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扶贫取得的成绩

2017-04-27 23:14郭成振
时代金融 2016年35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农民因素

郭成振

中国农村的减贫成绩是世界公认的,按照原有的贫困标准计算,贫困人口从改革之初的2.5亿减少到2000年底的9422万人,并到2010年底减少到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2.8%[1]。2011年采取了新的贫困标准,按照新的标准,有更多的贫困人口被包括进来。从2010年到2013年,按照新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大约50%,到2013年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2][3]

一、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成果回顾

我国农村发生贫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农村贫困成因的研究主要是从制度、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进行,也有部分学者从人口增加、自然资源匾乏、交通闭塞等角度来探讨农村贫困的成因。杨秋宝认为制度短缺是引发中国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现有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保制度以及财税制度等都是导致农村贫困的因素[4]。赵慧珠和陈景云研究了建立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意义[5]。刘龙和李丰春认为农村贫困根源在于积淀的贫困文化,贫困的文化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有著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仅是个人,是对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村落的影响,所以要消除农村贫困,要实现农村富裕,关键在于消除农村的贫困文化[6]。孙雪霞等人分析了农村文化教育缺失现象,认为虽然农村贫困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但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是破除农村贫困的重要突破点,农村教育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还可以让人们接触外界新的事物,开拓他们的眼界,对农村的世世代代的发展都有帮助[7]王延中指出由于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制度的不完善,大量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本来辛辛苦苦的努力使自己摆脱了贫困,一场疾病又将自己拉回了贫困的深渊,所以政府应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8]。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其著作《人口原理》中指出:“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提供人类生活资料的能力,因而在这一法则的决定下,贫困是绝对的必然结果[9]”。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较多研究倾向于人口增长是中国农村贫困的重要原因,尹飞宵对人力资本与农村贫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农村贫困家庭具有更大的人口规模,而在家庭收入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只能加重家庭负担,使得本来就微弱的收入养活更多的人,因而导致家庭贫困[10]。自然因素也是导致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成升魁等人认为自然条件恶劣导致的资源单一、交通闭塞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的制约因素,农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种田,收成好不好与天气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本来农民抵御自然环境的能力就不强,加上恶劣的天气环境,使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贫困的魔抓将他们牢牢握在手中[11]。以上的研究成果是从农村贫困原因的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进行阐述的,很少从个人的角度入手,而本文是从人个体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和观察贫困。

二、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同样扶贫也需要以人为本,贫困是围绕着人发生的,所以抓住了人,就抓住了贫困的主线,解决问题的角度就得到了拓展。

人之所以会贫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第一层次的需求,生理上的需求;第二层次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第三层次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第四层次的需求,尊重的需求;第五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传统意义上的扶贫是在第一二层次的需求上开展,那是绝对意义上的贫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对贫困的出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过不论是什么样的贫困,都是发生在人这个客体上,所以要研究贫困,很好的开展扶贫工作,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可以从人的需求的视角入手。

三、导致人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导致的贫困

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如果他出生在一个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环境闭塞,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那么仿佛贫困与生俱来的;另一种情况是有的人天生带有某种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他贫困,甚至会给他的家庭带来贫困,此外,由于自然灾害的因素,也有可能使人瞬间贫困。

(二)人自身因素导致的贫困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有的人自身的行为会导致贫困,赌博,吸毒等一些恶习使他们自身陷入贫困的深渊,甚至还爬不出来;有的人思想就是贫困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身贫困的现状。

根据以上不同的贫困因素的分类,我们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扶贫的效果,根据分类可以把对象确定为这类人,然后根据这类人的特质来对症下药。当然好多贫困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不过找出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我们努力的重点。

四、关于扶贫的针对性策略

一是对于天然的交通闭塞,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政府需要根据当地贫困地区和上级政府的经济状况给于合理的财政支持,此外,可以从距贫困地区最近的发达地方开始铺设公路,循序渐进地向偏远贫困农村辐射,同样,贫困地区也可以发挥自身的力量,组织这一地区的闲散青壮年到公路建设中去,这样不仅缓解修路用人的紧张,而且可以增加村民自身的收入,同样也可以发展这些偏远地区的优势,比如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样给那些希望脱贫而又有力量脱贫的人带来曙光,给他们带来希望。

二是对于天生就有疾病,残疾等一些不幸的人来说,需要政府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的帮助,对他们天生的缺陷进行弥补,首先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关爱。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些人身上也有他们发光发亮的地方,此时,政府和社会需要给他们发挥余热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他们自身努力使他们自己摆脱贫困,同样也可以让他们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不再成为社会的包袱。

三是对于天灾人祸,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捐助,可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对他们进行心理的安抚与帮助,使他们尽快走出物质与心理的双重贫困。对于人身性格和行为因素而导致的贫困,首先需要一些强制的手段使他们戒除掉一部分恶习,对他们进行各种思想行为的教育,也可以通过给他的亲人更多的机会,比如福利,受教育,接受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侧方面带动一下他们,同样的,一个家庭的贫困,我们可以找出这个家庭中最有希望的人,给予他更多的机会,通过改变这个人来改变这个家庭的贫困,可以以此来解决一部分贫困问题。总之,贫困是人的贫困,各种各样的贫困原因,作为政府和社会,我认为要解决人的贫困,应该先解决贫困人的机会问题,如果给贫困的人以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机会,贫困的问题可能就不会是一个问题,以人为本的核心也告诉了我们解决贫困的问题,应该解决人的发展问题,机会是他们摆脱贫困的一个有力阶梯。

五、我国在扶贫工作中该做的努力

(一)我国政府可以从制度保障方面入手

首先,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这种二元结构无论从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还是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这会导致城乡间本来的差距继续拉大,农村的贫困越来越严重,因此破除这种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结构,取消不合理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这样才能从制度保障方面彻底消除农村贫困。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收入增加是消除农村贫困的现实选择

使农民摆脱贫困,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社会和国家只能提供援助性的帮助,农民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独有的特色、资源优势,形成面向市场的特色产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农产品,同时也可以吸引相关企业到农村去,不仅带动了农村农产品的发展,也为农村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深化了生态农业的建设,促进农业的发展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是消除农村贫困的重要条件

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薄弱是农村贫困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的生产具有无可限量的重要意义,乡村道路、水电设施、农田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还关系到民生问题,这些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同样也可以在农民的脱贫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强农村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农业的生产需要文化知识的支撑,同样需要职业技术的相关帮助,将知识和技术掌握在农民自己的手中,不仅提高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增加了农业产量。这种多赢的结果需要我们政府和社会支持和帮助,这样能够是农民早日消除贫困,走向富裕的新生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EB/OL].中国政府网,2011-11-16.

[2]2010至2012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近6700萬[EB/OL].新华网,2013-12-25.

[3]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 /0L].国家统计局网站,2014-02-24.

[4]杨秋宝.短缺致贫成因和反贫困方略[J].前进,1997(4):8-10.

[5]赵慧珠,陈景云.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J].理论前沿,2008(18):45-46.

[6]刘龙,李丰春.论农村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5):583-585.

[7]孙雪霞,刘桂玉.关于农村教育与农村贫困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7(1):148.

[8]王延中.试论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中的作用[J].战略与管理,2001(3):15-24.

[9]马尔萨斯.人口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尹飞宵.人力资本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理论与实证[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3.

[11]成升魁,丁贤忠.贫困本质与贫困地区发展[J].自然资源,1996(2):29-34.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农民因素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解石三大因素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什么是战争胜负决定因素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