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陕西低碳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7-05-03 21:55归秀娥
新西部 2017年3期
关键词:陕西农业发展

陕西发展低碳农业具有一定优势。作为较早接受低碳经济理念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省份之一,陕西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并初见成效。要进一步促进低碳农业又快又好发展,陕西必须进行低碳农业技术创新,增强农民低碳意识,完善低碳金融体系,并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近年来,气候不断变暖已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频生,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增加;农业是全球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排放源,因此发展低碳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陕西是中国农业大省之一,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应打造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的基础,从依靠化石能源向依靠太阳能等方向转变,追求低耗、低排、低污和碳汇,使低碳生产、安全保障、气候调节、生态涵养、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特性得到加强,实现向可持续经济发展方向转变。

陕西发展低碳农业优势

地理条件优越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连接着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陕西现有耕地48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3%。陕西由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南秦巴山地三部分构成。关中土地平坦肥沃,风调雨顺,加之灌溉设施较为完善,素有八百里粮仓之称。陕南秦巴山地原始森林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较为完好,适合发展绿色经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适合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

科技支撑力量雄厚

近年来,随着以农业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推广,以杨凌示范区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功能明显增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办学特色的985重點农业大学,其大量科技储备能够为陕西低碳农业提供支撑。

政府大力支持

自2006年初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试点省之一,陕西省即出台了《陕西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推广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法。此后,陕西又相继出台了《陕西节约能源条例》《陕西建筑节能条例》、《陕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陕西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陕西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推动低碳经济稳步前行。

陕西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陕西是较早接受低碳经济理念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的省份之一。2006年初,陕西省就出台了《陕西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此后,陕西省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并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作为新的发展理念。在陕西省政府大力倡导和鼓励下,低碳经济得到发展并初见成效。截止2009年,全省已有70多个项目通过国家项目审核理事会审查,有20个项目已在联合国成功注册。2010年全省碳汇约 2123万吨。

“十二五”期间,陕西森林面积由1.28亿亩增加到1.33亿亩,荒漠化土地减少193万亩,林业总产值增加了739亿元。全省11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渭河干流水质由2011年的重度污染变为2015年的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近年来,陕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连年超过1000万吨;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首位,猕猴桃面积、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以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成为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省份;干杂果生产稳步扩大,花椒、核桃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关中奶畜、秦川牛、强筋小麦、猕猴桃产业带,渭北苹果、设施蔬菜产业带,陕北名优杂粮、薯类、白绒山羊、红枣产业带,陕南瘦肉型猪、中药材、蚕茶特色产业带。

陕西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技术瓶颈

低碳农业发展需要新技术支撑,但由于我国科技创新不足,绿色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等技术水平低,导致低碳农业发展缓慢。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就必须进行相关技术创新,而我国目前农业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从事农业科研人员相对较少,愿意到农村基层从事农业科研的人更少,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数量少,转化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要。

生产方式粗放

近年来,陕西农业机械化率不断提高,但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大量设备陈旧能耗高。同时,由于户均耕地面积小,有些耕地甚至无法使用农业机械,导致农机使用效率降低。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仍然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生产方式粗放,种植作物单一,对耕地很少进行休整,加之生产中过多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导致土壤中有害残留累积,不仅降低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还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和荒漠化,养分流失,耕地质量退化严重。

农户低碳意识不强

由于农户受教育程度低,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习复杂技术的能力差。加之政府对低碳农业科普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户对于低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技术以及管理方式等接受程度都较低,导致低碳农业推广举步维艰。大多数农户缺乏对低碳农业深入了解,有些甚至没有低碳农业概念,更别说在农业生产中加以运用了。由于农户低碳意识缺乏,导致其在生产生活中无形增加了碳排放量。如对农业秸秆的任意焚烧,不仅影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还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增多,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生活质量。

资金投入不足

低碳农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技术更新,而农户很难筹措到足够资金。尽管近年来我国支农财政不断增多,但侧重于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对低碳农业扶持相对较少。陕西对于低碳科技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方面,对低碳农业主要集中在宣传和一些技术推广方面。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系统不完善,加之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必要的研究经费,导致一些低碳农业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直接影响到低碳农业的普及。

陕西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进行低碳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低碳技术包括绿色能源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技术等。陕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能源消耗约占全部消耗的70%以上,但煤炭属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能源。要发展低碳农业,首先要用风能、太阳能来替代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其次引导和鼓励农户使用有机肥,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并尽可能缩短有机粪肥暴露在田间的时间,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并研究精确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再次,提高农业固碳能力。一是通过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方式,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固碳能力;二是应降低耕作强度,通过免耕、少耕方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增加土壤稳定性,保证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最后要继续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针对具体的低碳生产技术开展全面的培训,吸纳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

增强农民低碳意识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要发展低碳农业,就要让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成为农民的共识,进而转变为自觉行动。因此,必须加大低碳农业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要让农户清楚传统农业与低碳农业的区别及其利弊。其次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这需要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低碳技术培训,制定相关的课程,系统化地让他们认真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室或者田间地头专业讲解和示范,手把手传授给他们有用的农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術,对积极性比较高、通过科学技术取得良好效益的给予奖励,以激发农民技术创新的热情。尤其重点培养具有先进意识的有一定素养的农民,作为先进典型榜样带动其他农民。低碳农业只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就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完善低碳金融体系

发展低碳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低碳农业在引入私人资本进入方面具有明显劣势,因而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发展低碳农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农业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发展大规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业企业给予适量补贴和资金支持。政府应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扩宽农村农业金融领域,实现网点覆盖、功能服务完善,强化对农业尤其是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设立农业发展担保公司,主要针对农民及农村企业提供担保并提供一定的低风险的投资业务,破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应的农村动产及不动产的抵押登记制度和资产评估制度,鼓励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林权证、茶园证等进行相应的抵押登记,严格此类资产的评估制度,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资金需求的满足。完善低碳农业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低碳农业的生产,引导农业向低碳、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展低碳农业,政府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一是政府应制定碳交易的相关机制。建立碳排放交易准则、评估指标、碳信用计算方法、碳排放权取得、交易费用等方面的规范,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鼓励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建立健全陕西碳排放交易同步配套的环境资源标准、排污权交易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二是鼓励农户建立农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统一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政府要最大可能改善农业企业的生产条件,特别是针对低碳农业项目建设,要给予全面的支持:在财政上,给予资金支持和信贷支持;在政策上,采用减税、免税优惠政策。三是鼓励民间信贷向农业投资流动,缓解农户资金融通困难问题。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快发展低碳农业成为陕西农业经济的当务之急,对未来整个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所以陕西要抓住战略机遇,把发展低碳农业作为发展本省经济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奠定稳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辉,张术环.我国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

[2]孟园.陕西省畜禽养殖专业大户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07).

[3]黄祖辉,米松华.农业碳足迹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

[4]黄山美.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有效途径探析[N].安徽农学通报,2011(01).

[5]李赶顺,李富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1(28).

[6]冯效飞,赵晶艳.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J].现代化农业,2009(12).

[7]李坤.对陕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思考[J]. 考试,2015(42).

[8]薛小荣,王静.陕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选择[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12).

作者简介

归秀娥 西安财经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陕西农业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