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索

2017-05-08 02:00李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新安大讲堂市民

李华

摘 要:十八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新四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凸显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往传统城镇化主要强调土地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特别强调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互动,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的城镇化实现的关键在于新市民素质的提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新市民的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一、无锡新区新安街道城镇化建设基本情况

无锡新区新安街道是一个极具典型性特征的“新市民”街道。新安,无锡的南大门,街道总面积23.8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近6万。有7.8公里长的太湖湖岸线,是太湖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原是太湖边一个小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靠水吃水的新安人靠着勤劳和智慧,过着安逸的农村生活。但短短七年间,新安街道进入了城市化建设的“快车道”,原来田园、河道密布的农村逐渐变成了鳞次栉比的高楼。2.8万新安人“洗脚上岸”,集聚到了崭新的现代化安置小区,从扛起锄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如“一朝”般变成了城市人、“新市民”。

随着城市发展规划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区的确是变美了,然而,居民的素质却没有完全跟上城市前进的步伐。为此我们认为新市民素质提升是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新市民素质提升的目标

(一)新市民文化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目前新市民素质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更新还不快,市民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法制观念还不强。尽管许多农民身份已转变成市民,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小农经济、小生产者的农民意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薄,道德信任危机严重,法制意识不强。

二是环境意识、卫生观念还很淡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任重道远。举止行为是否文明,生活方式是否科学,是衡量农民是否融人市民队伍的重要标志。与城市主流居民相比,在生活习俗、行为方式、文明习惯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因此,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把农民从原有的思想和生活状态中转变过来,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科技文化素质还不高,就业、创业技能难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新市民由农民演变而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新市民因长期务农,缺乏一技之长,就业技能、创业本领不强,失地失业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感到无所适从、难有作为。

(二)新市民素质提升的目标

新市民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即“市民化”,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以非农产业生产为职业和有稳定的就业收入;二是取得了城镇户籍,长期居住在城镇;三是文化素质提升,逐渐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也就是说,作为城市新居民,不仅要在城市有工作、有住所、有户口,还要具有城市人应有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为此新市民素质提升的目标为: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对新市民的管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难点,一些新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有损于城市形象。对新市民必须加强社会公德教育,要求新市民自覺履行《市民守则》,提高文明意识,促进文明城市建设。

2.养成健全的市民人格。在城市生活中,作为新市民生存的最低心理底线是对人格和人权平等的要求和渴望。“现代市民”,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实质是由传统人到现代人。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若传统市民如果仍按照历史沿传下来的旧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生活,也必然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影响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因此,不管是新市民还是老市民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勤于实践,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具备先进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技文化素质、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市民”。

三、新市民素质提升的实践探索

提升新市民的素质,教育为本。但在新市民的教育中,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教育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成效。提升新市民素质的重点在于平台建设。

(一)平台一:“心和”文化大讲堂

积极开展与新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密切相关的宣传教育是提升新市民文明行为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安街道积极发挥“心和”文化大讲堂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弘扬文明美德,凝聚文明共识,提升文明素养,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心和”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与人之间的“和”。打造“心和”文化大讲堂旨在通过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促进“新市民”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强调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心和”文化大讲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

1.侧重规范有效,大讲堂设置覆盖全。目前,街道共设立“心和”文化大讲堂宣讲点6个,分布在社区、学校等处。大讲堂分阶段分目标的开展教育讲座,如《道德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等。社区宣讲点侧重于社区与居民之间互学互动,激发新市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宣讲点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侧重于学校与新市民子女、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互学互动。同时注重在市民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活动室等居民休闲、集聚区建立“流动大讲堂”,扩大覆盖面。

2.侧重知行合一,大讲堂教育内容实。“心和”文化大讲堂用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方式,重点宣传文明知识、文明市民先进事迹、文明楼道值得借鉴的做法,弘扬好人、好事、好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我们制定了“七不"规范,即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乱穿公路、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损坏公物、不说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倡导市民遵守社会公德,使“七不”规范成为的新市民基本行为规范。

3.侧重互动交流,大讲堂宣讲形式新。“心和”文化大讲堂通过模范人物言传身教讲道德文明、专家学者循循善诱话传统文化等互动学习的形式,通过邀请名师演讲、专家授课、居民自述、宣讲员转述等方式,有效地将群众身边涌现的先进事迹、感人故事进行讲述、传递和演绎。通过台上宣讲、台下感悟,让居民共享幸福生活成果,达到心态平和、心气顺畅、心理健康,进而实现心灵和谐。

(二)平台二:实施“垃圾分类”专题文明行为教育

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宗旨,遵循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按照“前端分类、后端处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大类粗分、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思路,在新安花苑三个安置小区全面推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本着“大类粗分”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安街道将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容器对应分为“绿、蓝、红、灰”四种颜色,同时,由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分类、投放不正确的进行一次分拣。为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创新推行了“幸福来敲门”积分换礼品激励机制,每天每个楼道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其工作时间将检查所有居民投放的垃圾,如果分类没有差错,将在积分记载本上给居民盖上一章,一個章算一分,积满一定的分值,居民不仅可兑换礼品还能在超市购物点抵消购物费用。

(三)平台三:开设“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内容多样,形式灵活,能让广大市民在喜闻乐见中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在启迪感悟中净化心灵。

1.开辟四块基础教育基地。文化广场,辐射新安花苑第一、二、三社区3个农民安置房社区,广场以《和谐》为主题雕塑,设有两处美观流畅不同造型的文化标志,16个菱形空间以及49个灯箱宣传栏,均以放射状点缀在广场各个景点,与广场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天。街道将文化广场开辟了四块基础教育基地,分别是人口、廉政、法制和润德。别具匠心、风格独异的场景设置,内涵丰富、实惠管用的各类知识,使广大居民在闲庭信步之时,不仅能充分释放一天的劳顿,舒展疲惫的身心,而且能细细品味法治文化所带来的意外收获和惊喜,时常忘情地徜徉在法治的海洋里。广场自建成以来,不仅成为本地居民休闲娱乐之所,街道社区还利用场地优势举办各种活动来丰富居民的业余生活。

2.创新措施,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基层文化广场阵地,新安街道创新措施,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新市民将以前老房子屋前屋后的植被移居到新的安置社区内,并挂上其自己的名字,每当走过署有自家名字的树木倍感亲切,大大的增添了居民的归属感,吸引新市民的广泛参与,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而且也为小区的绿化建设提供了硬件设施,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平台四:积极构建教育和培训平台,提升新市民的就业能力

新市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就业能力不强,这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前景,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市民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积极为“新市民”构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教授实用的就业技术、技能,提高“新市民”的生存发展能力、思想道德素质。

1.满足各类学历需求,努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社区居民持续不断的学习行为往往更多地指向高层次与高学历教育,因此,社区学院主动面向社区,积极为社区成员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与诸多学习机会。在成人学历教育建立起了科院成人高起专、同济大学成人专升本,江南大学远程教育专科和本科,南航在职研究生等教育系列,开通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完善通道,为社区成员的终身学习提供了通畅的渠道。

2.积极开发考工考证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前社区学院引进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各类国家级考证平台,引进了ATA授权考试站、中国就业促进会考证实训基地等一共9个行业考证平台,开展了4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为社区成员搭建了考证直通车。学院还发挥科苑职业技能鉴定所优势,与无锡市职业技能鉴定所、市工考办、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进行沟通,引导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参与新职业及新工种科研工作,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社区成员的就业能力。

五、新市民素质提升实践取得的成效

(一)新市民对公共文明的认识逐渐清晰

通过“心和”文化大讲堂的系列教育活动,新市民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礼诚信”的公共基本道德规范、公共文明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成为提高自身文明素质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

(二)社区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新市民素质提升实验项目,许多新市民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乱吐、乱扔、乱倒”等破坏城市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已不多见了。许多片区居民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参与社区环境建设。

(三)社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一大批草根文化人脱颖而出

随着社区“心和”文化建设逐渐深入,社区“心和”文化团队发挥了文化引领作用。通过举办社区广场文体活动、开设“心和”文化大讲堂、举办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特长的社区草根文化人参与到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队伍。

(四)居民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社区积极推进事业甜美工程,居民乐业指数提升。一方面大力宣传街道“三全”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失业人员就业创业。举办的秋季大型招聘会吸引了新安街道三个社区的居民近二千名,现场就800人与用工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另一方面大力宣传本社区的行业明星,以他们的事业成就激励、鼓舞全体社区居民爱岗敬业、开拓进取。许多以前游手好闲的人也都转走正道,踏实工作,甚至有的人开始了创业之路。

(五)“垃圾分类”专题教育成效显著,成为典型

一方面,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活垃圾管理运行体系,在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322个,招募垃圾分类指导员293名。目前,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以上,投放正确率达75%,减量率达30%。另一方面,通过制作、编印倡议书、拍摄播放《小安日记——生活垃圾分类家庭行为指导》宣传片,举办垃圾分类模拟演练、征文摄影比赛等活动,逐步增强了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参与意识。

猜你喜欢
新安大讲堂市民
瞎闹腾大讲堂
新安滩
张新安教授简介
“别样”履职大讲堂
新安滩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