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审棉花新品种的性状表现分析

2017-04-27 21:40徐毅叶泗洪贺邓敏顾海蓝吴德祥
棉花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黄萎病枯萎病新品种

徐毅+叶泗洪+贺邓敏+顾海蓝+吴德祥

摘要:通过对2015年国家审定的14个棉花品种在区域试验的表现,从产量、品质、抗病性和特征特性等方面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衣分、单铃重、早熟性、纤维品质、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皮棉产量在21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3个、衣分总体平均值为40.59%、单铃重有达到7.1g的品种、生育期大多数在120天左右、霜前花率总体平均值为91.29%、纤维品质大多数品种达到优质水平,高抗枯萎病品种有3个、耐黄萎病品种有12个。

关键词:2015年;棉花;国审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

中图分类号: S562.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2-0006-06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2.002

0 引言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生产与农业、纺织业、加工业和商贸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棉花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发展棉花是离不开种子的,棉花的种子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只有使用优良的品种才能保证棉花的种植增产和增收[2-3]。经过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这3年的区域性种植试验,并且结合国家棉花新品种审定标准,在2015年有14个新的棉花品种通过了国家棉花新品种的审定。这14个品种分别是GK102、邯6203、冀丰914、冀中棉608、SGKZ73、硕杂棉2号、邯258、GK39、鄂杂棉30、荃银棉8号、XG39K5、天云0769、DJ09520、创棉50号。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我国近阶段的育种水平,因而作者对2015年国审棉花新品种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和评价。旨在这14个新品种因地制宜地推广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2015年国家审定的棉花新品种一共来源于4个种植棉区,其中属于黄河流域棉区的品种有GK102、邯6203、冀丰914、冀中棉608、SGKZ73、硕杂棉2号、邯258;属于长江流域棉区种植的品种有GK39、鄂杂棉30、荃银棉8号、XG39K5;属于西北内陆棉区的品种有天云0769、创棉50号;属于新疆南疆棉区的品种有DJ09520。通过查阅这些品种参加国家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的情况和结果报告,进行产量、衣分、单铃重、早熟性、纤维品质、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方面汇总,并进行综合性比较分析和评价。

2 比较与分析

2.1 特征特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品种的生育期都在120天左右,邯258的生育期略短,为104天;DJ09520和创棉50号的生育期略长,分别为134和139天。大部分品种的铃型均是卵铃形,冀中棉608、鄂杂棉30、DJ09520的铃型是长卵铃形,GK39的铃型最为特殊是铃圆形。

从株高性状上看,株高在70~100 cm的有天云0769、DJ09520、创棉50号、GK102、邯6203、邯258和冀中棉608共7个品种;株高在120 cm以上的有GK39和XG39K5两个品种,其余5个品种的株 高在100~120 cm。而从株型上来看,株高跟株型的紧凑程度有关,品种株型越紧凑,株高也就相对低一些;品种株型 越松散,株高也就相对高一些。

2.2 产量性状分析

从表1还可以看出,GK39、鄂杂棉30、荃银棉8号和XG39K5这4个品种的单株结铃数较多,结铃性较差的有邯258、天云0769、DJ09520和创棉50号等4个品种。

从单铃重上看,单铃重大于6 g的有GK102、邯6203、冀丰914、冀中棉608、SGKZ73、硕杂棉2号、鄂杂棉30和荃银棉8号这8个品种,其中SGKZ73和硕杂棉2号的单铃重更是达到了7.1 g,这些品种棉铃相对较大,收花花工少,容易被棉农接受。棉铃相对较小的品种有GK39、邯258、XG39K5、天云0769、DJ09520和创棉50号等6个品种,这些品种虽然棉铃较小,但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对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应性更好,特别是棉花生产要实行机械化,铃小的品种吐絮畅更适宜于机械化。

衣分其实是指皮棉重量与籽棉重量的比率[4],1980年前我国棉花品种的衣分大约在33%~40%,大多在35%~38%,2000年后由于育种水平的提高和生长环境的改善,大多棉花品种的衣分在40%以上[5]。从衣分上看,2015年国审棉花新品种的衣分都较高,大多在42%左右,其中DJ09520的衣分更是达到了44.2%。新育成的品种的衣分相对都较高,也是皮棉产量普遍较高的原因之一。

从霜前花率看,大多数品种霜前花率在90%以上,早熟性较好的品种有邯6203、硕杂棉2号、鄂杂棉30、荃银棉8号、DJ09520和创棉50号等品种,这些品种符合种植对早熟性的要求[4]。

2.3 产量分析

通过表1可以看出,皮棉产量在1500 kg/hm2以下的有GK102、冀中棉608、邯258 和XG39K5共4个品种。皮棉产量在1500~1800 kg/hm2的品種有邯6203、冀丰914 、SGKZ73、硕杂棉2号、GK39、鄂杂棉30和荃银棉8号。皮棉产量在2100 kg/hm2以上的品种有天云0769 、DJ09520和创棉50号,这3个品种是高产品种,值得大力推广。

从表2能看出,各品种与对照比,增产幅度达到10%以上的有邯6203、邯258和天云0769,说明河北的棉花新品种增产幅度大,其中有一个国审棉花新品种是减产的,比对照减产7.2%,余下的品种都增产,但增产幅度小于10%。

2.4 纤维品质性状分析

从表2可见,2.5%跨长在30 mm以上的品种有GK102、冀丰914、SGKZ73、硕杂棉2号、GK39、鄂杂棉30、XG39K5、天云0769和DJ09520,其中DJ09520的2.5%跨长最好,为31 mm,这14个品种中最低的也在28.7 mm,说明我国现在审定的棉花品种的纤维长度都达标,大多达到优质棉标准。

马克隆值超过5的有10个品种,分别是GK102、邯6203、冀丰914、冀中棉608、SGKZ73、硕杂棉2号、邯258、GK39和 XG39K5,其中马克隆值最高的是邯6203和硕杂棉2号,其值为5.5,达到我国审定品种的最高值了,纤维偏粗;马克隆值在5以下的有4个品种,分别是鄂杂棉30、天云0769、DJ09520和创棉50号,其中以天云0769的最好,为4.2,达到A标准。

从比强度看,没有达到30 cN/tex的只有2个品种,邯258为29.9 cN/tex、鄂杂棉30为28.9 cN/tex,其余的12个品种的比强度都大于等于30 cN/tex,其中最好的是GK102,为32.9 cN/tex。

整齐度指数是指纤维平均长度与上半部平均长度的比率,以百分率来表示。共分为5档,低档小于77.0%、较低档为77.0%~79.9%、中档为80.0%~82.9%、较高档为83.0%~85.9%、高档为86%及以上[6]。而这14个品种的整齐度都在85%左右,相差不大,处于较高档水平。

综合纤维品质的各项指标,GK39、天云0769、创棉50号和冀丰914这4个品种的纤维品质的表现很好。其中以天云0769的纤维品质表现最好。

2.5 抗病性分析

从表3可见,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病性表现型显得较好,有4个品种是耐枯萎病的,7个品种是抗枯萎病,GK102、邯258和DJ09520这3个品种是高抗枯萎病,硕杂棉2号和创棉50号都有接近高抗的水平。枯萎病的抗体病水平都不错。

而在黄萎病方面:在14个新审定的品种中,只有天云0769、DJ09520和创棉50号这3个品种是感黄萎病,其余的11个新品种皆是耐黄萎病的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2015年审定的棉花新品种绝大部分都是优质、高产和抗病的。

从产量水平上来看,皮棉产量在1500 kg/hm2以下的有4个品种。皮棉产量在1500~1800 kg/hm2的有7个品种,皮棉产量在2100 kg/hm2以上的有3个品种,产量水平很高。

从衣分上看,总体的衣分在36%~45%,衣分较高的有9个品种,占64.29%,衣分最高达到44.2%。14个品种的衣分平均值为40.59%,高衣分的品种比较多。说明我国近期育成的棉花品种衣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从单铃重看,平均單铃重是6.17 g,单铃重的最重的品种为7.1 g,大铃是我国育种单位的主攻方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从早熟性看,霜前花率平均值是91.29%,新品种的早熟性均很好。适应了我国棉花生产对品种早熟性的要求。

从纤维长度看,上半部的平均长度超过29 mm(含29mm)的有创棉50号等11个品种,占总体的78.57%,长度平均值为29.91 mm,说明这些品种的上半部平均长度是都符合要求的。纤维长度也符合纺织工业生产的要求。

从整齐度指数看,平均整齐度指数为84.95%,处于较高档,这一因素达到了优质水平。

马克隆值是反映棉花纤维细度与成熟度重要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棉纤维重要的内在质量的指标之一[8]。在这14品种中,有1个为A级,3个是B2级,其余10个都是C2级。马克隆值的平均值是5.11,这个数值处于C2级。这一指标较差,也是育种需要突破的地方,因为马克隆值的数值越大,也就表示棉纤维越粗,它的成熟度也就越高。

从比强度看,这14个品种中有1个品种的比强度是偏低的,其余品种的比强度都在30 cN/tex左右。比强度的平均值是30.79 cN/tex,是在强档范围中的,符合审定要求,这一指标也很好,部分达到优质棉的标准。

从抗病性看,一是枯萎病的高抗品种有3个,占21.43%,抗病品种有7个,占50%,比前期提高很多。而耐枯萎病的4个品种占28.57%。二是黄萎病的耐病品种有11个,占78.6%,只有3个品种感黄萎病,占21.4%。总体上说,枯萎病抗性较好,抗黄萎病育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毛树春,喻树迅. WTO与中国棉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4.

[2] 吴征彬. 棉花新品种审定标准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5(7):31-36.

[3]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 优质棉丰产栽培与种子加工[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9-115.

[4] 盖钧镒. 作物育种学各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 杜珉. WTO与中国棉花简明读本[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 农业标准出版研究中心. 最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5辑)[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09.

[7] 吴征彬. 棉花枯黄萎病及其鉴定技术[J].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2(4):47-51.

[8] 徐水波. 棉花细绒棉新国家标准分析[J]. 中国棉花加工,2007(4):4-7.

猜你喜欢
黄萎病枯萎病新品种
蒜芥茄SsWRKY1基因克隆及黄萎病病原菌胁迫下表达分析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看禾选种
棉花黄萎病菌的拮抗生物菌研究浅述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攻克棉花“癌症”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不同西瓜品种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