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走好!

2017-05-07 19:59李祖贵
江河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手术奶奶孩子

李祖贵

从妻颤栗的肩头望过去,病榻上的这位老太太,面容安详,肤色白净,仿佛正在午后小憩。我像每个周末一样,坐到您的床沿,往事如潮水一般来到眼前。

我曾一度叫您“阿姨”,后来偶尔也叫您“妈妈”,但更多的时间里是叫您“奶奶”。您从小失去双亲,也没有什么文化,但上天赋与您的善良与美德,却成了为婿永远也读不完的一本大书。

我们的爱情虽然地动山摇,但世俗的尺度却如剑戟风霜。记得第一次从我执教的乡村学校,辗转来到您家门前的时候,正是午饭刚过的时辰,我端坐在舅舅新婚不久的沙发里,忐忑得如同一面发抖的筛子,早已听说你们是不同意这场恋爱的,但就像最差的学生也要参与高考一样,我终究要来接受您的检阅。从厨房里出来的是一位比我母亲稍显年轻,比我大嫂略显年长的夫人,既没有我想像的时尚,也没有传说中的威严。好像并没有审视这个瘦弱书生的兴趣,您端上一大碗泛着油星的荷包蛋,非要我弥补错过的午餐。我突然想起出门前母亲的叮嘱,如果女方家长进门打鸡蛋千万不能吃,出门送伞也千万不能要,按我们乡下的风俗,这两件事往往具有“赶紧滚蛋,散了最好”的寓意。见此情景,我便拼命推辞,头可断,血可流,鸡蛋不能吃。往返再三,您有些急躁:“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犟,跑了大老远,不吃点东西怎么行?”一聲“孩子”,让我这棵在山野里长大的矮树,突然间有了盆栽的幸福,抵抗的情绪顿时丢盔弃甲。晚间,岳丈私设公堂,庭审至半夜,仿佛意犹未尽,又是您进来解围:“小李是客人,让人家早点休息。”从此以后,您便一直叫我小李,直至孙子上了大学,您才改口叫我的大名,可能您觉得孙子都比您高了,女婿也许就不再“小”了吧。

我从没感受过您的排斥,但我对您真正由敬而远之到亲而近之的过程,其实就是三十多年来您不断扶持和养育我们的过程。

我们结婚的时候,手头只有萍三年零存整取的一千块钱,我是分文没有,只得从家姐处筹借二百元挡手。其他一切家什被服都是您操心置办。由于学校就近的缘故,当天连我家兄弟姐妹都由您亲自掌勺招待,至今想来,仍是红到耳根。这样一无所求的丈母娘,世界上大约已经没有了吧。

萍生了孩子,从坐月子开始,便是您亲自带孩子。孩子一岁不到,更是干脆把他放到您家,并连带管起我们两个大人的生活,那是一段寄生的日子,而我竟没有寄生的感觉,除了年轻懵懂之外,其实更得益于您的大度包容。

儿子读中学的时候,您曾来我们家长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您的性情更加平和安详,每天的饭菜做得精致可口,房间也收拾得干干净净。闲暇时间,您既看书,也缝补。我的几双来不及扔的破袜子,竟被您缝补成带绣花的纪念品。后来,我无数次地收纳整理,都舍不得丢弃。那是一段温馨的日子,是我生命中的惬意时光。母爱的失而复得,既令人陶醉,也令人心碎。

每天下班回家,我都愿意和您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我喜欢听您娓娓叙旧的语调,愿意看您平静如水的神情。我自己的妈妈一生太忙碌,太辛苦,从没有机会停下来与儿女倾心交流。太多时候,我在潜意识里,是把您幻化成那位生我养我的妈妈在奉养。我也相信,更多的时候,您是把我当做自己亲生的儿子在呵护。那一层永远没有说破的亲缘将是您我阴阳相隔的珍藏。

您的慈悲大度,不仅时刻温暖着家人,而且布施到了您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您八十多岁的高龄,连续五年里,做了六次手术,其中所经历的苦痛,绝非常人所能想像。但一千八百多个艰难的日子里,您从不轻言放弃,也从不麻烦他人。

您是个时刻感恩别人的人。许多事情,在别人那里或许只是无意之举,但在您那里都成了大恩大德的记忆。即使自己不便出门,您还叮嘱我们这个要去看望,那个当去拜会。每次手术前,您总是说太麻烦邱医生了;手术后,您又会说把我们拖累了。母仪之光,皓月当空;君子之风,如水长流。

您是个极爱干净的人,另造便口之后,您几乎就不再出门。我们搬了新房,想接您过来小住,您总是以不方便搪塞。到宜昌手术的间隙里,您去家里呆了五分钟,甚至连沙发都不肯坐。个人的发肤衣物,您一直坚持自己清洗,直到去世的前两天才罢手。即使已经弥留,您还喃喃要自己去卫生间,我们听到您的最后一句遗言,竟是:“真不该是这几天啊!”模糊不清的意识里,您还在担心扫了大家过年的兴致。所谓本性善良,不过吾母如此。其实您早已被病魔折磨得体无完肤,就在前三天的夜晚,您的嫡孙连续两次梦见您拥着他痛哭:“辉,奶奶实在熬不住了啊!”这是灵魂熬不过意志的明证。除夕刚过,您的灵魂、意志、肉体终于同时崩塌,如玉山倾倒,一下子滑出了我们的生活。

事后清点您的遗物,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红包,里面整齐地装着一千块钱的新币,大家都明白,这是您最后留给曾孙的压岁钱。

钱已收悉!奶奶,走好!

责任编辑:邓雯雯

猜你喜欢
手术奶奶孩子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奶奶驾到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我家也有奶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