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对“Y型”果树振动共振频率的研究

2017-05-02 23:20魏庭鹏王春耀闵磊吕梦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振频率果树

魏庭鹏++王春耀++闵磊++吕梦璐

摘要:为了研究果树振动时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动态响应,获得最优共振频率的阶数、数值、区间,得出果树振动的最优激振参数,为林果振动采摘收获机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将树干-树枝力学模型简化为双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力学模型,建立振动方程,对方程进行仿真、运算,并结合试验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仿真与试验中,整个果树共出现了6阶共振频率,其中1阶、2阶、3阶最为明显,分别约为1.72、4.18、7.72 Hz;同时,整个果树的共振频率始终都是在0~12、17~25 Hz这2个区间内。表明果树振动落果过程中,0~12、17~25 Hz这2个频率区间可作为整个果树振动落果的参考频率区间。其中,1.72、4.18、7.72 Hz可作为整个果树振动落果的首选参考频率;激振载荷数值增加,果树共振频率的阶数、区间、数值并不会随之改变,但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响应幅值是逐渐增加的。

关键词:果树;动态响应;共振频率;激振参数;采摘收获机

中图分类号: S225. 9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03-0169-03

收稿日期:2015-09-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465054)。

作者简介:魏庭鹏(1990—),男,江苏仪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机械系统动力学研究。E-mail:weitingpeng100@126.com。

通信作者:王春耀,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力学研究。E-mail:wangchun_yao@126.com。

林果产业作为新疆的特色性产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种植面积广、采收周期短、劳动力紧缺等問题,常常使得林果采摘不及时,从而降低了产量,影响了果农的收入[1-2];与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相比,机械振动采摘方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显著优势。近年来,针对林果机械振动采摘的研究,国内外的众多学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Torregrosa等研发了一种振摇树干式杏子收获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激振频率为15 Hz时,收获效率最高,达72%[3]。在国内,陈度等分别采用正弦式和冲击式2种激振方式,对樱桃进行了振动采收试验,通过对比结果得出,树枝在冲击式激振下的动态响应要大于在正弦式激振下的动态响应[4]。王业成等通过振动采收试验分析了激振频率、振幅、激振位置对黑加仑葡萄落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落果率的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频率、振幅、激振位置[5]。

针对果树力学模型的建立,Láng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些重要结论。他指出,首先果树在振动时,树干的运动与各分枝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即树干在分叉处的上下部分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次,在只考虑果树的结构阻尼,忽略黏性阻尼的前提下,将树干-树枝力学模型简化为双自由度的质量-刚度-阻尼力学模型时,较为准确[6-8]。然而,针对建立的模型,Láng并未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其建立的力学模型基础上,本试验进一步研究振动时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动态响应,获得最优共振频率的阶数、数值、区间,并且通过试验验证,最终得出果树振动的最优激振参数,为林果振动采摘收获机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1树干-树枝的建模与仿真

1.1建立树干-树枝模型

选取生物形态较规则、分枝与树干尽量在同一平面内的“Y型”海棠果树树枝作为研究对象,针对Láng提出的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JP2]忽略树干、树枝末端少量的嫩枝、嫩叶的重力,将树干、树枝各自等效为1个集中质量块,之间视为以弹簧件、阻尼器弹性连接。因此,在振动过程中,树枝L2对树干L1[JP2]的作用,可以看作质量块m2在弹簧件k2和阻尼器c2作用下的谐振系统对质量块m1的作用,取点1、2、3、4、5、6作为试验的监测点,其中,在距离固定端部0.5 m处取点1,分别依次施加5、7、9 g的激振载荷,谐振系统相关的物理参数如表1所示。

1.2仿真运算

依据建立的双自由度力学模型,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用x1、x2表示,2个质量块在水平方向的受力如图1中所示,依据力的平衡条件并加以整理得公式(1):

[JZ(][JB({]m1[KG-*5]x[DD(-1*2][HT6]¨[DD)]1+(c1+c2)[KG-*5]x[DD(-1*2][HT6][DD)]1-c2[KG-*5]x[DD(-1*2][HT6][DD)]2+(k1+k2)x1-k2x2=Fm2[KG-*5]x[DD(-1*2][HT6]¨[DD)]2-c2[KG-*5]x[DD(-1*2][HT6][DD)]1+c2[KG-*5]x[DD(-1*2][HT6][DD)]2-k2x1+k2x2=0[JB)]。[JZ)][JY](1)

将公式(1)写成矩阵形式见公式(2):

[HT9.,8.][JP3][JB((]m100m2[JB))][JB((][KG-*5]x[DD(-1*2][HT6]¨[DD)]1[KG-*5]x[DD(-1*2][HT6]¨[DD)]2[JB))]+[JB((]c1+c2-c2-c2c2[JB))][JB((][KG-*5]x[DD(-1*2][HT6][DD)]1[KG-*5]x[DD(-1*2][HT6][DD)]2[JB))]+[JB((]k1+k2-k2-k2k2[JB))][JB((]x1x2[JB))]=[JB((]F0[JB))][JP]。[JY](2)

最终可得双自由度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9-11],见公式(3):

[JZ(][KG-*5][WTHX][STHX]M[DD(-*2][HT6]→[DD)][KG*5]x[DD(-1*2][HT6]¨[DD)]+[KG-*5][WTHX][STHX]C[DD(-*2][HT6]→[DD)][KG-*5]x[DD(-1*2][HT6][DD)]+[KG-*5][WTHX][STHX]K[DD(-*2][HT6]→[DD)]x=[KG-*5][WTHX][STHX]f[DD(-*2][HT6]→[DD)][JZ)][JY](3)

这是一个二阶常系数线性非其次微分方程组,式中:

[JZ][WTHX][STHX]M[DD(-*2][HT6]→[DD)]=[JB((]m100m2[JB))],[KG-*5][WTHX][STHX]C[DD(-*2][HT6]→[DD)]=[JB((]c1+c2-c2-c2c2[JB))]

[JZ(][KG-*5][WTHX][STHX]K[DD(-*2][HT6]→[DD)]=[JB((]k1+k2-k2-k2k2[JB))],[KG-*5]f[DD(-*2][HT6]→[DD)]=[JB((]F0[JB))]。[JZ)][JY](4)

分别为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剛度矩阵和外部载荷矩阵。

如图2-a所示,用MATLAB中Simulink子系统封装技术[12]对上述建立的运动微分方程进行仿真运算并输出,最后得出系统分别在5、7、9 g激振载荷作用下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响应如图2-b至图2-d所示。

首先,图2-b表示的是系统在5 g的激振载荷下,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响应,可以看出,树干部分共出现了6阶共振频率,其中2阶、3阶、4阶最为明显,依次分别为4.18、7.71、18.87 Hz,树枝部分共出现了7阶共振频率,其中1阶、2阶、3阶最为明显,依次分别为1.13、1.74、4.18 Hz。

其次,通过对比图2-b、图2-c、图2-d发现,在不同的激振载荷下,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响应图非常相似。共振频率在不同的激振载荷下,树干、树枝的各阶共振频率始终都是在0~10、17~25 Hz这2个频率区间内,且在各区间内,树干、树枝各阶共振频率也几乎一一对应。

但是,加速度响应却有所不同,如在5、7、9 g激振载荷作用下,树干部分的3阶共振频率约为7.72 Hz时,所对应的加速度响应分别约为0.35、0.50、0.60 g;树枝部分的2阶共振频率约为1.74 Hz时,所对应的加速度响应分别约为0.55、080、1.00 g,即随着激振载荷数值的增加,树干、树枝各自的加速度响应幅值是逐渐增加的。[FL)]

[FK(W+112mm][TPWTP2.tif][FK)]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仪器

激振器:采用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振动试验台,振动试验台型号为DC-600-6,支持最大负载200 kg,额定位移 51 mm。信号采集:采用东华测试生产的采集仪及其配套的软件,采集仪型号为DH5922N,可同时进行16通道同步高速长时间连续采样,每个通道最高采样频率为256 kHz,本次试验采样频率为500 Hz。

2.2试验过程

提取1、2、3、4、5、6这6个监测点作为试验的监测点,将加速度传感器按编号1~6分别安置在6个监测点处,在点1处,分别依次施加5、7、9 g的激振载荷,应用采集仪同时对6个监测点进行监控并拾取响应。

2.3试验结果

图3-a、图3-b、图3-c分别表示的是系统在5、7、9 g激振载荷作用下的树干、树枝上各监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图。

通过对比图3-a、图3-b、图3-c发现,在不同的激振载荷作用下,树干、树枝上各监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图也非常相似,这与前面仿真运算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将仿真与试验中的各阶共振频率一并列在表2中,将仿真与试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从图3-a、图3-b、图3-c中可以看出,试验中整个果树约共出现了6阶共振频率,其中2阶、3阶最为明显,分别约为3.94、7.72 Hz。这与仿真中,树干、树枝部分分别共出现了6阶、7阶共振频率,树干中2阶、3阶、4阶最为明显,依次分别为4.18、7.71、18.87 Hz,树枝中1阶、2阶、3阶最为明显,依次分别为1.13、1.74、4.18 Hz所得的结果,无论是共振频率的阶数,还是共振频率的数值都较吻合。共振频率对应的加速度响应越强烈,越有利于振动过程中果实的脱落,因此,上述的几个共振频率,可以作为整个果树振动落果的首选参考频率。

由表2可知,共振频率在不同的激振载荷下,树干、树枝上各监测点的各阶共振频率始终都是在0~12、18~23 Hz这2个频率区间,且在各区间内,各阶共振频率也几乎一一对应。这与仿真中,树干、树枝的各阶共振频率始终都是在0~10、17~25 Hz这2个频率区间内,且在各区间内,树干、树枝各阶共振频率也几乎一一对应所得的结果,无论是频率区间,还是共振频率的对应关系都较吻合。说明激振载荷数值的增加,并不会改变果树共振频率的阶数、区间、数值,同时0~12、17~25 Hz这2个频率区间,可以作为整个果树振动落果的参考频率区间。

试验中整个果树在5、7、9 g的激振载荷作用下,树干上监测点4的3阶共振频率约为7.68 Hz时所对应的加速度响应分别约为0.55、0.70、0.95 g,树枝上监测点5的2阶共振频[CM(25]率约为3.94[KG*3]Hz时所对应的加速度响应分别约为0.60、080、1.00 g。这与仿真中,随着激振载荷数值的增加,树干、树枝各自的加速度响应幅值是逐渐增加的相吻合。当果树振动时的惯性力大于果实-果柄的结合力时,果实脱落,而惯性力主要取决于枝干上的加速度响应,因此,振动落果作业中,应综合考虑树干、各树枝上果实的生长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激振载荷,以达到最大采摘效率。

仿真和试验所得的结果中,诸如共振频率的阶数、数值、区间以及共振频率所对应的加速度响应幅值,都存在微小的差异,这主要由于建立的模型不是很精确,比如忽略树干、树枝末端少量的嫩枝、嫩叶的重力,忽略空气阻尼在仿真中的影

[FL)]

[KH*4D]

响,以及果树分叉节点、枝干各处的材料形状不一、物理特性不均匀等,都造成了理论模型的不精确性,从而造成了仿真与实际试验的诸多差异。

3结论

[JP2]果树振动落果过程中,0~12、17~25 Hz这2个频率区间,可以作为整个果树振动落果的参考频率区间。其中,1.72、418、7.72 Hz可以作为整个果树振动落果的首选参考频率。

激振载荷数值的增加,果树共振频率的阶数、区间、数值并不会随之改变,但树干、树枝的加速度响应幅值是逐渐增加的。[JP]

樹干、树枝末端少量的嫩枝、嫩叶的重力、空气阻尼以及枝干材料物理特性不均匀等因素,对理论模型精度均有一定的影响,不容忽略。

参考文献:

[1]Sarig Y. Mechanized fruit harvesting:Site specific solutions.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fruit and vegetable production FRUTIC 05[C]. Montpellier,France,2005:237-247.

[2]王长勤,许林云,周宏平. 偏心式林果振动采收机的研制与试验[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6):10-16.

[3]Torregrosa A,Martin B,Ortiz C,et al. Mechanical harvesting of processed apricots[J].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6,22(4):499-506.[HJ1.7mm]

[4]陈度,杜小强,王书茂. 振动式果品收获技术机理分析及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195-200.

[5]王业成,陈海涛,林青. 黑加仑采收装置参数的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3):79-83.

[6]Láng Z. A fruit tree stability model for static and dynamic loading[J]. 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3,85 (4):461-466.

[7]Láng Z. A simple model for fruit tree shaking harvest[J]. [JP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7,13(1):33-36.[JP]

[8]Láng Z.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damped fruit tree model[J].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2008,51(3):823-829.

[9]李惠斌. 振动理论与工程应用[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8-45.

[10]殷祥超. 振动理论与测试技术[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30-43.

[11]李德葆. 工程振动试验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3-39.

[12]黎明安. MATLAB/Simulink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7-36.

猜你喜欢
共振频率果树
多激励下结构反共振频率的计算和配置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夏剪有诀窍
欢迎订阅2022年河北果树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Multi-functional roles of TaSSI2 involved in Fusarium head blight and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and drought tolerance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三层软磁镍超晶格薄膜的共振频率*
基于反共振频率的复合材料损伤检测理论研究
悬臂梁共振频率与其形状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