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7-04-29 13:46邹筱雯
教育界·上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邹筱雯

【摘要】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经常被割裂开来,缺乏实质性的融合。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通专结合进行了概念界定,然后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通专结合教育现状三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使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通专结合

一、關键概念界定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普遍的、非功利性的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通识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和普通知识的价值,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与基本方法的训练,重视知识的广博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可塑性。

(二)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是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基础,以社会职业分工为依据,来划分各个学科和专业、制订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性人才。

专业教育不同于通识教育,它追求有用性,注重专业知识以及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的价值,强调知识学习的专、精、深,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做准备,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市场。

(三)通专结合

通专结合是指:“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专业知识深厚、专业技能强,又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高级人才。”学生不仅学习基础知识,也要学习专业知识;知识不仅要具有广博性,也要具有专业性;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既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做事。

二、我国高校通专结合的必要性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通识教育强调发展人的理性,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让人在教育中得到自我完善。接受通识教育的人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塑性,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强。但是通识教育忽略了人的现实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专门人才。通过专业教育,学生能够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谋得一份合适的职业,但是其专业口径过窄,导致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较弱,而且忽略了身心发展。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可以互相补充和完善。专业教育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专业技能的习得、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获得,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完善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只注重通识教育,或者只注重专业教育,都无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与脑力、情感、智力、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导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之一。通专结合,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者张寿松认为:“通识教育指向一个人的价值、道德、态度、立场、情感与意志,专业教育指向一个人的职业、技能与本领……它们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则将使受教育者成为完善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的人或全人。”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以环境问题为例,要解决相关问题,我们不仅需要环境专业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人才,还需要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广博教育的受教育者。从社会职业的变化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因而一些传统的职业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职业出现,仅从管理来看,就有旅游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因此,高校需要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

(三)通专结合教育现状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学校都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其中最主要的通专结合模式是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和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是指在高校招生时按学科或者院系招生,学生在低年级时在学科范围内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实现专业分流。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区域经济社会、产业调整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打破校内专业、学科、学院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平台。

这两种通专结合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变化,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但是,受到传统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割裂开来的影响,一些高校即使采用了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并未实现实质上的融合。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进行通专教育结合时,高校很容易忽略课程体系的更新。专业课程仍旧使用无法满足现有模式的传统单一的教材,或者只是简单地将原有的课程进行删减与叠加,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的交叉和融合流于形式,而非基于研究的交叉,忽略了其内在的真正联系;通识课程质量不高,易于拼盘化,深度不够,其所占比例低,对学生的要求低。这些课程并没有真正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联系在一起,专业教育的实质并未改变。

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做到专中有通,而不仅仅是增加通识教育的课程,从形式上结合。

三、对策建议

(一)建设共同基础课程

为了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专中有通,高校应该设置共同基础课程。共同基础课程既要包括专业课程,又要包括通识课程,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不是将不同学科领域的课程拼凑成一个课程体系,而是要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即课程间不仅有顺序、联系,还有逻辑上的连通。既然是共同基础课程,那么课程就必须具有基础性,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并且是每个学生都能学习的。因此,共同基础课程内容不能拘泥于某一个专业领域,而应是跨学科、跨专业的。

(二)学生的科学研究

将学生的通识教育融入学生的科学研究中。鼓励学生做科学研究,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涉猎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例如,一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问题”时,他不仅要有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些专业以外的知识,如经济学、财政学、我国的政治体制、计量分析等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涉猎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学习新的研究工具,追求所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及有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在下一次进行科学研究时,不仅会运用上次课题中所学的知识,还会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三)基于专业教育的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有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从事社区服务而学习知识和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培养公民责任感和健全个性的课程与教学取向。基于专业教育的服务学习,就是要将服务学习与学科课程标准和相应教科书相联系。首先,服务学习与一门学科标准的联系。比如,高校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该课程可能会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的分析当中。学生在学习“强度相对数”以后,可以运用这一统计方法来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服务能力。其次,服务学习与多门学科标准的联系。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研究“中学生减负效果”的课题中,要能够做到“做有效的报告”“运用计量经济学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学会整理文献并从文献中分析问题”“学会制定研究计划”等。再次,在服务学习中学会计划、行动、反思和评价。如,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参加辅导小学生学习的服务学习时,会在行动之前制定计划,内容包括如何与小学生相处,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等。在参与这项服务学习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在下一次服务中如何改善。在服务学习结束后,学会总结经验。

在这整个过程中,高校学生不仅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还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会做人的道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全面发展。这样,基于专业教育的服务学习,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参考文献】

[1]谷建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2]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28.

[3]周激流,赵钢,唐毅谦,等.以大专业平台整合资源 建立三方互动育人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48-49.

[4]李冶.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5]朱欢,蔡青.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下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6.

[6]李乔,张正义.论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44-46.

[7]吳莉.试论大学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3(27):62-63.

[8]陈旭,刘志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关系辨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5):13-15.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