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

2017-05-02 22:22王银萍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王银萍

摘要: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兴趣;培养

作为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工作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工作和与兄弟学校计算机教师的交流,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就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觉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刚学电脑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愉快地去学习。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有鉴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可不妨在教学中多安排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作为一种获取、处理、传输信息的工具至始至终贯穿于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等设备价格昂贵,所以很多教师在上机过程中总是强调学生不能把机器弄坏,否则照价赔偿。这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会让学生无形中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怕动手、怕弄坏机器,即使动手,也只敢按部就班地模仿老师的步骤,不敢越雷池半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主动性,更谈不上发展创造力了。我做法是在教学中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机习惯上,然后渐渐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遇到一些典型问题的处理方法。在这个前提下,我便鼓励学生大胆动手,遇到问题也要主动地自己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應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三、启发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主体,才能焕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活力。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加强发现学习。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循规蹈矩,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发现学习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其来解决新问题。它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 例如,在“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一份成绩表为例,提出问题求两个人的成绩总和,学生会采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将求和的项依次累加迅速得出结论。接着提出求20人的成绩总和,采用刚才的方法是否太繁锁?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利用EXCEL软件中“∑”求和,完成操作。接着及时指出,在Excel中提供了许多现成的函数,这些函数就放在“f(x)”中,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尝试求20人的平均分等等。整个教学过程并非让学生“接受学习”,而是启发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从各种特殊事物中归纳出方法与结论,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

四、灵活教学方式,培养实践能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这些形式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中体验研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学合作,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操作中形成技能,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适时与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对照,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