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一场出行方式的变革

2017-05-02 19:48尤蕾
小康 2017年9期
关键词:共享汽车私家车租车

尤蕾

正如人们期盼的那样,充足的共享停车场,随取随停的灵活方式已经开始在欧美国家变成现实。“共享汽车”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出行选择,正像汽车刚刚出现时那样,未来它可能会在改变汽车格局的同时带来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变革

生活在德国柏林的骆欢基本上完全放弃了买车的念头,这让她生活在中国的父母很难理解。“家家有房,人人买车,似乎是我父母眼中稳定生活的标配。刚到德国之前,我也曾这样认为,但现在我认为完全没必要买一辆车。”骆欢如此解释自己的“离经叛道”,养一辆车所需的修理费、停车费、保险、燃油费等等都是一笔不菲的花销,这么算来,她认为汽车不能带来任何财产的增值,“更何况,在柏林租车的方便程度跟国内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有一拼”。

骆欢的“同道”并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大约46%的柏林人没有私家车。在德国这个汽车的故乡,显然,人们对于拥有汽车的热情不如以往,甚至有更多的人还在想着“摆脱”汽车。一定程度上,这也缘于德国“共享汽车”的推广与普及。

近年来,“共享汽车”,对于国人而言,也变得更加熟悉,继“共享单车”在各个城市安营扎寨之后,“共享汽车”也从一个概念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相较之下,在欧美国家,“共享汽车”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顽疾的必选项。

“人人购买私家车的行为将过时”

美国专车公司Lyf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齐莫曾对媒体预言:“人人购买私家车的行为将过时”。在他看来,城市应该围绕人类而建设,人和人的沟通应该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城市不应该基于“人人拥有私家车”而建设。这一预言,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共享汽车”利用了闲置的车辆,通过互联网来匹配供需信息,从而实现资产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很明显,其本质是闲置车辆与自驾需求的合理配置。汽车工业获得极大发展之后,私家车闲置成为一种国家现象,之所以“共享汽车”在欧美得以快速发展,正是基于此。例如在加拿大,汽车闲置率已高达90%,在我国平均每天每辆车的闲置时间超过了22小时。

充分利用闲置车辆为有出行需求的人提供服务,这种共享经济的模式最早源自瑞士。1948年,“自驾車合作社”诞生,这是苏黎世合作社制定的全球第一个汽车共享方案,即Car-Sharing方案,其理念是加入合作社的某个成员用完车后,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使用者。这就是汽车分时租赁的先行者。

但是随后十余年,这一模式并未得到发展,直到1960年代,新科技创新者、实业家、城市建设者以及公共服务提供者一起讨论高科技交通系统的可行性时,“共享汽车”的雏形与核心技术才真正形成。1970年代初期,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名为Witkar的汽车共享项目采用小型电动汽车,使用电脑控制的租赁、预留和还车系统,整个项目运用电子技术进行车辆预定和规范,布点遍布整个城市。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汽车”系统出现了。此后在德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分时租赁的模式渐成气候。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营汽车分时租赁的多是非盈利性机构,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一大批大型商业公司发展迅猛,迅速在分时租赁市场“跑马圈地”,形成了Autolib、City Car Club、Greenwheels、JustShareIt、 Stadtmobil、 Zoom、Zipcar等业内巨头。嗅到了商机的车企例如戴姆勒、宝马、雷诺、丰田等汽车业大鳄也在“共享汽车”领域迅速布局。

“共享汽车”在欧美市场的普及,使得私家车被替代成为必然。在欧洲,每辆共享汽车能够替代4—11辆私家车,机动车行驶里程下降幅度为28%—45%;在北美,每辆共享汽车能够替代6—23辆私家车,机动车行驶里程下降幅度为8%—80%。“共享汽车”改变了汽车格局,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让人们对于交通有了更为理性和绿色的考量。

骆欢告诉记者,她做出不买车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我曾经看到有人分析,如果一年之内开车的里程少于1.5万公里,购买私家车就相当不合算”。骆欢算了笔账,如果养一辆车,每年基本要花费3500欧元左右,而她除了上下班和周末去超市购物之外,车子就处于闲置状态,“花这么多钱养一辆基本处于一天20多个小时闲置的车真的不合适”。另据调查显示,近40%的欧美人表示不再购买私家车。

随租随停的新出行生活

骆欢因为和丈夫两地分居,她经常要往返于柏林和斯图加特之间。她在斯图加特依然选择“共享汽车”,她在car2go平台上进行了注册,并在当地门店进行了身份验证,并获得了一张感应卡。骆欢用车之前,会通过手机APP下单,预定好车辆之后,通过身份感应卡可以打开车门,或者通过APP打开车门。进入车内,骆欢只需要在控制盘上输入密码就能解锁车辆。据骆欢介绍,租车费用也很便宜,每分钟0.29欧元。

毫无疑问,“共享汽车”吸引人的一点是其相对较低的价格。“共享汽车”基本都是以小时或分钟收费,费用基本包括了保险费,也有的涵盖了油费、过路费等等。例如在澳大利亚,从Herz租车根据车型不同费用就有所不同,选择一款三厢凯美瑞,并配置导航仪和儿童安全座椅,一天的租金也只需100澳元。

事实上,骆欢口中的car2go,是戴姆勒集团推出的,这是传统车企在“共享汽车”领域中内生出来的产物。据悉,car2go作为戴姆勒全资子公司已经在欧洲和北美31个城市运行了1.3万辆Smart汽车,并获得100万用户。其他车企巨头也采取了与戴姆勒同样的方式,直接投资“共享汽车”平台,并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例如,奥迪推出了On Demand计划,宝马和租车公司Sixt成立合资公司DriveNow,通用则推出了Maven品牌。

除了传统车企之外,独立的汽车共享平台,也在“共享汽车”市场中占据不小的份额。美国最有名的Zipcar就是该国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迄今已经积累了77万用户,公司估值达到了11亿美元。此外,在美国旧金山湾区的CityCarShare,就是由政府机构提供,其相对收费较低,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更具吸引力。还有一种传统的租车公司,例如Enterprise和Hertz,之前因为除了机场之外,其他服务门店均不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而饱受诟病,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这两家公司推出了自助服务。

除了共享,绿色则是“共享汽车”的另一个关键词。随着电动汽车进入市场,新能源对于燃油汽车已经造成了一定冲击,在“共享汽车”领域亦不例外。2011年底,法国巴黎就推出了Autolib电动车自助租车服务。这是由巴黎市政府推出的一项城市交通服务管理计划,由3000辆供租车辆和1200个租车/还车店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遍布巴黎以及周围45个近郊市镇。

《德国的可持续交通愿景》的研究报告指出:“城市将变得更绿色宜人,行人和汽车互不相扰,人们的生活更愉悦。未来,所有大型交通枢纽都将有充足的汽车共享停车场。”不仅是德国,作为汽车大国,美国政府也同样对“共享汽车”的未来充满期待。来自美国交通运输统计数据显示,该国租车市场规模达到200亿美元,除了驾驶私家车,美国人也可以从Hertz、Avis、Budget、National、Zipcar等老牌公司租车,而近年随着共享经济的盛行,也有了共享模式的Turo和GetAround等公司可以选择。

正如人们期盼的那样,充足的共享停车场,随取随停的灵活方式已经开始在欧美国家变成现实。对于传统的租车公司,都拥有固定的停车点,使用者需到停车点提车,使用完毕后还需还到原来的停车地点。另外,还有如Zipcar,Car2GoBlack等是向政府、商业停车场、公寓等购买地面车位或地库车位。

除了固定停车地点之外,还有一类则是更为灵活的无固定停车点,即Free-floatingcarsharing(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使用者还车时可以在城市已定区域内的任意公共停车位停放。Autolib自助租车服务模式就是如此,使用者无需将汽车送回原地,或者只使用单程。但是,这种模式的取还车也有利有弊,经常在高需求时段要提前几天预定,这就大大制约了用车的灵活性。

如今,“共享汽车”已然成为一种新的出行选择,正像汽车刚刚出现时那样,未来它可能会在改变汽车格局的同时带来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变革。

猜你喜欢
共享汽车私家车租车
乘坐私家车
抢占消费者心智
图说
租车背后的“学问”
网络“卖”豪车为骗钱 租车玩倒卖被判刑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