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祭

2017-05-07 19:56莫景春
江河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铜鼓青蛙美丽

莫景春

三月,美丽南方,蛙声阵阵,如潮水般涌动,在稻花飘香的日子里,蛙声飞扬,飘荡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散发着旺盛浓郁的生命气息。

蛙,在南方八桂先人的眼里,就是雨神。

青蛙只是一个传说,跳跃在先人浓稠而奔涌的血液里,诠释着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包括每一片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蛙比一切事物都要神圣,都要伟大。青蛙五颜六色,漂亮,被人高高抬起。那是一种崇拜,那是一种征服,尤其是被接进一个五彩的花轿,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众人前呼后拥,摇旗呐喊,喊出震天动地的力量。山野里回荡着亮亢的声音,穿越冷冷的山岚,让草木颤抖。

花轿里坐的是一只安静的青蛙,即使是春雷已经把春天唤醒,但没有完全消退的寒气,依然使青蛙昏昏欲睡。蛙儿沉浸在冬天的故事里,完全忽视外面是如何锣鼓喧天,人们是如何载歌载舞。也许青蛙的梦里,只有那绿油油的稻田,还有水波粼粼的水田。那梦的色彩虽然不斑斓,却也耐人寻味。

这是在桂西北的蚂拐节,热烈而隆重。附近村屯的人都涌来了,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小花轿唱唱跳跳,手牵着手,那么热烈奔放,又那么神秘莫测。他们在与天地、与蛙神做心灵的沟通交流。

这样隆重的节日就定在国人最重视的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都回来了,人们放弃了亲朋欢聚的欢乐时光,却围着一只冬眠未醒的青蛙,尽情欢乐。祭祀从正月初一到月底,诵念经词,祭祀蛙神。一系列的活动绵绵延延二十多天的时间,二十多项祭祀内容丰富而多彩。青蛙被这里的人们捧到神仙的地位。

大年初一,成年人,特别是年轻人,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找到一只可爱的青蛙。桂西北的大山里,寒冬时节,天寒地冻,万物销声匿迹,要找到一只躲在土层里或深洞里的青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可是,村里的人谁都不会因此而退缩;相反的,一大早,天蒙蒙亮,村里的人手拿小铁锹,身背一只背篓,便兴冲冲地往田野里赶,翻翻那沉重冰硬的石头,挖挖那深幽的洞,摸到的只是冷冰冰的石头。手翻得通红,腰弯得酸痛,他们望着身后被翻得狼藉的土地,不禁感慨万分,这蛙就是神,躲得如此的隐蔽。

突然有人兴奋大叫一声,找到啦。整个山野都欢呼起来,纷纷赶来。最先找到的人小心翼翼地装进袋子,像是捧着价值连城的珍宝。大伙热烈地拥抱着他,表示最诚挚的祝贺:他将荣幸地成为今年的青蛙王。很多人双膝虔诚地跪在地上,面对着蜷缩的青蛙,口中念念有词;前后左右不停地端详着,像是祈祷一块沉睡数千年的宝物。今年的福气运气,都会降临到他头上。他,就会成为蛙王的女婿,成为今年蚂拐(壮话青蛙之意)节的首领,主持今年隆重的祭祀仪式。

捧在手里的青蛙,用一只小小的精致的小木棺装着,然后被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恭恭敬敬地放进了装饰得十分精美的小花楼里。四个从村里选出的精壮男子抬着装有青蛙的小花轿,走村串寨,给每家每户送福气,送吉祥。浩浩荡荡的蚂拐(壮话青蛙之意)隊。个个喜气洋洋,吹着笛子,敲锣打鼓,热热闹闹。村民们则呆守在家里,耐心等待,准备好一串串烟花爆竹,还有封包和祭品,等待青蛙到来,祈盼蛙神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深夜来了,这样热烈的气氛也无法安静下来。全村男女老少聚到停放小花楼的凉亭,燃起旺旺的篝火。年长的师公有板有眼地诵读经书,歌颂青蛙之功德。火光映衬着师公那红通通的脸,一亮一亮的。师公一念一摇头,很是入神。四周静寂,只有篝火噼噼啪啪地燃烧。大家都在侧耳倾听那似懂非懂的经文,屏气凝神,生怕冒犯了蛙神。师公们的诵经刚刚结束,那些男男女女扯开嗓子,对起山歌来。歌里没有情意绵绵的曲调,只有关于自然人生思考的歌。歌声把沉静的夜晚打破了。蛙就这样使整个山村彻底地臣服了。

在美丽的南方——八桂,到处是水波滟涟,水草丰茂,稻花飘香。先人们在水田里犁耙,在稻香里穿梭。水使先人们生活滋润,使子民们生生不息。哪年雨水懒惰,便使田地破裂,无法种植,草木枯萎,人们便饥寒交迫。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凌空飞舞,气势磅礴,让人折服,让人敬仰。但在遥远而偏僻的南方,蛙才是最实际的图腾物。有蛙必有水,有水必有蛙。水是静的,不动声色的;蛙是动的,活泼好动的。遇到欢乐的水,它就会欢唱不停,蛙就是水的主人。在先人的眼里,在遥远的蛮荒年代,人们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能为力。水更是决定命运的重要之物:洪水滔滔,淹没农田,淹没村庄,淹没房屋;人们四处逃散躲藏,甚至有不少生命淹没在这滚滚的洪流中;洪水过后,病疫扑来,顿时哀鸿遍野,横尸遍地,真是惨不忍睹!

青蛙是壮先民的神,张开大嘴,吸干这汹涌的洪流,使这满地的谷物依然茁壮生长。老百姓安居乐业,如果蛙神吝啬,久不降雨。大地干裂,庄稼被晒焦了,谷粒无收,人人面黄肌瘦。最可怕的是人们找不到滋养生命的水,纷纷干渴而死。一听到呱呱的青蛙叫声,他们喜出望外,跪拜天地,跪拜蛙神,因为蛙一叫,天可能就会降下大雨,滋润万物。

南方的先人就这么敏感地感受着青蛙,蛙是维系他们命运之神,这也许在蚂拐节里,观察蛙骨的变色,从中预测,就可能看出先人们是如何敬仰青蛙,崇拜青蛙,一直把它作为民族的图腾在膜拜祈求。青蛙也使美丽的南方,万木葱茏,万物繁荣。

几只青蛙跳到了石崖上,嵌进了坚硬的石头,成了一堵赭红色记忆,成了艺术的祭品,供后人瞻仰。

仰望花山壁画,惊叹美丽南方的先人富有如此巨大的艺术创造力。单是如此高耸的崖壁就让人生畏:如何攀爬上去?如何画上如此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些壁画经过千百风雨的洗刷,依然艳丽夺目。颜料的神奇让人不可思议,还有众多繁杂的物人更让人瞠目结舌:五彩纷呈,动作各异,演绎着这片美丽的南方千百年来的神奇故事,丝丝入扣,让人沉思。

这是庆贺一场反抗侵略战斗的聚会,还是一场浩大降叠的祭祀仪式?岁月的脚步匆匆,让我们无法寻觅到最确切的痕迹。花山前的明江滔滔而流,像是一条巨大的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营养,使这片美丽的土地富饶,充满生机。古代,这里是人们走出大山、领略外面风光的通道,是一条民族发展的脐带。河神的温顺,使先民感恩戴德;河神暴怒,淹没农田,掀翻船只,伤害生灵,先民们便恐慌不已。祭祀河神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如此隆重而热烈的仪式,薄薄的画纸承受不了,淡淡的墨水描绘不了。只有巍巍耸立的花山,只有平坦坚硬的石面,可以永久地铭记这些神圣的仪式。

壁画中,形象纷繁复杂:一轮大大的太阳、众多的马羊、双手竖起不停舞蹈的人们。画面上的形象没有一样不让人刻骨铭心。举着双手踏歌而舞的人们,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蚂拐舞:那是祭祀蚂拐的节日中最重要的动作。表演安葬青蛙之时,活泼的少年身披绿色的布条,头戴绿色的青蛙形帽,双手并举,双脚叉开,模仿着青蛙的扑腾跳跃,不停地跳着舞着,让人们看到了青蛙的灵魂。一群活泼的“青蛙”拥起绿色的希望,点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那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纪念动作,不禁让人想到先人创作画面时,把这令人激动的图腾虔诚地雕画进去,以表示永久的纪念,告慰后人勿忘青蛙之恩德。

蛙祭,讓聪慧的人们看到了艺术的美,最终演化为一副魅力永恒的艺术品。这数千年的风风雨雨,竟然没能使它苍白褪色,艳丽如初,一如先民们繁荣强大的信念。这里的子民多么令人敬仰呀!

生活在美丽南方的人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这样把各种各样的独特的风物锤炼成永久艺术品,把美丽的南方故事绵亘传承。

跟美丽的蛙的传说一样,铜鼓也凝聚着八桂人民的聪明智慧。南方,多少崇山峻岭,多少声音无法传达。铜鼓的出现,表示另一种意义的存在。铜鼓是乡亲们的灵魂,也是村庄民族的灵魂。铜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有着无可比拟的感召力。鼓声就是命令,鼓声传到之处,人们的心就会跟到那儿。鼓声可以穿山越岭,赶走那些妖魔鬼怪。

美丽的南方,铜矿石遍地。随时随地挖掘出来便可以锤炼,锻造。这里的人们勤劳聪明,将外地先进的铸造铜鼓技术跟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起来,创造出独特的铸铜技术。铜鼓中心为太阳纹,通体大多为云雷纹,还有水波纹、连钱纹、席纹等等。鼓面塑造立体青蛙形象。太阳纹光芒四射,云雷纹变化多端,突出鼓面的青蛙跃跃欲跳。庄重、活泼、稳固、动态。这里的先民崇拜太阳,崇拜云、雷、雨,崇拜青蛙,把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作为铜鼓的艺术装饰。

我看到一面铜鼓王:铜鼓形体硕大,庄重、朴实,以大鼓居多,面径达一百六十五厘米、纯重三百多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称为“铜鼓之王”。

面对着如此大型的青铜器,其工艺之精,使我仿佛看到千年之前轰轰烈烈的场景:炼渣,陶风管,遗弃在这荒山野岭里,却抹不掉人们的想象。炼铜的汉子裸着上身,圆腰粗臂。有力的双臂抡起大锤,狠狠敲碎那铜石,然后把铜石扔进那红通通的火炉里。火花四溅,照亮这些汉子古铜色的脸。汗如雨滴,铸造铜鼓,力量意志都在经受着考验。滚烫的铜水浇进那铜模坑,一群人在七手八脚地忙着。

一面面造好的铜鼓,雕刻着各种各样的雕饰:龙飞凤舞,抽象符号。各具特色,各有形态,栩栩如生。众多族人围着看着,啧啧称赞。这些铜鼓将一一分配到各族群里,用来祭祀、战争等事关民族前途的大事。

围着铜鼓,乡亲们载歌载舞,欢庆幸福的生活。歌声离不开酒,一大碗灌下去,酣畅淋漓,无比豪爽!有了铜鼓,心里有了寄托,就有了欢乐。

“咚咚”“咚咚”,鼓声如雷,神圣地召唤着一切。盛大仪式在举行,祭祀天地,祭祀先人神仙。祭坛前香火袅袅,道师口中念念有词。鼓声数遍,像是要把人们虔诚的灵魂超度给上天,祈求上天保佑,祈福这里风调雨顺,百姓安康乐业。鼓声阵阵,人群骚动,人们情绪高昂。

战场上,血流成河,厮杀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鼓声震天,鼓励着勇武的战士们冲锋陷阵,为国家,为民族,为名誉而战。对那些入侵的强盗,坚决予以有力的打击,决不含糊。听听这铿锵的鼓声,就明白了铜鼓的意义。

铜鼓是乐器,是神器,是权力重器;铜鼓又是综合性的艺术品,集雕塑、绘画、音乐、舞蹈于一身。铜鼓是民族艺术的“活化石”,凝聚着民族发展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花山蛙画,铜鼓擂声,还有壮锦……这些无一不闪烁着美丽南方风物的神奇。

当我看到一只青蛙时,它已经横尸于餐桌上,支离破碎,浑身被各种佐料涂得红红黑黑,面目全非。那些嘴馋的年轻人正在大快朵颐。冒着泡沫的啤酒沾满了桌面。蛙肉在啤酒的浸泡中格外刺眼,在一张张嘴巴里被咀嚼得吱吱作响。油水慢慢从嘴角溢出,让人看到一种愚昧的得意。

不知什么时候起,有人把贪婪的手伸向这可爱的小神灵。他们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潜伏在田坎边。因为他们知道在春夏之交,在一场滂沱大雨来临之前,这些机灵的小生灵闻出空气中暧昧刺激的味道,便情不自禁放开喉咙,歌唱这福惠百姓的风调雨顺。它们清脆的歌声此起彼伏,呼朋引伴,歌唱美好的爱情。在它们美妙的歌声中,人们看见了黄灿灿的秋天,看见了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的张张笑脸,却忘记黑夜里一双双可怕的手。可怜的青蛙来不及逃跑,只是拼命地挣扎。它们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守护着每一朵稻花每一串稻穗,忠心耿耿为人类服务,却被人类狠狠抓住,然后剖膛开肚,倒进滚烫的锅里,炒出香浓的蛙肉,塞进满口酒气的嘴巴。

青蛙不再相信人类,警惕那些貌似文质彬彬的人类。它们躲在茂密的草丛里或者稻禾丛中小心翼翼地唱着歌。一旦有风吹草动,它们立刻安静下来,纷纷跳进稻海深处,让这些贪婪的手无法抓捕。它们一次又一次逃脱厄运,每一次都那么心惊肉跳。

农田里虽然撒着药,仍然被啃得七零八落,因为虫蛾越来越耐药了。那些在这片沃土上与蛙儿同风共雨一辈子的老人更是怒不可遏,挨家挨户叫来那些嘴馋的年轻人,揪着他们的耳朵到一块一块焦黄的稻田边看,叫他们背诵在蚂拐节上的祭蛙文。老人们语重心长地说青蛙的好处,并说蛙肉对身体的危害,比如寄生虫多,肉素伤肝伤眼,说得这些年轻人目瞪口呆,连连咋舌,羞愧不已,以后再不敢吃青蛙肉了,不再伤害这些护佑祖祖辈辈的神灵。年轻人面对着祭祀青蛙的神台,不停地跪拜,祈求神灵的宽恕。村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竖起耳朵倾听着,接受心灵的洗礼。

这些野生的小动物,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乡亲们世世代代与自然和谐相处,包括每一棵树、每一处水,乡亲们都悉心保护。村庄四周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乡亲们很满足大自然的恩赐,特别是青蛙这一类佑护着人类生活的有益动物。但填饱了肚子的人们欲望越来越多,不断向大自然索取,甚至连青蛙这可爱的小生灵也无法逃脱这些贪婪的魔手。

幸亏根植于南方,民族内心深处的敬畏之心在一点一滴地清洗着那些肮脏的灵魂。乡亲们更加敬重自然了,让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在森林里奔跑,让鱼儿在清澈的河里游弋。看到满目葱茏的树木,我忽而想到大山深处的故乡刚刚荣获“世界自然遗产”称号。这是镶嵌在地球上一颗璀璨的自然保护最完好的明珠。

青蛙,自然的象征,生生不息的标志,始终是我们生存在南方八桂沃土上繁茂的信念,闪烁着美丽南方人民善良纯朴的理念:对自然的敬畏,对艺术的追求。

责任编辑:邓雯雯

猜你喜欢
铜鼓青蛙美丽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我们创造美丽
小青蛙捉虫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谁能叫醒小青蛙?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青蛙便签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