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中国战略与深入推进医改

2017-05-06 10:56解铭璋
速读·下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医改健康中国

解铭璋

摘 要:今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需要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医改启动六年来,中央财政投入巨大,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都对医疗保险需求日益强劲,“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也要通过进一步实施供给侧改革,才可能有效解决。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改;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供给侧改革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2015年12月向全國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和全民医保的推进,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2015年有望实现降至30%的目标,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医疗费用的上升速度太快,尽快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低了,但是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绝对水平还是依然保持较快增长,“看病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一、“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看病难”问题主要是因为医疗机构行政化管理,财政资金投入分配不均衡,马太效应明显,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优质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能力较弱,不能满足医疗需要,患者和医保资金被三甲医院“吸虹”,优质医疗资源供求紧张导致“看病难”,存在着经济学中政府失灵现象。医疗行业管办不分离,高度行政化导致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财政直接投入资金不足,而且行政等级越高的医疗机构得到财政资金越多,基层卫生机构投入越少;医疗保障体系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直接补贴,而城镇职工基本保险资金尽管不是直接来自财政资金,但也属于广义的公共财政资金。由于基本医疗保险也具有公共财政性质的基金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公立医疗机构得到医保收入多,而在基本医疗保障准入方面,民营医疗机构难以纳入基本医保体系,得到医保收入少。事实上形成了财政对公立医疗机构的间接补偿,造成了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资源投入的不均衡,包括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公立医院内部高等级医院与低等级医院之间的不均衡。

二、加快中国医疗保健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两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进一步深化医改,加大对医疗保健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在行政性垄断问题突出的领域,如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竞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当前,我国中产阶层强消费能力正日益加强,多元化、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但是医疗、教育等供给却始终没能跟上“需求的节奏”。因此,在供给侧改革推动的过程中,医疗、教育等需求旺盛的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一)加快医疗行政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管办分离,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

改革行政体制,降低制度成本。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同样大有可为,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保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具体改革力度有强到弱依次是加强医药领域反腐、打破垄断、放松管制。简政放权,是政府层面的减法运算。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事务的管理,为经济松绑减负。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把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

为了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市场,要对目前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的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建立和优化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加快医疗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去行政化取消编制,建立符合市场的用工机制和薪酬分配制度。同时放开对私立医疗机构的市场进入限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包括参与公立医院的改革和新建各类医疗机构,营造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软环境,取消无形壁垒,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允许医生自由流动。

(二)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发挥市场的力量

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参与深化医改过程中,引导居民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医疗健康规划,拓宽全社会医疗健康保障资金来源,形成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的医疗风险分散机制,形成医保对医疗、医药的联动效应,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难题。

“新国十条”把保险业的发展上升到融入国家改革战略的高度,意在将保险业建设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新国十条”把健康保险放在构筑民生保障网中通盘筹划,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大框架下规划和发展健康保险,其目的在于使健康保险成为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新国十条”提出商业保险要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保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并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对医疗、疾病、失能收入、护理四大健康保险险种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细致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5(6).

[2]顾昕.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63).

[3]顾昕.公立医院改革本质在于政府改革[J].中国医疗保险,2010(3).

[4]潘杰,刘国恩.卫生体制“管办”如何分开?[J].中国社会保障,2010(9).

[5]顾昕.公立医院药价虚高冲击医疗保险体系[J].中国医疗保险,2010(9).

猜你喜欢
基本医疗保险医改健康中国
新医改制度下,建立健全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的途径
医院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式探讨
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能力浅析
医改中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的合理化控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