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意识设计的竹家具对用户刺激研究 ∗

2017-04-27 03:38董文英黄佳敏戴向东
林产工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直人家具环境

董文英 黄佳敏 戴向东

随着社会生产快速发展,我国木材资源日渐紧缺,砖石、钢材等不可再生材料的生产又需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竹作为我国丰富的天然速生可再生环保材料,其色泽柔和、纹理清晰、手感光滑、富有弹性,给人以良好的视觉、嗅觉和触觉感受。此外,其重量轻、韧性好、强度高等特点是满足造型功能最大化的优质基础。其应用空间也由传统的竹建筑、竹工具、竹乐器,加快向现代竹建材、竹家具、竹工艺等领域拓展。但相比木家具市场,如何通过设计使竹家具的使用更加普遍?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原理是很好的切入点。无意识设计通过冷静的构建让信息明了易懂,用精炼、雅致、简朴的设计元素把原本毫无情趣、极其平常、琐屑的日常生活诗化、艺术化,表现出一种朴素、雅致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减少了过度包装给环境带来的问题[1]。基于无意识设计的竹家具将成为一种新理念产品引导人们的优质生活。分析与研究无意识竹家具对用户的刺激作用,以及用户对无意识竹家具的应激行为,从人体本能领域和人机工程学考量竹家具的设计,为竹家具制造业开拓了一个新的设计视角,并有利于竹以及竹制家具市场的开发。

1 基于无意识设计的竹家具

深泽直人所首创的无意识设计,是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而提出的设计理念。具体为:“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它并非是新的设计方式,而是旨在解决客观存在的生活问题的一种理念;它也并非是凭空的创意呈现,而是旨在“以人为本”的一种由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意识设计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大众实用性。这正是当下竹家具所需具备的。

以竹为生产源材料,以无意识设计为指导理念,能集中有效地抓住竹制家具的核心价值点,并使其设计情感不偏离主流人群意识流。可见无意识设计理念对竹家具的生产市场有导向性作用,而竹本身给人的自然朴实的属性,是诠释无意识设计理念简约而不简单的优质设计载体。基于无意识设计的竹家具(下文简称无意识竹家具)通过对人本能反应和惯有行为模式的合理计算与利用,巧妙地将产品与用户感性关联起来,有效地消除人与产品之间的隔阂,从材料本质到隐形情感由内而外地与用户产生共鸣,体现了人文关怀。

2 无意识竹家具对用户的刺激

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不单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理世界,而是融合了人的多种感性认识与经验的综合环境。产品的任何符号或象征意义所带来的刺激信息是由人体感观器官所接收,并经过感知层面到意识层面的递进转换,其功能逐渐在用户行为或思想层面产生作用。

2.1 无意识竹家具对用户的刺激原理

荣格在《本能与无意识》一书中“把无意识定义为所有那些未被意识到的心理现象的总和。这些心理内容可以恰当地称之为‘阈下的’——如果我们假定每一种心理内容都必须具有一定的能量值才能被意识到的话。一种意识内容的能量值越是变低,它就越是容易消失在阈下。可见,无意识是所有那些失落的记忆、所有那些仍然微弱得不足以被意识到的心理内容的收容所。”

深泽直人曾说过: “我在为一个物品做设计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大家都能感受到,但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的好东西是什么?这种好东西是集体无意识的,而我的工作就是把这样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东西具化[2]”也就是说通过设计手段增加这种集体无意识在“阈下的”能量值,使之“大白于众”。同理,基于无意识设计的竹家具通过对大众行为合理地分析,提取共享元素,寻找到最优化设计,这种恰到好处的设计便是增加了“阈下的”某一特定意识内容的能量值,使其能量足以跨越“阈下的”界限, 从而能够刺激大脑含有相关经验或记忆片段的用户。无意识竹家具所表现的细节符号就像是预设好了刺激条件一般,当某一因素被产品激发时,则用户连带的多种主体意识都将被唤醒,无序的琐碎片段被关联在一起,无意识竹家具得以巧妙地对用户进行暗示性引导,最后用户无需经大脑皮层的分析判断,便早于意识作出相应的反应,使无意识竹家具完成其各项功能使命。从产品设计来讲,无意识竹家具对用户的刺激作用,可以理解为竹家具所具有的一切可见和不可见因素对用户的连带影响。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是用户在面对产品并对其进行解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图1为用户对产品认知的过程。

图1 产品对用户的刺激作用[3]Fig.1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the product to the user

2.2 无意识竹家具刺激的分类

就竹材材质和设计而言,基于无意识设计的竹家具对用户的刺激分为两类。一是竹材材质本身对用户传统意识形态的刺激;二是无意识竹家具的功能对用户的刺激。

2.2.1 竹材材质本身对用户传统意识形态的刺激

原研哉先生曾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人大脑中生成的图像是通过多个感觉刺激和重生的记忆复合的景象”。而设计师在其作品的受众头脑中所创造的信息建筑图像,是来自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甚至这些感觉的各种集合的综合刺激,用户在头脑中将这些刺激组装成了独自见解。在中国传统思维体系和意识形态中,竹材光滑沁凉的触感、清新自然的幽香和朴实无华的色感等自然属性,与人们对简单朴实生活的追求相契合,直接刺激了用户的集体无意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这也是竹材作为无意识设计表现载体的优势之一。

2.2.2 无意识竹家具的功能对用户的刺激

无意识竹家具在受众大脑中所创建的信息建筑中,其材料不仅是来源于感官所提供的外界输入刺激,更重要的是外界输入所重新唤醒的相关记忆,后者的刺激相对前者作用性更大。这也是无意识竹家具的重要部分。根据人们潜移默化的行为结果来安排设计并赋予竹家具某一不易被发现的功能,而这一功能恰好刺激了大众公共认知记忆,使用户以似曾相识的行为模式来对竹家具进行解码使用,随之在刺激下产生的无论是先天本能的或后天培养的结果,都是为人所不能理性控制的情况下便得以执行,实际上这些应激行为是用户最真实的内心写照,反映了用户的难以言喻的隐性需求。

3 无意识竹家具对用户刺激最优化的实现

3.1 追求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对“雅致的”追求,“雅致的”并不是放弃舒适或美学的愉悦,而是没有过分炫耀的细节或繁冗的装饰,是对“最小”的培养,是对材料整体性的欣赏和对简朴的信奉[4]。无印良品在对纸的设计考虑时,将漂白程序省去,这一做法并非在于考虑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而是对纸材最后所呈现的淡褐色的推崇,与那些传统的、过度生产的商品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赢得了世界消费者的支持与喜爱(见图2)。

图2 无印良品纸袋Fig.2 MUJI paper bag

竹高尚、淳朴的品质已然成为大众集体无意识的具化物,这是大众用户能够开启无意识认知模式的前提,使得无论文化高低的用户都能读懂。因此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在对无意识竹家具的开发设计时,遵循简约原则,减少甚至尽可能剔除对竹材质的装饰性的渲染,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直接刺激用户“阈下的”需求,是实现最优化刺激的方法之一。

从竹家具的加工工艺来讲,其流程包括备料、外观细作、手工雕刻、砂光、布胶组装、检砂、涂装、包装等主要环节[5]。其中,雕刻是为了追求造型上的高贵典雅,尤其是中式复古竹家具中的纹样。在无意识竹家具的生产工艺上,通过减少雕刻环节,而保留竹原有纹路与舒展性,将竹单元有序整洁的排列设计为一个整体,化繁为简,从而强调无意识竹家具形式最小化与功能最大化的协调比例,在诠释竹清新自然的本质的同时,专注竹家具产品质量,使竹家具返璞归真。这样的无意识竹家具抓住大众对原生态材料的潜意识偏好,还原了竹材包括纹理、色彩、触感等天然属性,自然流露出其单纯空白的本真品质,以原研哉“白即空”的禅学思想为中心,为用户创造更多的自由和可变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3.2 满足用户需求

深泽直人从用户的角度,说明了产品设计既不是单纯地发现需求也不是盲目地创造需求,而是把人们潜意识里本来就存在的东西,用美丽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他们相遇[5]。深泽直人带凹槽的伞是一款经典设计案例,当人尤其是老人在行走时,会以伞为拐杖作为支撑,但如果手同时提袋子时就不方便了,伞柄上一个小小的凹槽设计解决用户同时拿伞和拎袋子的共同需求,也满足了用户说不出道不明的隐性需求(见图3)。可见用户需求不仅是产品明确的显性需求,实质上隐藏在于用户潜意识里的隐性需求相对更大,其特点是含糊、内隐和动态的,通常连用户都很难明确地提出甚至感知。

图3 带凹槽的经典伞Fig.3 The classic umbrella with grooves

对无意识竹家具的设计需要采取系统科学的方法,如心理学、行为学、人机工程学等,通过调查法,从少数案例中发现事物的普遍发展趋势,并总结出相应规律,将大众想要的却没有意识到的细节问题放大并在产品设计中得到解决,从而能使产品情感积极地刺激用户的需求情感,让原本具有独立情感的二者产生共振,也使用户体验到其潜意识里的需求或想法在产品中得到回应的快乐感。实现无意识竹家具显性与隐性功能的最佳协调。

3.3 人机环境的和谐

深泽直人说:“在日本,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物体本身更重要,物体是构成和谐的一部分,我开始停止仅是有趣的外形构想而开始考虑物体之间的关系”。设计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抽出一些和环境所匹配的元素。可见,产品不仅仅是美观、实用、易用、人性化、环保、技术创新等单维度的标准衡量,而是其综合体,与用户和环境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不需要的时候可以隐退;产品没有刻意“设计”的痕迹,带来的是超越了视觉趣味的自然体验[5]。如深泽直人的纸篓打印机:在打印东西时,为了选取最满意的成果,难免会有多余纸张打印出来,人们习惯性动作是把其他剩下的扔掉。纸篓打印机将人机环境有效统一,将打印机的底部直接设计成一个纸篓,暗示并引导人们将废纸扔进纸篓,便于回收,既节省了空间,又保护了环境(图4)。

图4 纸篓打印机Fig.4 The paper basket printer

对于无意识竹家具的设计,也需肩负起人与环境和谐的“中介”使命。通过设置的某一细节,刺激用户已有的使用经验记忆,从而引导用户以不假思索的动作完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如选取特定家具如床,作为休憩家具,其功能价值更多体现于睡眠,于白天占据大量空间资源。通过实验法观察用户在使用时,对空间环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将这些人与环境的细节矛盾,通过无意识竹家具功能或造型的变换得以解决,考虑让无意识竹家具拥有能“消失”在所处环境中、但其功能又是必然存在于环境中的透明性。这种透明性不是单纯视觉上的连续,而是现代高科技和地域性的自然素材相结合的尝试,是将“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它的设计顺应了甚至更好地整理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使之毫无察觉。其包含了对人以及环境的关怀,这才是现代社会优秀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

4 结语

我们遇见产品缺陷时,往往顺受并以习惯性的行为加以修正,而当遇见将现实缺陷弥补的无意识产品时,惊喜道:这就是我想要的。这种想民之所想的贴心产品,契合了大众意识,才能长期立足于生活产品市场中。人是复杂环境的调和产物。为了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人类的行为模式已经根据环境来预设好了,以便更快更好地对任何刺激做出反应,这是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无意识竹家具的设计就是迎合预设模式的设计,其使用结果是符合用户适应性的,因此通过利用人类本能或后天培养的经验巧妙设计,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分析和理解,却能看上去理所当然,就像是吃饭睡觉那么自然却又必须。无意识竹家具并非是为了用创新手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相反,是悄无声息地更好地顺应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兼并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怀的无意识竹家具将有利于人们形成积极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绿色和谐社会。

[1] 彭鹏.探求理性与感性设计融合的途径——谈深泽直人和他的包装设计[J].艺术教育, 2010(5):134-135.

[2] 刘燕.深泽直人:工业设计师是可以通过设计来造物的人[J].美与时代(上半月), 2010(1):35-38.

[3] 黄群, 朱超.基于用户心智模型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 2009(12):133-135.

[4] 李砚祖.外国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5-20.

[5] 唐开军, 史向利.竹家具的结构特征[J].林产工业, 2001, 28(1):27-32.

[6] 黄燕妮.回归产品设计的本源——浅析深泽直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J].装饰,2008(11):112-114.

猜你喜欢
直人家具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