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2017-05-02 11:51刘太权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刘太权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传统的“一个模式,一种规格”的体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影响了他们个性特點的发挥。高职院校必须结合专业设置的多样化特点、教学内容的地方性以及生源基础的差异性等特性,使得体育普修课有机结合选项课,构建个性与职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探索

高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与健全的心理,独立的人格,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铺垫。然而纵观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热忱。因此,在新世纪下,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遵循体育教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强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早已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学校对体育教学未给予高度关注,体育教师之间素质差异过大。挺多体育教师并非某项体育项目的能人,学校却硬性安排其从事该体育项目教学,从而产生低下的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严肃呆板,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均处于不利境地。

2、体育教师思想意识上未对体育教学予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学历和层次都比较高,体育实践操作基础扎实,资深体育教学能力是经得起考核的,但思想意识上对高职体育教学未予以足够重视,每次上体育课过程中,自身体育优势未能得到很好展示,学生也未能得到良好集中以利于体育项目练习。高职学生思想意识上对体育课程学习重视不够。挺多学生本身爱好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受约束的体育课。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对于学习体育教师讲授的新技能和知识态度不端正,又不遵守课堂纪律,这对教师上课积极性也是一个打击,从而影响到难以达到体育课质量标准。

二、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对策

1、将体育文化教育以及心理教育有效融入到体育教育全过程。体育文化、保健理论、体育欣赏等各种课程,可以使得学生的体育文化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对于培养他们的体育能力十分有利,有利于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以及塑造他们的良好气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等等。在体育运动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参与运动、学习体育技能理论知识积极主动性,磨练他们的意志,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2、优化高职体育教育内容,涵盖运动队训练。当前,高职体育教育课程内容,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而且还要有利于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和体能的培养。学校多开设体能与技能运动相结合的训练课程,如:田径、篮球、排球等,满足身体基础较好、兴趣爱好强的学生需求。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与技能训练齐头并进,并合理结合校运动队训练,既有效解决因场地、师资、器材、课时、管理等方面产生体育教学与学校运动之间矛盾,使学校运动队训练常规化和规范化,又有效促进了学生体能和运动竞技水平得到了提升。

3、丰富高等职业体育课程资源,加强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理念以及专业特点,设计各种可以提供学生选择的体育教学课程,并且应当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各种体育场馆设施,引入更多的新兴体育项目,进一步丰富、更新课程内容,积极开展生活方面的体育教学以及锻炼。同时,拓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优化职称结构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以及协作攻关的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职业体育素质。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职业能力要求,比如:造价类专业学生从事工作多属“伏案型”,所以对颈部、上肢以及腰腹呈现较多发展要求;设备专业类学生呈“站立型”特征,因此对下肢腰腹部位的发展需求较高,学生对身体素质发展部位要求体现出较强的“职业性”。不同的专业在社会适应能力、抗挫能力、社交能力、礼仪服务等方面也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各种职业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拓展,有效地减轻工作倦怠和亚健康状态。

5、学校体育要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体育课程结构与内容应进行改革,要把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内容纳入体育课程体系,把课内和课外体育联系起来,把现实目标与未来目标结合起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特点,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期,使他们养成体育兴趣,掌握运动技能,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健康。

6、构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及全新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强化对学生学习以及训练方法的科学指导,提高他们自学、自练的水平。确定学生的主导地位,利用启迪教育,指导他们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努力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传统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结果评价,依赖技术考试。该评价方式非常不公平,并且与职业教育特性不不相符。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结合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建立并完善体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实施综合考评,评价指标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体能以及技能的状态水平,此外,根据职业教育要求,注重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教学对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成果等。

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合本校的教学条件、文化体育传统、自然资源与气候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确定教学内容。目的是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的核心结构,培养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氛围等,必定能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喜林.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 羌梦华,凌齐.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03).

猜你喜欢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试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