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招投标串标问题及相关策略分析

2017-04-27 17:30田炜
经营者 2017年3期
关键词:招投标工程项目策略

田炜

摘 要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招投标制度也逐渐变得完善,并成为了我国建设管理体制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招投标制度是建筑市场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通过规范执行招投标制度,能够为招标人筛选到合适的供货商或承包商,有利于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达到要求,也能够实现项目资源配置优化。然而,在具体实施招投标的过程中,部分项目却存在串标行为,不仅会损害投标人的利益,而且会影响到招投标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对国家经济产生危害。基于此,本文对工程项目招投标串标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招投标 串标 策略

一、工程项目串标概述

工程项目串标主要是指投标人相互串通,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进行串通,以不正当的投标手段来排挤其他投标人的行为。串标不仅会影响到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给招标人及业主带来较大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工程项目串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第一,投标人之间的串标。投标之前,投标人之间会相互约定,在进行投标时集体提升或压低报价,以此来影响中标结果。或者投标人为了能够中标,邀请其他投标人作为陪衬,所有投标人组成一个利益联盟,以便对中标结果进行控制。第二,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的串标。部分招标人在招标之前会事先公开招标文件,并将拦标价告知投标人,甚至协助投标人进行标书更改、替换,以此来提升投标人的中标几率。或者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事先做出约定,表面上做出投标价格战,实际上中标后再给予一定补偿。第三,投标人与招标代理机构之间的串标。目前,我国招标代理机构的入行门槛并不高,行业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部分不正规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会与投标人串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协助投标人中标,再从中标人手中获得利益。

二、工程项目串标的危害性分析

首先,工程项目串标会对建筑市场经济秩序产生严重影响。一方面,串标会导致其他投标人投入无谓资源,即便其投入人力、财力,也无法获得正常的结果,这会严重影响其投标积极性,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串标可能会让招标者无法筛选到合适的、满意的投标合作者,会对招标人的利益产生侵害。其次,串标会严重影响到工程项目质量。很多串标者自身在服务或费用方面根本无法达到招标人要求,与其他对手相比缺乏竞争力。他们只能通过违法手段来谋取项目中标。[2]由于串标者自身实力不够,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无法满足工程项目质量需求,项目质量、施工安全、进度控制等均有可能受到影响。另外,串标容易诱发腐败问题。在部分地区,由于市场监管不够到位,业主对招投标结果实施人为干预的情况较为严重。业主通过评标委员会,并借助自身身份的特殊性,诱导评委进行不合理、不公正的评分,甚至通过贿赂来操控投标结果,容易产生腐败问题。

三、工程项目串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之所以会出现工程项目串标现象,主要还是受到了部分因素所驱动[3]:第一,经济因素。经济利益是产生串标行为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在串标过程中,所有参与方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招标人主要是为了压低报价,节约项目投资;投标人相互串通则是为了提升投标报价;招标代理则是为了获得部分“灰色收入”。正是这种利益驱使,才导致了串标行为的出现。第二,监管力度不够。在建筑工程建设方面,尽管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相关法律对串标行为惩罚也具有明确规定。但由于串标行为本身并不容易判断,且相关法律并没有关于如何认定串标的条文,对相关执法产生了一定阻碍。监管串标行为主要以事后监管为主,缺乏事前监管及事中监管,监管力度明显不足,为串标者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三,恶性竞争。目前,招标代理行业的入门门槛并不高,可在短期内催生大量的招标代理机构,这也使得招标代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获得工程代理权,招标代理企业几乎会完全服从招标人的意愿,甚至为了自身利益不惜违法操作,进而影响到整个市场的秩序。

四、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串标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串标监管过程中,规范招标代理机构行为是杜绝串标最为有效的途径。一方面,招标代理机构要约束、规范自身行为。在协助招标人进行招标的过程中,要在各环节及细节上把关,利用自身的权力与经验及时发现并制止投标人的违规、违法行为。结合法律及规章制度为招标人筛选出合适的中标者。[4]另一方面,企业招标管理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确认招标代理机构是否具备资格证书;要严格检查代理机构资历,并且对代理部门资格进行严格复审,明确其真实身份,避免招标代理机构“弄虚作假”,扰乱市场秩序。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信用记录,并完善监管激励制度。通过健全自律体系,构建出一个相对健康的招标环境。

(二)构建规范的招投标程序

首先,要健全招投标报名程序。在投标活动实施之前,要对投标报名人名单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名单外传、泄密。同时,要对建设工程项目投标报名流程、手续等进行严格检查,提升挂靠企业投标报名难度,以此来遏制串标。在投标人进行报名时,要求其提供拟派项目负责人及报名授权委托人在报名企业的养老保险证明及劳动合同等资料,避免外部挂靠人员投标、串标。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要求项目负责人亲临现场报名,并要求其去检察院开取法人、企业及拟派项目负责人的无行贿证明,提供相关资质证明、业绩合同等。通过加强细节监管,加大挂靠企业报名难度,进一步排斥挂靠投标人。其次,要构建投标企业数据信息库,只有入库企业才能获得报名资格。建立企业入库制,能够提高招标门槛,将部分资质不够的企业过滤掉,有利于降低串标概率。再者,招标人可适当增加资金风险,利用部分金额方面的规范来遏制违规陪标,要求投标或履约保证金不得现金交易,必须通过投标公司运营账户;业主方的施工金额也只能下拨到中标企业的基本账户,以此来提升串标难度。

(三)完善定标方法

部分工程项目的风险较小、周期较短、利润较高,一些投机分子想通过各种手段来挖掘其利益,于是出现了一批挂靠多个建筑企业进行投标的投资者。由于转卖投标项目方面尚未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即便中标项目被多次转卖,也难以追究转卖者的法律责任,这也为串标行为提供了温床。因此,笔者建议在评标过程中,若得分首位的企业放弃中标资格,不与招标人签订合同,要求其出示具有说服力的书面理由。再由评标专家进行认证,获得招标人认可后才可放弃中标资格。同时,要扣除投标企业的保证金。对理由不充分或无正当理由放弃中标资格者,招标人可不予认可,并追究其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招标人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适当提升保证金额度来控制串标行为。

五、结语

工程项目招投标串标问题所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遏制串标问题,除了要加强宏观监管外,企业及招标代理机构还需要自律。通过构建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完善定标方法、加强宏观引导,来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以维护市场秩序,尽最大可能保护各方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为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龙.项目招投标中围标、串标问题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2):177-179.

[2] 陈军.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围标串标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2):40-42.

[3] 陳业标.也谈招投标领域“围标”“串标”乱象与整治[J].法制与社会,2011

(32):111-112.

[4] 张远,张乙.建设项目招标中串标现象的研究和对策[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2015(07):27-32.

猜你喜欢
招投标工程项目策略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基于DEA—GA—BP的建设工程评标方法研究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准备阶段的审计要点探析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探究
浅析我国工程项目中招投标的特点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