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角度下的电影《纯真年代》

2017-04-27 23:21王建军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

王建军

内容摘要:电影《纯真年代》生动刻画了父权社会下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父权社会严苛的社会制度,等级分明的礼仪,不仅对男性是一种摧残,更是对女性的无情剥削。

关键词:父权社会社会礼仪牺牲品;女权主义

《纯真年代》改编自伊迪丝·华顿192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即将迎娶新娘的律师纽兰·阿切尔,遇到了从欧洲逃回到纽约的伯爵夫人艾伦,并深深地被其折服。端庄娴静的未婚夫梅內心玲珑剔透,早已察觉未婚夫情感有异,用了一切手段成功地守卫自己的婚姻。本文试图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诠释在巨大的男权社会压迫下,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制度的牺牲品。

一、女权主义对社会的冲击

在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人们,尤其是思想前卫的女性,无论从思想,还是行为,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观。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宣称和主张极大地改变了女性对于家庭角色,孩子抚养,夫妻关系,女性和家务事的观念。民调展示倾向大家庭的女性人数大幅度下降,更多的女性不愿意牺牲个人需要和兴趣而去相夫教子。更多的女性认为丈夫和妻子都应该有工作,分担家务事,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在此之前,传统社会认为只有那些“超级英雄”女性才出色地完成两方面的重任。一方面职场大展拳脚,另一方面扶持家庭。然而这种观念在悄悄改变:在丈夫,日托,老板的帮助下,女性也可以在工作上有所作为。因此,面对更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寻求职场的发展,男性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定位,尽量保持家庭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些时候,丈夫甚至放弃事业成就妻子,这些也不再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了。一些报纸甚至会报道那些妇女辞去工作,照顾孩子的新闻。逐渐地,尽管程度很温和,美国社会大多数的人开始接受妇女解放运动所争取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都发生了变革。例如,大量的美国人开始对婚前性行为,婚外同居,以及流产持有宽容的态度。很少再有女性把生育后代,操持家务作为终身的职业;相反,迈出家门,找份工作不仅出于经济的考虑,更是独立,自我实现所需。生孩子的数量快速下降,为了限制生育,绝育的数量快速增加。

二、阿切尔:压迫者和受害者

阿切尔是电影的主要讲述人,也是主要的视角。透过他的双眼,我们可以了解影片中的各种人物。阿切尔是名律师,是父权社会的代言人。遵循一切社会习俗,鄙视一切有悖于社会准则的行为。事实上,他也难逃离被压迫的命运。影片一出场是以歌剧演出拉开序幕的。阿切尔精致的打扮,得体的穿着,细心的观众可以轻易地辨识他是歌剧院的常客,熟悉上流社会的礼仪。同时观众也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如此注重细节也是对于传统社会的维护和坚持。当他目睹到面临离婚风险的伯爵夫人艾伦(梅的表姐)也在欣赏歌剧时,尤其就坐在自己的未婚妻梅的旁边,他感到一丝羞愧和气愤。他担心艾伦会对梅有负面的影响。男权社会中,男性被认为是女性天然的保护神,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的。阿切尔认为自己有权利,有义务保护未婚妻不受异端思想的影响。同时,艾伦的离婚风波也威胁着阿切尔的声望,毕竟自己婚后,艾伦就会成为亲戚,成为家族的一员,她的耻辱会玷污家族的纯洁。为了给予未婚妻必要的提示,阿切尔进入未婚妻的包。这时当艾伦毫无顾忌地告诉他小时候他亲吻过她,阿切尔感到震惊。从内心深处而言,阿切尔以自己的未婚妻为荣,因为她体现了父权社会完美女性的形象以及纯真美德的象征。艾伦出现在包厢之前,阿切尔和梅的关系就是附属品。他一边欣赏舞台的表演,一边暗自得意梅的纯洁和美丽。每次投向梅的目光都是充满了拥有的自豪感。对于男权社会的主宰者,女性更多是以嘲讽的眼光审视,更多被看作是性用品。阿切尔自认为是梅的守护神,他遵循者男权社会的规则,男性对于女性有绝对的主宰权。他们富有保护伴侣安全和纯洁的义务和责任,否则这是任何男性都无法承受的耻辱。毫无疑问,阿切尔是女权规则的掌旗手和捍卫者,他也渴望这个角色,这是他终生追求的目标。作为父权礼仪坚定的守护者,阿切尔一丝不苟地遵循着各种规则。然而,随着影片的推进,艾伦,完全有别于其他木偶般女性,展示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这就像平静的湖面丢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无时无刻考验着阿切尔。

阿切尔承担整个家族的信任和期待说服艾伦放弃离婚的念头。然而,经过全面的了解艾伦的婚姻,以及与她长时间的接触,一个全新的,更具吸引力的艾伦跃然纸上。面对不幸的婚姻,面对不公平的人生,艾伦没有选择坚忍,而是大胆地说出不。这种经历对于阿切尔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他开始重新审视她。没有接触艾琳之前,他从未怀疑过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但是正是艾伦这种超越世俗的做法使他开始怀疑自己信仰的完整性和公正性。随着对于艾伦的了解和同情,当听到别人讨论艾伦的闲言碎语时,他激烈地为其辩护,即使有些时候略显失态也在所不惜。当然,阿切尔对于艾伦的同情更多是出于冲动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他对于艾伦的辩护更多是为了辩论而辩论。如果艾伦是他的妻子,他就会有了不同的感受。这时,所谓的女性应该和男性一样拥有追求自由的权利更多是水中月镜中花。尽管他支持女性有同样自由的权利,落实到现实中,他就不这样看问题了。正是由于这样双重摇摆价值观,阿切尔只能摆脱自己对于艾伦强烈的爱慕,选择纽约社会默认的婚姻,牺牲美好的爱情,因此,阿切尔既是代表父权社会的压迫者,维护传统的棋手,同时也是感情的受害者。

三、梅一成功者和受害者

父权社会中,女性倾向于失去话语权。男性赋予养家糊口的责任,女性则像金丝雀一般更适合完成家庭任务。父权社会下的女性,由于其身份有男性所认同,因此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看不见的,不存在的。同时她们作为男性附属品的地位又剥夺了她们自我身份的认证。女性在父权社会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三缄其口。电影中梅呈现出来的形象更多的时候是保持沉默,即使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说的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废话。电影的视角大多是从阿切尔的角度切入,更多关注的是她的“纯洁”外貌,“美丽”的心灵,这种抽象飘渺的意象。影片一开始,歌剧包厢里的梅就吸引了很多男性的目光,更多是赞许,认同。除了自身需要透过别人的目光才凸显出价值,梅展示出最大的沉默。明知自己的未婚夫与艾伦各自吸引,却沉默不语,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她的所作所为在观众的眼中具有极大的悲剧的色彩,一个不折不扣的受害者。影片所展示梅的形象可以牺牲任何一切,包括真爱,个人发展,姐妹情谊,那怕只为保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而这一切的原因就仅仅因为父权社会下,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离婚是坚决不允许的。女性的幸福不重要,女性的爱情很渺小,拥有完整的家庭才是最重要的。

梅,完全是纽约社会长辈的翻版,对于问题有着同样优雅的回答,对于社会礼仪不折不扣地执行。在公共领域,社会环境下传承也是一目了然。歌剧表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婚姻重復着千年的仪式;甚至射箭比赛也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纽约从来就不是一个允许特例和变化的城市。天真和纯洁是父权社会一手打造的道德标准,是所有上层社会具有良好家教的姑娘必须遵守的礼仪。只有那些完全符合这种预期的女孩子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除了被剥夺特立独行的权利,梅,像社会中其他女性一样,例如博福特太太,注定困在家中。观众可以清楚看到,梅在丈夫和孩子的心中是无知的代表,没有办法交流,唯有全身心投入丈夫和家庭才能体现她的价值。对于她喜欢崇拜的男人,她可以做任何的事情取悦她,甚至琐碎的事情,例如刺绣:“她不是一个能工巧匠;她的大的灵活的双手更适于驾驶,耕作和户外活动。但是其他的妻子都为自己的丈夫刺绣靠垫,她也不希望在爱情中省略这个重要的环节”。婚后不久,阿切尔这样抱怨到:“我们彼此就像折纸做出的玩偶一般。我们就像刻在墙上的模板。”对于未来婚姻生活总是充满热情的梅来说,生活残忍的一面初露端倪。那样一个漂亮,单纯的女孩,期望成为幸福的妻子,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渐渐发现婚姻并不能给她带来幸福,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才是未来生活的全部。

四、艾伦:反抗的勇士和悲剧的化身

艾伦与物欲横流、虚伪作假的纽约社会格格不入。作为纽约社会特立独行者,艾伦表现出了生活方式独特之处。艾伦的不同之处来自与她抵抗虚假社会的创造力。不像纽约普遍流行精英的豪宅,艾伦的房子没有令人麻木的相同,夸张的奢华和昂贵的家具。但是却充满个性,不同以及真诚。

其次,与其他绅士的聊天中也可以看到她的反抗精神。“纽约的传统可不允许女性离开一个绅士,去找另一个谈话。礼仪要求她要像偶像那样一动不动,等待男性来闲聊。但是显然艾伦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破坏了规矩;她神情自若坐在沙发的一角,温柔地注视阿切尔。”艾伦与男士谈话的方式像一颗炸弹震撼整个上层阶级,阿切尔及其他男士都感到无比震惊。

第三,尽管遭到纽约社会的抵制,艾伦坚强对抗绝望和痛苦。对于爱情的渴望从来就没有枯竭,即使她爱上的男人是她表妹的未婚夫。她大胆最求真爱,反抗社会压迫。面对爱情,她选择了争取。即使最终有情人没有成为眷属,也至少努力争取过。

五、结语

父权社会下,无论男性,女性都成为牺牲品。无论是阿切尔,梅,还是艾伦都在父权社会中努力挣扎,可是终究无法撼动巨大的制度。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探究
韦氏词典年度最热词:女权主义
中国女性小说作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变化研究
女权主义背景下女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研究
《神探夏洛克》中的女性观探微
中国“直男癌”现象及其折射出的性别歧视现象原因探析
从影视作品中的女权主义得到的反思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电影表演与女权主义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析电影《时时刻刻》中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