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母张孺人节孝序》考释

2017-05-06 01:11李志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期
关键词:演变

李志强

【摘要】自宋代至明清时期,特别重视节孝观念,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族修家谱时都会在首卷立节孝序一章。本文通过对《曹母张孺人节孝序》的考释,来阐述明清时期妇女节孝观念及旌表制度的演变。

【关键词】节孝序 贞洁观 旌表 铭旌 演变

一、《曹母张孺人节孝序》概况

郭汉儒编《重修定西县志》(民国稿本)卷二十九《列女(清)》载:“曹荣宗妻张氏,年十九夫殁,遗一子,翁姑在堂。氏事亲抚孤,年四十四卒。”我们有幸在安定区香泉镇池沟村的曹氏家族中,征集到了记述这一史实的《曹母张孺人节孝序》(以下简称《序》)。

该《序》撰写于清代咸丰五年(1856年),纸质墨书,高179厘米,宽100厘米,从右至左竖排21列,645字。序文用正楷繁、异体字书写,法度严谨,措辞简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二、序文考释

现将序文改为简体字,植入标点,分段抄录考释如下:

恭旌

大阃范曹母张孺人节孝序

窃尝读古史,有曹爽之从弟吲文叔,妻贯谯郡,夏侯文宁之女,名令女也。文叔早死,自以年少,恐家必嫁,己至断发截耳,誓不再醮,何其烈欤!

此段以夏侯令女的典故为引子,阐述妇女守节的高贵品质。大意是说魏国大将军曹爽堂弟文叔的妻子,是谯郡夏侯文宁的女儿,名字叫令女。文叔很早就死了,令女料到自己年轻,娘家肯定要让她改嫁,于是她剪断自己的头发,割下了自己的耳朵,以示不再改嫁。

夫古之贤媛,能敦大节以成令名者,千载犹艳称之。然计其少壮时,备极艰苦,良亦不易。是犹憩松柏之阴者,第见其亭亭独立,上摩云霄,而不知其饱霜霰历冰雪者,已数十稔于兹也。

古代女子,能恪守大节成全美名的,就算历经千百年,都能被人称颂。然而回想她们年轻之时,却是历尽艰辛,着实不易。就如同在松柏大树之下休憩的人们,只看到其高耸直立,上达云霄,却不知它们早已历经数十年冰雪风霜、严寒酷暑。

吾乡曹母孺人,名门张氏女也,幼娴姆训,夙著贤称,温恭出自性成,淑慎本于天授。年及笄归。亲翁诲荣宗公,公世以耕读传家,伯仲六人,埙篪㈣最协,乡里成器重之。未几,翁以疾即世。孺人仅结缡四载耳,诞一子,抱孤日夜零涕,几不欲生。赖太君母及伯叔等委屈宽譬之,乃拊膺太息日:未亡人不即从所天于地下者,以有舅姑在也,吾但效缳缢华山,以矜峻节,不孝之罪其又何逭。由是高堂之旨甘罔缺,门内之诟谇莫闻,衣裳鲜曳绮之华。早夜奏鸣机之绩,勤俭之馀,一归恪谨。妯娌子侄间挹和顺,而被仁慈者盖莫不颂。

我乡曹夫人,本是张家女子,自幼熟知女师教导,向来名声贤惠,温和恭敬,贤淑谨慎,到结婚的年龄后嫁给了曹荣宗先生。荣宗家世代以耕读传家,兄弟六人亲密和睦,乡间人都很看重他们。后来荣宗因病去世,而他们才结婚四年,只生了一个儿子。孤儿寡母日夜哭泣,痛不欲生。幸亏有婆婆及家人等好言劝慰,她捶胸长叹说:我之所以不跟随丈夫而去,只因为公婆都还在世,我本想效仿古代的烈女节妇上吊自尽,来表明自己高尚的节操,但是不孝的罪责又怎能逃避。自此以后家中老人衣食不缺,家族问闲言碎语也从未有过,她自己从来都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妯娌子侄问一团和气,心地仁慈善良的人们无不交口称赞。

孺人之盛德,而欣慕无已,感激糜穷也。今嗣君已授室有年矣,孺人亦惟是含饴弄孙,以俟期颐之。自至行见松柏,亭亭上薄云汉,虽与古令女之敦大节、以全芳名者,后先媲美焉,亦固其所。岂意合欢草死、并枯愁妇之花,宝婺星明,忽陨望夫之石。今岁三月二十日,孺人以疾终于内寝,享年四旬有四,葬于曹氏祖茔。之次叔若侄不忍,孺人数十年柏舟之志,久而就湮,而姻亲闾党之成瞻淑范者,遂人人各抱一好德慕义之诚,为之制锦摛辞,藉光泉壤用垂不朽。

曹夫人守节尽孝,她的德行操守,确实令人倾慕感激。现在她的儿子已经娶妻好几年了,曹夫人也诸事如意,安度晚年。她的德行,甚至可以和古代的令女相媲美。今年三月二十日,曹夫人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葬在了曹家祖坟。亲戚叔侄不忍心曹夫人几十年守节尽孝的行为操守年久湮没,姻亲邻里也都敬仰她的风范,所以每个人都怀着好德慕义的诚心,为她遣词作序,详细记录叙述她的事迹,以追悼怀念。

云异日者,龙章宠锡,将振美彤徽、流光青史。又岂区区赞颂之言所能罄其万一哉。

明清时期,旌表制度发达,在整个社会的氛围中,贞节故事广为流传,人们无不以家族中有人受旌表为荣。本段文字大意为等他日朝廷旌表,曹夫人的德行典范将光耀千古,留名青史,区区赞颂的话语又怎能说尽。

例授修职佐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乡进士眷侍生 朱松年顿首拜

例授修职佐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乡进士眷侍生 南汝为顿首拜

例授武略骑尉兵部候铨千总乙未科武拳眷侍生 袁春顿首拜

咸丰岁次柔兆执徐林钟月下澣榖旦。

三、古代妇女的贞洁观念及旌表制度的演变

贞节观念在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种对女性的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对古代妇女的身心和思想造成了重大影响。贞节观的发展经历了从先秦时期的首次强调,到秦汉、隋唐时期的相对淡薄,再到宋元时期的强化。明清时期,妇女贞节观念已经成为一种世俗观念,成为衡量女性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统治阶级想利用贞节观念来维护自身的封建统治。另外,清朝时期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和民间宗族势力的推崇将妇女贞节观念推向了宗教化的鼎峰,不但政府上层对妇女守节的行为大力提倡,中下层民众也开展自我旌表。

旌,本意是指古代一种带有装饰的旗帜,引申为“表扬、表彰”。旌表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倡导封建礼教,为道德优秀的人树立的如匾额、碑石、牌坊等物化标志,对其进行彰显和标榜,以美化风俗、教化民众的一种制度。宋代至明清时期,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旧时封建统治阶级为旌表节孝妇女,为其设立祠堂,称为节孝祠。据《清会典·礼部十·祠祭清吏司二》记载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节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

明清时期,旌表制度发达,但由于申请受旌表的程序过于繁复、旌表者的名額有限、申请者竞争激烈以及官僚内部的腐化等问题,平民很难有受旌表的机会。因此,士人阶层及中下层民众便开辟新的领域空间来表扬贞节妇女。例如撰写贞节事迹或节妇传记载入地方志、家谱,制作铭旌等。

铭旌,又称旌铭,是竖在柩前表识死者姓名、官职的旗幡。铭旌在古代常用于贵族,到了近现代时期,流行于一般家庭。逝者的晚辈(陇中多为甥、婿)都要为逝者制作铭旌,质地以红绸、缎为主,内容除了要写明逝者出生、去世日期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概括逝者一生德行的评语,也称“乡评”。下葬时把铭旌盖在棺木之上,这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

四、结语

贞节观念从无到有,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但随着节烈旌表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贞节观念日益浓缩化、强烈化,逐渐成为古代妇女的最高社会责任,同时也成为一种十分残酷的精神压迫。通过《曹母张孺人节孝序》,我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清代安定的节孝风气、丧葬习俗。尽管这位普通的民间妇女在史册中并没有显赫的地位和卓著的功勋,但这篇序文却是她一生遵循人伦道德、守节尽孝的真实再现。

猜你喜欢
演变
平顶山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
浅谈汉族姓氏文化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浅谈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服饰的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民国书籍插图艺术风格的演变研究
从神话到《诗经》中复仇意识的演变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