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7-05-02 22:14张涛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诗词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张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诗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在语文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浓厚,难以准确把握和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及思想情感,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诗词教学;策略

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一般而言,诗词是作者情怀和内心感受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科学运用教学方式,则不能使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诗词的内涵及情感,影响教学质量[1]。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领悟能力,有效实现诗词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如下:①诗词缺乏个性化解读。学生在学习和鉴赏诗词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人生经历,有效认知和鉴赏诗词,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诗词缺乏个性化解读,难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学生缺乏丰富的人生经历,导致诗词教学效果不佳。②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环节,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主讲的方式,作业布置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状态极为消极。同时诗词教学的方式多是背诵和翻译,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感受诗词情感,进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2]。③课堂教学枯燥。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忽视意境的创设,导致诗词课堂教学相对枯燥沉闷,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有些学生认为诗词学习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真正掌握诗词表达的内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策略

1、精心设计朗读环节。诗词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字和词语都表达着作者的不同情感,如凄凉、愉快、舒缓和愤恨等,这时教师需要认真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理解诗词,增强教学效果。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基础性内容進行理解,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朗读停顿的划分,朗读时的重点词汇;其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诗词,并让其他学生加以评价,发现和改正问题后再次朗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诗词内涵;最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感受诗词的情感及中心思想。可以说,朗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可以让学生准确理解和表达诗词,达到自我检查和内化知识的目的。

2、科学运用对比教学法。对比教学主要把是将表达手法、风格、背景相同的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掌握所学诗词的真正内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举一反三能力。如在讲解的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剪梅》,让学生在对比朗读过程中思考作者表达的情感;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在课堂上阐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时学生会了解《一剪梅》表达的是相思之情,而《声声慢》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后孤苦伶仃的悲凉之情。总之,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应善用对比教学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诗词,表达自身独特的见解,开拓思维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合理创设意境。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诗词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在诗词教学中仅仅进行翻译和词汇讲解,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策略,合理创设诗词教学的意境,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对诗词意境加以体会,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3]。如对《咏怀古迹》这一诗词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边塞的歌曲或图片,然后导入昭君出塞的故事,增强教学效果;又如讲解《望海潮》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辅之以有感情的讲述,让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语言是词汇表达的重要形式,要想将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充分表达,需要以优美的语言为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加强自身语言技巧的培养,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诗词意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诗词的精神境界。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辨别能力及理解能力,为诗词学习与鉴赏奠定基础

[4]。如教师在详细讲解《水调歌头》

一文之后,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谈谈感受,学生通过组织语言来描绘该诗词的意境:该词以月亮起兴,采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美人千里的意境氛围,反衬作者自己的孤独之感;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自身遗世独立意绪进行融合,利用月的阴晴圆缺来表达人的悲欢离合,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诗词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诗词缺乏个性化解读、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相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心理特征等方面出发,精心设计朗读环节,科学运用对比教学法,合理创设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词内容及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鉴赏力,增强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效传承与弘扬古典诗歌文化。

参考文献

[1] 甘立珍.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6,15:73-74.

[2] 曾先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23:122-123.

[3] 胡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16,19:76.

[4] 王艳萍.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0:73.

猜你喜欢
诗词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