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17-05-06 12:56田燕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36期
关键词:城乡经济社会和谐政治经济学

田燕

摘要:促进城乡经济的均衡、快速增长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指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更包含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以及地区间发展差距的缩小。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特征,城乡之间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不能够达到。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城乡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提出为促进城乡经济健康有序增长,社会和谐进步,从制度上,加强农村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农村工作人员的社会福利,完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改革。

关键词:城乡经济;社会和谐;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6-000007-02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人均收入大大增加,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在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积累的经济财富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村的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还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二者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极为不平衡,一度出现了断裂的情况。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加大,有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初衷。在科学发展、全面统筹的理念下,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探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及其原因,才能更好地找出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措施,推进城乡经济健康增长、社会协调有序进步。

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特征

(一)全面性

城乡经济失衡问题存在全面性。不仅仅单纯的在经济收入方面,城镇居民的人均资产和收入是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四倍左右。从消费能力方面来看,城市居民的有效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是乡村居民的三倍。从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上,安全用水、道路硬化、清洁能源等基本条件,城乡之间相差甚远。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农村的教育资源远远低于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一般也低于城市人口,大多数局限于义务教育的阶段和水平。医疗的落后主要体现在设施和设备更新度差,从医人员的数量分配和执业素质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不健全,发展不平衡,在经济收入、医疗、教育、卫生、消费状况很多层面上折射出城乡差距。

(二)复杂性

城乡经济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和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有机统一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涉及政策支持、经济基础、人员配备各方面的复杂问题。目前所采取的措施在无法达到系统性、全面性的成果,只是解决局部性的问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农村建设的主体和价值输出主体上,单靠个人或者小集体,没法集中力量,用十分有限的资源和人员去解决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性难题。政府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外在推动力,农民也要从全面发展和增收的角度出发,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推动。

二、城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一)增长动力角度

从增长动力来看,经济增长理论长期采用的是要素核算法,将分解出得各个涉及经济增长的要素结合到增长贡献中去综合考虑。这个核算方法,因为涉及的经济要素较多,不能用生产要素解释全部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的特征,这与现阶段长期经济增长所蕴含的报酬递增并不完全一致。这一定律体现在多个方面,它呈现的是多种要素综合施力的全面性的非个别性的过程,这些元素并不是独立的对经济施加影响,而是综合要素的叠加和组合,也取决于要素组合中的技术变革、经济制度、制度创新和政宪体制等等,在这个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就要全方位、全要素的考察农业生产发展,用全要素生产率去阐释农业经济的进步和长足发展。

(二)发展意义角度

从发展意义来说,发展是增长速度和效益的综合体现,要求体现全面协调的原则。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演化时段:增长为首时期、注重永续发展时期和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时期,这折射出得是对人本目标的接近和综合考量。人们逐渐意识到片面要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弊端:生态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存。因此,增长型的发展观念不断地让位可持续发展观念,这种发展观念会考虑生态规模、社会分配以及经济分配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将农民权利、农民福利综合到发展考核和经济进步的全部。要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必须扩展人民整体的自由度,保证个体权利充分实现,营造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为全体人民自由安全生活提供防御等等。按照发展角度的不同阶段的演绎,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要考虑经济要素,更要立足于福利增加的目标,综合考虑农民、农业的经济获取能力和其涉及的主要相关要素。

三、促进城乡经济和谐的政策性要求

城乡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全面小康的建设,有违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地区间经济增长,补齐发展短板,一方面有利于补齐短板,另一方面也能释放增长潜力。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存在着复杂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观念发展到协调、全面发展的阶段,从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乡村和城市经济平衡和谐发展的需求,提出有效改善全体人民生活质量、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的政策措施。从而,在更广泛意义上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阶段目标。

(一)经济措施

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要靠其自身“造血”,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产业是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动力。农业的发展包括农产品的供给和促使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两个方面。这就要求消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层次,推动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提高有效生产率在增加糧食产量和增加可支配收入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从价值的角度来说,农业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学上的解释是农业价值和就业者的比例关系,劳动力流出程度是极大的影响着农业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二者是反相关关系。从农作物的培育和耕地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我国的土地生产率指数一直高于劳动生产率指数,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加大。由此可知,土地生产率不断提高是劳动产出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相同条件下,每平方的土地产出的农作物量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土地产出率对规模经济的贡献度并不高。因而,发展农村的经济,最为关键的是加快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推动创新科技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创收方面的全面应用。

稳定粮价、保证粮食供应是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经济问题的又一关键。粮价和农产品价格是农户做出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农产品批发商采取一定经营措施的重要参考。政府加快推进粮价相关政策制定,政府相应的提高对于农业政策的反应速度和影响力。农民的理性选择和粮食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及销售价格极为相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一方,尤其是农业领域,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价格将严重损害农户利益,因此必须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保证粮食及相关农业初级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稳定农产品行情,使农户盈缺相抵,不致承受较大风险。

(二)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在保证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在各项政治制度不断制定和完善的前提下,才能有效推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谐化发展。农业和农民的经济社会方面的劣势和许多的制度、组织、政策要素息息相关。只有加强对这些要素的改革与完善,才得以有效的推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的政策影响力和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能力,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1.戶籍管理制度

推进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或者在区域范围内试点,逐步建立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放宽政策的原则下,积极推动建立支持农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机制,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一元化的全国户籍管理制度,取消以农业和非农业的性质作为标准的差别化对待。这可以解决由于户口不同带来的福利政策各方面的城乡差异,推进城乡协调有序、一致的发展和进步。

2.农村土地保护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和发展土地承包关系。现阶段,可以按照平等自愿和依法有偿的相关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改革和发展规模经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新改革的农村土地保护制度下,农民可以转让、转包、出租、人股或其他符合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土地的合法有序流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依法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根据农村当地的发展状况和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整合相似资源、实现连片的种植,兴建产业工业园;对于依法收回的农村承包地,由集体经济管理组织进行统一的经营和流转,开发新的规模化经营模式。

3.社区转变制度

城乡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已经实现城市化覆盖的农村和乡镇,加快社区划分和社区办事处的设置。健全社区内的相关组织机构,逐渐转变社区机构的工作职能。在原来村委会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街道、居委会,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然后在市级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实施。对于人员较多的社区,可以单独设置社区,完善通讯、水电、卫生、绿化、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新设立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新居民的个人素养。完善基层社区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的设备和设施配给,满足社区内居民的生活需要和文化娱乐需求。

4.产业结构调整制度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需要不断的加快。由技术含量低的集成式产业向着科技含量大和资本投入高的产业调整,加快第三相关产业的发展速度,可以有效地带动辐射圈内的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方面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完善,另一方面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要素,推动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不断的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人员沟通,增加城乡文明的透明度,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促进城乡的平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现状下,充分认识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经济社会的增长动力和意义,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手段,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缩小差距,在全社会范围内,缓和突出矛盾,解决好人民真正关心的问题,维持社会稳定。

虽然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但是农业生产力却没有跟上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到城镇,在增加农村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农村和城市,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和城市本地人的收入之间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现阶段的相关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向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倾斜。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始终不忘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必须推出有效措施,解决现阶段这种以城市利益为重的政策战略。农村地区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需求,加快区域间人口流动,将有效释放增长潜力,促进城乡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稳定民心,增进社会协调。

猜你喜欢
城乡经济社会和谐政治经济学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从民国北平郊区的“留守”“空巢”现象看城乡经济流动
生育文明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
基于PCA-AHP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鄂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