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017-05-02 11:48曲泳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游戏精神有效性

曲泳

摘要:幼儿的游戏被认为是纯粹的游戏,也就是说它凝聚了最纯正的游戏精神,我们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倡导游戏精神,就是要让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只把游戏当作一种形式,或无意义的实体性游戏活动,被游戏的形式所迷惑,而要“让教学借助游戏成为一个生动、真实、开放、有意义的过程,一个教师和幼儿共同建设的过程,一个将内容(课程)转化为自身体验并与大家一起分享和表达的过程。”[1]这就要求教学活动的实施必须具备游戏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游戏精神;审视教学活动;有效性

游戏精神具有积极主动性、体验性、愉悦性、创生性,应该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中应持有的精神。以游戏精神为视角,审视教学活动实施中的师幼互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对教学活动时间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进而倡导游戏精神,提高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一、幼儿游戏的精神特质

1、游戏精神的积极主动性。游戏是幼儿主动积极参与的主体性活动,是出自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再被教师所左右,可以按照自己意愿重新加工组合,能够主动积极地驾驭一切客观环境,灵活应变。所以黄进博士曾指出:“让儿童改变受教育者的角色,让儿童来定义教育。他们是教育活动中最理所当然的发言者,他们也具有对教育的解释权”。[2]游戏精神强调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倡导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而不是让幼儿一直处在被动中,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游戏精神的体验性。对于幼儿来说,体验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自然享受过程,对于任何事物和任何人,他们都想用身体去感受,用自己的喜怒哀乐去投入。蒙台梭利曾强调:“我们必须要构筑儿童游戏文化的“精神植被”,使游戏与教育相结合。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营造一种游戏性的氛围,让丰富多彩的环境去吸引和召唤儿童,它吸引着儿童的能力,于是它就集中于儿童积极重复的固定工作之上”。[3]对儿童最有吸引力的活动莫过于游戏了,在游戏性的氛围中幼儿能真实的体验其中的乐趣与奥妙。

3、游戏精神的愉悦性。游戏的愉悦性是指游戏给游戏者带来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体现了幼儿生理和心理在游戏中的满足感,在游戏中幼儿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智力和情感能够自由运用与表达。纯粹的游戏应该带给人类的是快乐、享受、愉悦,而不是游戏之外的目的。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中游戏精神的缺失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达到目标,其有效性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师幼互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对教学活动时间的管理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因素。但是这几方面在具体的实施中往往忽略了游戏精神的存在,导致教学活动的无效进行。

1、师幼互动中游戏精神的缺失。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与幼儿个体或幼儿群体间的互动来完成的,因此师幼互动的质量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虽然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游戏精神缺失的师幼互动还有很多,从而导致教学动实施的无效。

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频次较多,但大都是由教师安排和领导,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幼儿只需要跟在老师身后走,没有了任何的自由;幼儿园教学中的有些活动虽然表面上感觉教师和幼儿像是一种朋友的关系,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游戏、操作,教师与幼儿确实在互动,但是教师往往会把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强加于幼儿的活动中,忽略了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的乐趣,抹杀了创造的机会,失去了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2、教学方法使用中游戏精神的缺失。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不仅是有效果的教学,更是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为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同样好的教学方法也是充盈着游戏精神的。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往往过于呆板、单一,忽略了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特点,缺失了游戏精神。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作为教师会经常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一点反映了教师对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但是,教师却不能够真正的理解游戏精神的内涵,只注重游戏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游戏本身的游戏性就很差,游戏中往往只要求幼儿记忆背诵,幼儿自己不用主动思考与探索,只是作为一个被灌输的容器存在着;其次,游戏只是发生在教师与单个幼儿之间的一问一答,绝大部分幼儿不会有耐心坐着安静的听。

三、倡导游戏精神,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1、倡导游戏精神,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倡导游戏精神。

首先,教师要从幼儿身心特点出发,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体验,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中要对幼儿充满耐心和信心,宽容他们的幼稚甚至错误,与幼儿友好地交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自愿、真诚的游戏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工具性的关系,教师不能只是充当灌输者的身份,幼儿只是接受知识和规范,获得奖赏或是避免惩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应是工作者和享乐者的统一,教师在和幼儿互动中激发和分享幼儿的经验,使彼此都能得到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2、倡导游戏精神,提高教学方法使用的有效性。虽然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但是选择一节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我们需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游戏精神,以提高教学方法使用的有效性。

首先,要从幼儿的兴趣特点出发来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而好的教学游戏是能够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

其次,不同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和完成,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的运用。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都应给幼儿最真实的体验,倡导游戏精神,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目的。

3、倡导游戏精神,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时间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有效利用教学时间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时间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倡导游戏精神。

首先,有效利用教学时间,需要教师既要有效预防教学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又要敏锐地发现、及时制止行为问题的出现。对问题行为的处理和制止尽量做到既有效又尽可能不影响教学,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幼儿掌握自由的限度,注重唤醒幼儿的体验,充分认识到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幼儿的对活动的本身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时间的管理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分配时间,把游戏精神充盈在教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积极寻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37、67.

[2]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07.

猜你喜欢
游戏精神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刍议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