小画家,小小歌唱家……在教授《天门山》时,我们让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展览、交流、点评,选出小小画家、最佳组合奖、最佳评委各一个。这些都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赞美,获奖者自豪,落第者倾慕、祝贺,使他们争先为学,乐此不疲。

3.評价只是手段,并非目的

能获得老师的赞誉固然可喜,但能得到同龄人的倾慕与赞美、批评与指正似乎益发珍贵,而能评价老师者,在学生,那就是至高的荣誉和莫大的幸运。因此,我们在老师适时评价学生的同时,还广泛开展学生互评,师生自评,师生互评,让评价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总之,我国古代诗歌文化博大精深,而诗歌的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仅把“立足诗意,让学生与诗歌对话”,作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一种探索,为改善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的教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教育模式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