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型枢纽型社会组织研究

2017-05-06 00:52张珈伊黄斯梵杨妙凡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工会

张珈伊++黄斯梵++杨妙凡

【摘 要】随着社会组织建设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已成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枢纽型社会组织充分利用组织的社会中间角色与社会整合功能,在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种组织,并主要针对政府主导型组织进行研究,以中国工会为例进行分析探寻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枢纽型社会组织;政府主导型;中国工会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已然成为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各大城市都提出要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此希望通过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构建,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推动社会的建设,加强社会社区的管理。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意义,就是要充分利用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社会中间角色与社会整合功能,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和培育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枢纽型社会组织

2.1 概念明晰

枢纽型社会组织,也可以理解成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是一个转型时期的过渡形态,它是阶段性存在的,是伴随着社会生长规律产生的,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发育而服务。“枢纽”一词,主要意涵着某一组织在同类组织中,在政治上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

2.2 枢纽型社会组织分类

本文对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类型,分为政府主导型和社会自发型两种。目前,各地培育实践“枢纽式管理”,也就是在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设立服务中心、培育中心等形式的组织载体。这些组织载体是政府扶持成立,是以政府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可以称为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而社会自发型枢纽组织则是社会自发成立,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社会组织,通过为各类社会组织服务,从而达到枢纽的作用。

3.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

政府主导型枢纽组织就是以政府为背景,满足政府需求为目的,通过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为政府服务的枢纽组织。政府型枢纽组织大致有以下几种: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等。下面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国工会进行分析。

3.1中国工会概述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其主要职责是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效益和合法权利、发挥职工的参政议政作用、吸引组织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和教育职工群众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

3.2中国工会的枢纽作用

在中国,工会作为一个典型的政府主导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工会法》,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拥有一定的政府背景,其资金来源除了工会会员上缴的会费之外,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所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的经费,除此之外就是政府补贴作为第二主要资金来源。工会作为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会享有代表维护和依法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群众所组织的社会团体,可想而知,是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中起到重要地位。故而,我国工会的法定权利有代表维护权、依法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工会有权利和义务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可以代表或者组织职工参与到企业单位、国家、社会的事务的管理和法规的制定,并且有权对企业管理状况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监督。

第二,工会在劳动关系中发挥枢纽作用。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工人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生产经营的劳动者。在工人参与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和雇佣方发生劳资问题,这时工会就起到了协调劳资关系、预防劳资矛盾、缓解劳资冲突的枢纽作用,以此维护职工利益,推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第三,工会在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上发挥枢纽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到来,在注重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注重职工的时间意识、竞争斗志、公平自由观念。工会作为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加强职工技能技术培训的同时,也更为强调对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和創新意识的训练,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

3.3中国工会的组织运作机制

中国工会是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独立自主地展开各项工作,依法履行权利和义务。工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我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

工会是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所领导的全国产业工会、地方各级工会和基层工会的统一领导运作为中国工会的组织体系。组织体系分为三级:全国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其中,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由此可见,执政党影响着工会的整个运作机制。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大部分产业工会会行驶产业工会和地方工会双重领导的运作机制。中国工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工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召集。大会将以审议和批准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的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及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修改中国工会章程;选举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为主要议程。

3.4中国工会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工会作为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连接着企业与职工,起到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但是在中国现阶段,无论是工会的建立亦或者是运行管理上仍旧是存在诸多问题:

(1)工会建设存在逃避缺位现象

根据《工会法》第3条、第10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应当建立工会,劳动者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力,并且可根据企业人数决定是否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但是现实中,很多企业并有没有依法组建工会,一部分外资企业更是在组建工会的问题上采取逃避或拖延的现象,使职工的权益保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我国建立法治社会、完善法制规定的进程不断深化,工会可利用的法律手段也不断增多。2001年10月27日起实施的《工会法》明确规定了违反的处罚条例。通过立法的途径,给予工会应有的权力,树立其跳脱于企业独立的地位与作用。

(2)职工维权遇层层阻碍

工会组织虽分为全国、地方和基层三大组织,但是最主要的组织是基层组织。工会的主要职能就是维护广大基层职工的权利。但是不敢维权、不会维护、维权无用却是如今基层工会的普遍问题。在开展基层工作中,工会安于现状,遇到问题只想回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无视职工的迫切需求,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监督权力难以落实,职工劳动权利得不到尊重。

我们应该积极树立职工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工会内部工作人员的思想、技能培训,让工会名副其实地为广大职工服务。

(3)工会干部选拔机制不规范,职工素质较低

在现有的企业工会中,工会干部大多数是直接由管理层或是经营者钟意的“自己人”担任。而另外一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民主选举,也只是走走形式,受到高层的操控,缺乏民主性。由于工会干部产生机制的不规范,其与职工之间的联系缺乏和受制于经营者,导致干部并不能考虑到职工的切身需求和权益,对职工的素质培育也不甚关心,完全违背了工会的基本职能。

面对以上管理困难,我们应规范工会干部的选拔机制,将工会从企业经营者的手中分离开来,明确工会的独立和枢纽地位,了解工会的职能与性质,以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为首位。并从内部抓起,整体提高职工的素质,让职工可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利,发挥工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晉.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国工会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5,(05):1-4.

[2]王镜超.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陈姣姣.工会去行政化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06):15-18.

[4]王珍宝.工会转型及其困境[D].上海大学,2014.

[5]曾朝政.新时期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6]卢召民.论新形势下工会维权机制的构建[J]. 山东工会论坛,2016,(01):8-12.

猜你喜欢
中国工会
中国工会历次代表大会回顾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三十二)
创生与成长——中国工会的红色足迹(二十七)
八师一四四团掀起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新热潮
开启劳动新光荣
善为精准发力之举 2013-2018:中国工会服务职工样本录
从载体到理念:中国工会新媒体应用的实践及发展趋势
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工会的新挑战与新作为*——2015年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纪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会维护职能的演进路径
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中国工会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