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笔(五)

2017-05-05 08:54徐清北京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湖笔制笔笔杆

◆徐清(北京)

说笔(五)

◆徐清(北京)

元代,除湖笔外,湘笔也很著名。“湘笔”原为唐代郴州笔,到了元代则从长沙逐渐兴起的一种名笔。“湘笔”在制作工艺上,不像“湖笔”分层匀扎,而是杂扎不分层,不注重笔锋毫颖,以水毫、兼毫见长。

湖笔在元代兴起绝非偶然,既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有关,也与当时的文化发展是分不开的。元代出现许多书法家,著名的有赵孟頫,还有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书画艺术的发展自然推动了制笔业的发展,也就促进“湖笔”兴起并发展起来。

进入明朝,随着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不断繁荣,文化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明代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尤其在江南地区,名家荟萃,云集了大批的书画家。如沈周、文征明、董其昌、唐寅、仇英等等。明代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文房具的发展,制笔业也出现了新的面貌。“湖笔”的声誉愈加显赫。明代文学家屠隆在《考槃余事》中说:“大抵海内笔工,皆不若湖之得法”。这说明当时全国各地笔工不少,但技艺达不到湖笔的水平,“湖笔”已达到了独领风骚的水平。

明代“湖笔”的原产地也出现了许多制笔名家。元代即已名声大振的陆文宝及其子陆继翁,到了明代,声望更高。明代书法家曾棨《赠笔工陆继翁诗》称:“吴兴笔工陆文宝制笔不与常人同,自然入手超神妙,所以举世称良工。……国初以来成绝艺,光价自此重无穷。美哉文宝名已久,当有家法传继翁。我时得之一挥洒,落纸欲挫词伤锋。枣心兰蕊动光彩,栗尾鸡距争奇雄”。诗中先是惋惜陆文宝已于明初去世,使他的制笔技艺成为“绝艺”,继而称颂其子继承家传,也制出了极好的毛笔,尤其在枣心、兰蕊、栗尾、鸡距等品种上更是青出于蓝,达到了新的水平。

施文用,明代笔工,浙江吴兴人。精工制笔,多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内府,被达官贵人视为案头清玩,笔杆常刻“笔匠施阿牛”名号,明孝宗皇帝“鄙其名”,令改名施文用,由于皇帝赐名,从此之后,施文用的名字在湖笔界更加响亮。

张文宝,明代笔工,浙江吴兴人。所制之笔,深得文人书家称道,时人常把他和元代制笔名家陆文宝相提并论。

张文贵,明代笔工,浙江杭州人。长于制画笔,有“画笔以杭之张文贵为首”的赞评。

清中期 河清海晏铭竹管紫毫笔 景星庆云铭竹管紫毫笔

铭文:“河清海晏”楷书款 阴刻填朱“鹿苹”方章 “景星庆云”楷书款

说明:两支笔笔管光素,笔顶及笔帽两端镶嵌象牙。一支靠近笔顶处楷书镌刻“河清海晏”四字,“河清海晏”指河水清澄海不扬波,喻指时世太平。一支靠近笔顶处楷书镌刻“景星庆云”。“景星庆云”出自明方孝孺《御书赞》:“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比喻吉祥的征兆。庆云,五色云、祥瑞之云。两支笔均为紫毫,选料精细,实为清宫御用佳品。

笔长:笔管17.3cm 笔帽9cm

笔管18.5cm 笔帽9.5cm

清 留青竹雕云蝠纹毛笔

说明:整枝毛笔通体满雕云蝠纹,刀法准确流畅洒脱,云蝠交织浑然天成。留青为一种刻竹工艺,即用竹子表层青筠雕刻花纹,即将多余的青筠去掉,留出花纹。从做工看此笔当为宫廷用笔。

笔长:笔管28.5cm 笔帽10.7cm

湖笔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吴兴的笔工也大量地向外辐射,使湖笔在江南各地都有制作。明代著名的笔工除前面介绍的陆继翁、施文用等人外,尚有许颖、刘节文、傅子封、王古用、郑伯清、黄文用及其孙“小黄生” 王古用,归安人,以制笔名盛于时。(明成化《湖州府志》卷二十《人物·技术》)今天下业笔者惟吴兴为第一,吴兴又以黄文用为第一。(明万历《吴兴备志》卷二十六《万物征》)郑伯清,江西吉水人。王佑《文房论》中载:“永乐中,吉水郑伯清,以猪鬃为笔,健而可爱,其心则长”。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中曾称赞:“吉水郑伯清……以制笔有名公卿间”。其影响可见一斑。

明代毛笔制造业的发达和毛笔制作工艺的日趋完善已促使人们对毛笔的认识从其实用价值上升到了理论总结,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记述中国毛笔发展历史、制作工艺及历代制笔名家的《考槃余事》。它是明代的屠隆编著的。在这本书中,屠隆正式提出了对毛笔四大品性的要求,即“尖、圆、齐、健”,俗称毛笔的“四德”。直至今日,尖、圆、齐、健这四大要求和特征,同样也是我们对各大笔厂和各类笔庄生产的毛笔是否优质的评判标准,而且,这“四德”也是我们挑选毛笔、购买毛笔的标准。

明清时期,毛笔的制作工艺不但讲究实用,而且更注重装饰了。明清两代制作精美装饰华丽的毛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皇家的“御用笔”和官府用笔,在传世的毛笔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人墨客定制的,这些定制的毛笔无论是选材还是制作工艺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明清两代制作的精美毛笔,主要体现在笔头的样式和笔毫笔杆的选择及多样性上。笔头捆扎出了竹笋式、兰花式、葫芦式等多种形式。笔毫从原料上分,就有羊毫、紫毫、狼毫、貂毫、马毛、猪鬃、獾毛、鼠须、鸡毛、胎发等不同特性的毛。笔头在制作时利用心毫和副毫的毛色差异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时又利用各种笔毫的软硬差异相互搭配,使笔头既色彩艳丽又美观实用,使制作出的笔头软而圆健、强而有力,达到刚柔适中、经久耐用、挥洒自如和尖、圆、齐、健的要求。根据书法、绘画的要求,还创新出了楂笔、提笔(斗笔)联笔等大型笔,以及蓄墨较多的长锋笔等新品种。

在笔杆的制作上,也新出现许多精巧工艺,从材质到装饰都有创新。材质上有竹管(棕竹、斑竹、湘妃竹)、玉管(青玉、白玉、碧玉)、木管雕漆、木管(紫檀、黄花梨、红木、檀香木、乌木、鸡翅木等)、瓷管、象牙管、翡翠管、金银、珐琅管、犀角管、玳瑁管等等。制作工艺上也手法多样,有髤漆描金银图案、雕刻、彩绘、镶嵌、烧制等等。毛笔不仅实用,更是精美的工艺品。1970年至1971年明代藩王朱檀墓中出土了四支毛笔,可称得上是这种风气下的典型之物。它们分别是竹管、玉管、象牙雕花管、雕漆管制成的笔杆。其中象牙雕花管毛笔最显豪华精致,笔杆长23厘米,笔毫长2厘米,笔杆和笔套都雕刻着盘龙戏珠的图案。还有一支剔黄雕漆笔,长21厘米,笔杆直径1.4厘米,笔套也饰以黄漆并雕刻卷云纹。笔杆的两端饰以回纹泥金环带,笔杆和笔套的两端雕刻有六瓣花朵纹饰,笔套口刻有线纹装饰。清代的毛笔,在北京西郊小西天清墓也有出土,为玉质笔杆,笔杆上雕刻一条盘龙,笔套镂空雕花。

毛笔发展到这一时期,其制作工艺已完全成熟定型。湖州的制笔业也随着此一时期的高度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有名的制笔名家。据梁同书《笔史》上说《朱竹垞集》赠笔工钱叟序中写到:“我朝名人诗文集中,标笔工姓名者,当复不少,予寡陋疏散,不能遍检录出,俏有好事者为予补之则幸甚。”由此可知,清代笔工“当复不少”,但“遍检录出”工作一直未做。梁同书除录有朱彝尊提到的钱叟外,又补十一位。其中有刘必通、孙枝发。梁同书说:“今世京师散卓水笔此两家最擅名。”梁又说:“夏岐山、沈茂才、潘岳南、王谔廷、陆锡三、姚天翼、沈秀章、王天章、陆世名,以上九人予常用其笔,岐山、岳南制尤佳。予悼之云,曾闻笔是文章货,健锐圆齐制必良,可惜夏潘亡已久,一番抽管一悲凉。陆沈姚王亦有闻,试来毕竟未精纯,评量记取涪翁说,李庆阎生是等伦。”王永清,江苏省吴县打郎桥人。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记有笔工王永清语:“吾之治笔也,先纳笔头于粗管,修去其曲与扁之甚者,胶尖俟干透,乃倒梳其根令净。换管再扎,又择去其不甚直而圆者再胶再梳。又恐曲与扁者虽净,或有圆正而其材不长,不能齐尖者厕其间,上齐则下所藏入管者少而根硬,下齐则腰发胖而尖薄,是亦未足以发挥指力曲折如意也。又择而梳之,然后固扎其根,而 以投于精管,故终笔之用而无一退笔,尖尽秃而笔身仍韧好不僵也。”王永清制笔,但不以制笔为业,不教徒,不设作坊,不经营毛笔。因此他制作毛笔不计成本,对扁和曲的笔毫的剔除,要反复若干遍,直至清除干净才肯罢手。这种毛笔始终不会掉毛,把笔锋写秃了,笔身还是坚韧的。王兴源,浙江省归安善琏镇(今浙江省吴兴县)人,在扬州设肆卖笔,是湖笔名师之一。他是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中记载的另一著名笔工,以制笔为业,对毛笔性能之优劣、选材备料工艺制作,了如指掌。作为经营毛笔的商人,以获利为根本,在制笔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成本,减少工序,来获取最大利润。因此当王永清见到王兴源制作的毛笔时,他说,此笔甚佳。但是这种以经营为业的商人,总是偷工减料。在制作时,虽然把曲和扁的笔毫剔除了,但没有彻底根除,根部仍然捆扎在里边。此笔着水后,笔腰必胀大,主锋虽健,却被这劣根间开而错乱了,上下不能协调。在运笔写字时,笔锋转换才会产生各种笔法,这常常是由笔尖而达于笔根的,笔根有毛病,则笔锋必散,锋散则什么也谈不上了。很显然,他们同为笔工,但王兴源制作的毛笔,笔尖优而笔根劣。王永清制作的毛笔,则笔锋、笔根俱佳,是理想的书写工具。

清中期 乌木彩漆云蝠纹管紫毫笔

说明:此笔以乌木制作笔管,笔管通体彩漆纹饰,朱漆绘蝙蝠纹,绿、绛、土黄色描绘云纹,使红色的蝙蝠在黑漆上更加突出。此笔彩漆纹饰描绘流畅生动,色彩艳丽沉稳、对比强烈。笔毫为紫毫。

笔长:19.5cm

参考: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经典《文房清供》P36

从清初到民国,全国各地开设了许多笔庄,如北京的贺连青、戴月轩、李玉田、刘必通、孙枝发,上海的周虎臣、李鼎和、杨振华,苏州的贝松泉等,他们大都是湖州善琏镇人。湖州笔工外流到京沪、江浙各地,将制作“湖笔”的高超技艺传播开来,从而推动了各地制笔业的发展。

周虎臣,江西省临川人(今进贤县文港镇),清初著名笔工,自小随父母在家制笔,深得毛笔制作之要领。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他在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庄”至乾隆年间被地方官员指派为清宫廷制作贡笔,特别是在乾隆60大寿进贡60支寿笔,深得赞赏,乾隆特赐周虎臣笔庄牌匾。1862年,周虎臣传人为躲避战乱迁店至上海,成为拥有100多名笔工的作坊,子承父业,连续七代。周虎臣笔庄特色商品是狼毫水笔,定名虎牌。一直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成立了“上海老周虎臣笔厂”。

清咸丰元年(1851),李鼎和笔庄最早在上海开设。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南市一批名店迁入租界,李鼎和笔庄从方浜路迁至河南路101号,李鼎和笔庄精制湖笔,定名“鼎”牌。

清乾隆 黑漆描金云龙纹毛笔

铭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

说明:此笔通体涂黑漆,在笔管笔帽上以浅刻刀法满雕云龙图案,并涂金。云龙雕刻形象生的穿云破雾呼之欲出,当为一流工匠所为。笔顶笔帽镶嵌贝壳以增加装饰性。笔毫选用羊毫,历经上百年仍然可用实在是非常难得。

笔长:笔管26.2cm 笔帽9cm

猜你喜欢
湖笔制笔笔杆
善琏湖笔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当笔杆遇上键盘
湖笔甲天下
湖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