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岐伯的音乐成就

2017-05-05 07:03李良松向志利
音乐传播 2017年1期
关键词:五音黄帝乐器

李良松 向志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传说中岐伯的音乐成就

李良松 向志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相传,岐伯为神农之孙、黄帝之相,他不仅将炎帝、黄帝两大部族之医术融汇于一体,创立了中华民族的正统医药学体系,堪称药中之圣、方中之祖、医中之王、针中之神,还发明了战鼓和军乐,在乐器的创造和乐曲的创作上也有卓越的贡献,或也可称为一位“乐神”。

军乐创造在军乐方面,据说岐伯发明了战鼓和号角。在当时,战鼓和号角是鼓舞士气、讥讽敌寇的重要工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的关键时刻,黄帝使用了由宰相岐伯发明的号角,辅以战鼓雷鸣,其声震天动地,士兵为之鼓舞,对手为之丧胆。蔡邕在《礼乐志》中说:“鼓吹,岐伯所以扬武徳也……蚩尤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帝命吹角,为《龙吟御》。”号角曲《龙吟御》堪称上古军乐的代表,不仅砥砺士气,甚至可以称为目前已知的第一首起到近似于“国歌”作用的乐曲。

乐器发明在乐器方面,据说由岐伯发明的乐器有鼓、角、镯、铙、灵鞞、神钲、短箫、钟等。在上述乐器中,鼓有两种,即大鼓与小鼓。钟有五种,即青、赤、黄、景、黑五者。在这些乐器中,有的是作为喜丧大典的礼器,有的是作为凝聚人心的乐器,有的是作为冲锋陷阵的兵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记载:“(黄帝)又命岐伯作镯(形如小钟以节鼓)、铙(似铃无舌以止鼓)、鼓(革音之器为群音长)、角(形如筒军中所吹)、灵鞞(骑上鼓)、神钲(今之铜锣),以扬徳而建武。”彭大翼的《山堂肆考》也记载:“岐伯为钟。……《山海经》:炎帝之孙岐伯,因鼓遂为钟。”在当时,五钟被认为是天地间最和谐的旋律,是音乐的神韵之所在。李之藻的《頖宫礼乐疏》记载:“五钟:一曰清钟,太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隠其常。五声既调,而后天地之美生。又命岐伯作铙角神钲,以扬徳建威,而金之为,乐权舆于此矣。”

乐曲谱写在乐曲方面,署名岐伯的乐曲有《灵夔吼》、《鵰鹗争》、《石坠崖》、《壮士怒》、《龙吟御》、《短箫铙歌》、《玄云朱鹭》七首。惠士奇《礼说》记载:“振旅之乐歌说者,谓黄帝涿鹿有功,命岐伯作恺歌,厉士讽敌……出于后世。而汉有短箫铙歌名为鼓吹,其声惟用正宫调,宋元丰中以为其声害雅乐,欲调治之。或以为不可,然皆莫知其故。”这些乐章中,前五首为慷慨激昂、悲壮雄浑的军乐,用以激励出生入死的将士,后两首为表达无限缠绵之情怀,似乎是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由此可见,岐伯在音乐创作上已经开始让多种乐器协同演奏。

在音乐素材的来源方面。岐伯将风声、雨声、山崩声、呼喊声、鸟兽的争斗声等写了进去,为音乐特别是军乐赋予了新的灵魂。同时,岐伯是当时的“天师”,作为司天之官,对天地运行、气机升降、万物变化当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在他的音乐里,也有反映自然和谐之美的乐章。马骕《绎史》卷五云:

皇曰:岐伯天师,尔司日月星辰、阴阳历数,尔正尔考无有差贷。先时者杀,不及时者杀,尔惟戒哉!

皇曰:后土中正,尔职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尔掌尔察无乱田制,以作田讼,尔惟念哉!

由此可以说,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很可能成为岐伯音乐创作的生活源泉。

甘肃庆阳周祖陵景区的岐伯雕像

理论建树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常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来揭示音阶的内涵。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是一脉相承的。我国先秦时期文献中,阐述五音理论最为全面者当推《黄帝内经》。而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以黄帝和岐伯之间的对话形式记录下来的。所以,不妨将其看作岐伯学术思想的一种体现。当然,已有不少学者研究过《黄帝内经》中的音律之学,并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五音与五行、五音与五方、五音与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素问》之“针解篇”记载:

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人心意应八风,人气应天,人发齿耳目五声应五音六律……

这段话将音律与天、地、人等相提并论,表现了音律之学在上古学术中重要性。而《灵枢》对人体与五音、天地与五音、经络与五音的关系的论述更为具体,有关《灵枢经》关于五音条文的诠释,以清代马莳、张志聪的考证和注释最为丰富和翔实。《灵枢经》中,又以“五音五味篇”的内容最为详尽,比如:

右徵与少徵,调右手太阳上。左商与左徵,调左手阳明上。少徵与大宫,调左手阳明上。右角与大角,调右足少阳下。大徵与少徵,调左手太阳上。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少宫与大宫,调右足阳明下。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钛商与上商,调右足阳明下。钛商与上角,调左足太阳下。……右徵、少徵、质徵、上徵、判徵。左角、钛角、上角、大角、判角。右商、少商、钛商、上商、左商。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

这些论述将五音与人的体质结合起来看待,并将徵、角、商、宫、羽各分为五种类型,共计二十五类,对音律与经脉的关系做了全面、系统的考释。

综上所述,岐伯在军乐、乐谱、乐理、乐器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还将音乐与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了针对身心疾患的音乐疗法的雏形,值得音乐史学界注意。

(栏目责任编辑:魏晓凡、韦杰)

李良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学院副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向志利,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节目部副主任、播音指导(正高级)。

音乐评论家应该努力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作用,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音乐作品及其现象进行解析和评判(当然这不等于说其文字的学术色彩一定很浓),以提高一部分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音乐受众的鉴赏水平,首先带动他们更好地提升音乐生活的品质,同时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创意,让音乐传播链条中的良性循环因素再多一点。

猜你喜欢
五音黄帝乐器
学乐器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五音戏+”的全生态传承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论中医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帝内针为例
乐器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