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2017-05-02 00:59李梅
未来英才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茶馆老舍

李梅

摘要:《茶馆》是老舍话剧的代表作,作者借“茶馆”这个独特的环境,通过三幕剧的形式反映了旧中国近半世纪的兴衰变迁,《茶馆》成功塑造王利发形象,通过刻画一系列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个性,通过众多人物展示旧中国历史等方面,对《茶馆》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文艺要反映生活,就要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这就是艺术的一个普遍规律,话剧创作也不例外。但是,话剧有三面墙,有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严格限制,创作上就要求更集中,作高度的艺术概括。老舍先生早年以写小说为主,接近中年之后才开始写剧本。由于他热爱话剧创作,刻苦磨练,很快的就掌握了戏剧艺术的特殊规律,写出了不少好剧本,《茶馆》就是艺术裁剪上高度集中的一个范例。其艺术特色表现在:

一、借茶馆的兴衰来反映半个世纪社会和时代的动乱变迁

《茶馆》只是一出三幕剧,可是,它所反映的年代却长达半个世纪。上下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世态人事,即使以长篇小说来描绘,也是一个难题,何况是短短的一出三幕剧。可是,老舍却偏偏选择了三幕剧形式来反映,这说明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老舍先生怎样解决难题呢?首先他匠心独具地选择了北京一家祖传的老茶馆,作为剧情展开的场所。为什么选择茶馆呢?老舍先生曾回答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热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旧社会里遍布各地的大小茶馆,给读者会留下一些印象。这确实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共场所,每日每时,进出着三教九流、各色各样的人物;早早晚晚,发生着许多富于戏剧性的事件。如果说一滴水反映了太阳,那么一个茶馆正是旧社会的一幅缩影。老舍先生把戏剧集中在一个角落、一个如‘茶馆这样的环境,借茶馆的变化兴衰,来反映社会和时代的动乱变迁,这说明了老舍先生的创见和卓识。

当然,老舍先生艺术上的这种选择,是不轻松的。一个三幕剧,地点始终在一家茶馆,极易造成单调和重复,消弱演出效果。但是,回想《茶馆》演出的情景,興趣浓郁,这就说明《茶馆》在题材选择和艺术处理上的种种难处,到了十分熟悉旧社会、旧北京城生活,到了擅长话剧创作,深知这种艺术武器性能的老舍先生手上,就成了集中地描绘生活的灵便条件。以短为长,变弊为利,这正是一个富有创作经验的艺术家不同于一般的原因所在。

老舍概括提炼生活的巨大能力,还表现在他从半个世纪中选取了三个时代,作为这出三幕剧的支架;从清末维新失败后的茶馆,到民初军阀混战时的茶馆,又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茶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三个时代都富有特征意义,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化的重要时刻。老舍先生这样选材就不是展示几幅不同时代的生活素描,而是要完整和统一地体现出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在三个代表性的时代中,茶馆这一地点尽管没有变化,数十年的风风雨雨,却不断冲击着这一环境中不同的人们,引起了各种人物关系的不断变化,从而体现出时代的变迁。老舍先生正是这样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达到以一个小茶馆侧射大时代的目的。

二、成功地塑造了王利发的典型形象

这种高度集中地艺术本领,在《茶馆》里主要还体现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一部戏剧作品,如果缺乏典型环境的再现和描述,就谈不上典型人物的塑造。而不能塑造出生动真实的典型人物,那是难以有艺术生命力的,也是无法感染人的。

如果说《茶馆》中有主角和中心人物的话,那就是贯串全剧的茶馆掌柜王利发。这是一个富有光采的艺术典型。塑造出这个艺术典型,说明老舍先生对这类人物的熟知程度,和善于集中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艺术表现力量。在王利发这个人物身上,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旧社会中精明、干练、富于混世经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刻画出了自私、圆滑、怕事,却又一心往上爬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典型。在旧中国,王利发比穷苦百姓有钱,地位、财富高出一头,心里、性格、思想和广大受压迫劳动者根本不同,可是,旧中国的三座大山和反动政权庇护下的大小爪牙们——官差、太监、军警、地痞流氓,又无一不在他的头上拉屎拉尿,他又是个受压迫者、可怜虫,这又使他和反动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不同。在旧中国,王利发这种人是大 量 存在着的。他们日趋破落的境遇和悲惨命运,无疑也是广大中国人民被压迫的遭遇的一部分。老舍笔下的王利发,却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北京城里一家祖传的茶馆老板,谈吐、作风、性格都另有一副色彩。从阶级特性看,他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的地方,可是,作为艺术形象,这两个地分南北,行业、经历有不同的老板,无疑又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王利发并不是过去同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简单重复,而有着不同于一般的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

三、通过刻画一系列人物形象深刻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个性

在《茶馆》中,除了茶馆老板王利发外,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数十人。如强卖妇女、无恶不作的庞太监, 贩卖人口拉纤扯皮的刘麻子;颇有财势的土财主、资本家秦仲义;以打架为业、欺软怕硬的流氓的流氓头黄胖子;落魄江湖、相面为生的唐铁嘴;被卖给庞太监为妻的贫农康顺子;耿直大胆的旗民常四爷,等等。这些人物有的贯穿全剧,有的一幕即下,但不管戏多戏少,大都有鲜明的个性。如老牌特务宋恩子,他成天逛大街、坐茶馆,查找和镇压不满现状的人。旗民常四爷只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就立刻被宋恩子逮捕入狱,这显示出宋恩子是满清王朝的一条凶恶走狗。但是,老舍先生不只是揭露他的凶恶和残暴,在第二幕里,他通过十多年后,宋恩子在茶馆再次碰见常四爷这场戏,深入发掘人物思想性格的另一面------有奶便是娘。宋恩子是满清王朝的走狗,却不忠于一家一姓。有皇上的时代,他终于皇上,皇上倒台,他忠于袁大总统;袁大总统完蛋了,他又忠于新军阀。“谁给饭吃,咱们就给谁效力。”这就是宋恩子的人生哲学。当然,这不说宋恩子没有固定的主子,有的,就是“洋人”。宋恩子的同伙吴祥子说的好,“要我们效力的都仗这洋人撑腰 ”,这酒店出了他们虽然朝秦暮楚,真正的主子却只有一个,就是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服务,这就是宋恩子思想性格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深入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老舍先生笔下的宋恩子,就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带有鲜明的个性,使宋恩子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特务。

四、通过众多展示旧中国历史

登场的人物这么多,是不是妨碍艺术剪裁上的高度集中呢?没有。人物的多少,决定于剧情的需要。表现一个动乱的社会,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物 。从庞太监身上,不多少反映了行将崩溃灭亡的清皇朝的命运吗?从人贩子刘麻子身上,不是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黑暗、可怕和卑劣的一个侧面吗?从康顺子身上,不是集中地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不得不卖儿卖女的悲惨情景吗?正是这几十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带着各自的经历、命运,和主要人物王利发 一起,互相烘托,集中展现出一个小社会。一滴水珠,当然很难构成大海;千百条细流,却可以组成奔腾的江河。由于老舍先生精心刻画了众多的人物,《茶馆》便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一幅缩影,一张风俗画。

在剧作的结尾,王利发、秦忠义、常四爷三位老人相聚茶馆,《茶馆》第三幕理应相当悲惨,王利发一生信奉“改良”,到头来茶馆被逼交出,断了生计。秦仲义的财产被视為逆产,全部没收。常四爷卖花生米,日子越过越穷。三个老人为自己将来的死做祭奠,抛撒纸钱为自己送葬。但剧中人在这里却表现得非常平静,偶尔有几句悲从中来的感叹,也是自嘲式的。王利发对着秦、常二人说:“哪儿不一样呢!秦二爷,常四爷,我跟你们不一样:二爷财大业大心胸大,树大可就招风啊!四爷你,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我只盼着呀,孩子们有出息,冻不着,饿不着,没灾没病!可是,日本人在这儿,二拴子逃跑啦,老婆想儿子想死啦!好容易,日本人走啦,该缓一口气了吧?谁知道,(惨笑)哈哈,哈哈,哈哈!”。“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他们嬉笑漫骂,总结一生,并抛洒纸钱为自己祭奠,暗示着告别旧时代、埋葬旧时代的主题。由于写《茶馆》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这个剧本就不可能花很多的篇幅写新社会的诞生。

总之,老舍先生只是通过贫农康顺子、康大力的上西山,和垫场人物的快板,指出“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做奴才”的光明前景。这虽然是寥寥几笔,却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加强了全剧的说服力,使观众深深感到,旧社会的灭亡,新社会的诞生,都是铁定不移的真理。

参考文献

[1] 老舍:《老舍剧作》,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2.

[2] 陈国恩:《中国现代话剧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8.

[3] 焦菊隐:《焦菊隐戏剧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4] 于是之:《<茶馆>的第一幕》,《语文建设》,1995.6.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茶馆老舍
《茶馆》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