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探究

2017-05-03 15:54王琰
现代交际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息传播秩序受众

王琰

摘要:网络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快速崛起,传媒生态被改变,媒介格局被颠覆。新媒体能够与受众实现真正的双向联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进行大众传播,同时受众的主动性明显增加,使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主要界定了新媒体环境的内涵,并从受众的地位与角色、传播者中心地位和传播秩序三方面综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新媒体 信息传播 受众 秩序 特征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03-02

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在全面性与及时性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优势,近年来,许多重大新闻都是先在网上曝光后,才被传统媒体关注,并促使政府部门进行处理。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如网络、手机短信、数字广播、数字杂志等,而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也与传统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区别。掌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并对新媒体信息传播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监督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文明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背景

随着信息网络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形式应运而生。上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这一观点,他提出所有的媒介均能够与个人发生某种联系,在社会生活中,媒介无时无处不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对“媒介”进行分析,至少可以得到三种分析结果:①图片、文字等传播信息的符号;②报纸、杂志、互联网等承载信息的工具或载体;③出版社、网杂志社、网站等生产经营信息的机构。“媒体”一词是从“媒介”中衍生而来,无论是媒介还是媒体,在传播学领域都被认为是传播信息的载体,然而与媒介比较,媒体更加具有社会性中介特点。

媒体发展历史共经历了四次变革,载体也出现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网络的变化,其中互联网的普及与人们经济观念、科技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有着很大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变革。[1]近年来,手机这一新的媒体形式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新媒体”概念的表述尚不明确,2005年,熊澄宇提出“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2007年,匡文波提出新媒体是指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总之,学者们对于“新媒体”概念的定义主要是从时间、技术和传播三个方面来理解,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新媒体范畴包括了移动终端、公共讨论组、SNS、虚拟社区、电子信箱、户外LED等。

新媒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新媒体这一形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能够更好地监督政府职能,可促进社会公众意见交流;然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信息碎片化传播、虚假信息等在网络上泛滥,使受众获得不对称、不真实、不完整的信息,引导舆论朝着恶化方向发展,严重威胁了社会安全与文明建设。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的特征

(一)开放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几乎完全公开,任何个人或者机构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也能够通过网络轻易地发布信息,因此网络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生活中,成为人们交流知识与信息的重要途径。网络为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种开放性也是新媒体的核心所在。如报刊、电视等媒体版面、时间有限,因此人们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比较有限[3],而这些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控制,因此信息接收者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而无法自主选择想要阅读的信息,而网络媒体则可以打破这种限制,使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完全脱离时间、地点的限制。网络可以实现全球范围的联通,因此新媒体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阅读到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书,而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

(二)迅速性

新媒体是现代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而信息的快速传播就是网络最大的优势之一。传统媒体要获得信息需要经过较多流程,同时受到播出时间的限制,信息发布可能存在滞后性,新媒体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充分满足新闻发布的实效性。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IPAD等实时录制视频、编写文字等,并实时报道且迅速传播出去,使更多的受众接收到。

(三)交互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交互性上。与传统媒体点对面单向传播信息给受众不同,新媒体环境下,每个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实现双向传播,用户能够参与到信息发布与传播中,很容易地实现信息反馈,并可以参与到网络媒体信息重组的过程,因此新媒体网络传播个性化特征明显。

三、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分析

(一)传播者地位的变化

在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中,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信息内容、质量与数量,同时决定着传播过程的发展、信息的流向及流量,甚至能够决定信息的社会效应与影响,信息发布者主要是作为“守门人”这一角色,传播何种信息、信息何时传播、是否传播等均由传播者决定。新媒体时代,传播者的中心地位被弱化,网络、手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大众提供了发布信息的便利渠道,人们可以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方式来将信息传播给其他人。这一传播方式使得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者的中心地位被弱化。新媒体信息传播时,人际传播与信息传播融合在一起,媒体的地缘界限被打破,多种复杂的力量交织影响,因此,传播者在发布信息时必须思考信息传播后的效果、传播责任等,并判断信息是否应该发布并传播。

(二)信息接受者角色和地位的转变

传统媒体中,大众为接受信息的“受众”,较为被动地接受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一现象彻底被颠覆,无论是信息发布者还是接受者,他们首先是手机或网络用户。即使是普通大众,在发布信息时同样享有利用媒介传播信息的权利;即使是媒体工作者,在接收信息时,也享有知晓信息的权利。当进入网络空间后,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能作为信息的传播与接收者存在,因此“新媒体用户”与“受众”比较更加能够表述信息传播特征。在信息传播中,新媒体用户角色与地位的转变主要通过他们在信息生产、选择、传播与接收过程中来体现。首先体现在信息的选择上,用户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喜好等对文本、图像与声音等信息进行选择,无论是信息的排列顺序还是接收时间等。通过这一个性化服务,用户可以主动构建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环境。其次体现在信息生产商。网络与新媒体平台使得个人与组织发布信息更加便利[2],每個人都可以将自己所见所闻通过网络发布出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而微博、播客、微信登客户端就是这一环境下的产物。再次体现在信息交流上。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受众作为单纯的信息接收者,无法与新闻传播者进行直接有效的交流,而通过新媒体平台,双向交流与双向传播均可以实现,人们表达权利与反论权得到保障,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传播者控制传播局面的现象。

(三)传播秩序的转变

旧的秩序被颠覆后,急需重建新的传播秩序。新媒体的普及能够建立更加宽阔、广泛的传播空间,而这一传播空间与传统的传播空间,必将更加自由、更加激烈。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开始受到个人传播的挑战,传播竞争范围扩大,在这一环境下,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必然会对各自角色与地位进行重新思考。

四、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管理问题与应对对策

新媒体虽然能够满足每个人或单位发布信息的需求,然而也正是由于其开放性使得新媒体信息传播时存在管理漏洞。与传统媒体信息发布不同,新媒体尤其是个人发布的信息未经过严格的审查,而网络的虚拟化成为一些人的保护伞,享有自由的同时滥用权利。通过网络宣传暴力、色情、虚假新闻等现象严重,如2016年流行的手机软件“陌陌”,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来作为色情交易的渠道,使公安机关办案难度增加;近两年微信上关于“铁观音迷魂抢劫”“抢小孩儿”等虚假信息引起民众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今年网络盛传的用塑料造假紫菜等信息,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秩序,同时对相关企业信誉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管理势在必得。首先,网络管理部门要建立信息公开、认证机制,可以将“实名制”推向全网络,使民众在发布信息时能够实现自我约束,从而构建完善的诚信体系建设,杜绝虚假恶搞信息。[3]其次,政府在保障民众“说话”的权利时,要引导民众负责人的“说话”,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最后,作为新媒体环境的受益者,民众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严于律己,在发布信息时自我审核,共同建设文明的新媒体环境。

(二)法律缺陷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也越加完善,然而关于网络、新媒体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立法资料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一些人为所欲为,没有约束。近年来网络暴力频繁出现,一些网民在所谓的“正义”的支持下,对其他人进行网络讨伐、批判等,使得当事人承受多方面严重的损失。2016年9月,影视明星乔任梁由于抑郁症去世,网络暴力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由此可见,明确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规范管理有多重要,而法律规范的缺乏又会对人权造成多大的伤害,因此必须推进网络立法建设,依法治网,建立健全网络规范与监督,注重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与著作权。使民众在享受个人的权益的同时要有所顾忌,履行义务,从而形成规范的网络秩序。

(三)舆论管控

新媒體时代,媒体之间竞争压力增加,一些媒体为了获得点击量与关注,不惜违背原则发布虚假或片面信息,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媒体人首先要严于自律,坚守职业道德,秉承公平客观的态度,深入调查问题,为受众营造一个健康阳光的网络环境。媒体内部可建立专门的新闻审核部门来进行舆论监管。国家管理部门要对新媒体信息传播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管理传播媒介的活动、规定传媒组织的形式、限制信息内容的传播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网上正面宣传。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信息传播出现了新的特点,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系列的问题,数字版权保护、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犯罪等问题充斥,严重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建立,因此公众、媒体部门与政府要共同配合来建立开放、合理的新媒体环境。

参考文献:

[1]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2]胡婷婷.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J].现代情报,2015(10).

[3]林楠,吴佩婷.新媒体时代下的碎片化现象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8(50).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信息传播秩序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秩序
心灵秩序
老师来审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
乱也是一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