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干预策略分析

2017-05-08 03:03夏顺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家庭

摘 要:在中小学学生教育中,体质健康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各中小学校都在积极进行体质健康教育,但前进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探讨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干预策略,有利于把体质健康教育全面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策略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是培养中小学学生对体质健康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体质健康理念,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过程。目前,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肥胖率增长,近视的比例增加,速度、力量和耐力等体能下降明显。只有采取适当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才能保障体质健康教育全面实施。

一、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的体质理应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不甚理想,肺活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等体能素质指标却持续下降,肥胖率持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增加。中小学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时间少,运动项目选择单一,使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此外,中小学学生文化课负担过重,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少,营养不良,家长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生活环境不断恶化等也是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中小学學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学校教育在促进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共同努力产生的积极效应。一方面,学生的“行为榜样”不仅来自于学校,更多时候来自于家长与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榜样作用,如果家庭和当今社会中呈现的榜样在学生对待体质健康的问题上产生了负面效应,学校教育无论如何努力,其在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成果终究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家庭和社会的负面效应所消解;另一方面,学校并不是中小学学生生活空间的全部。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也是中小学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而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往往与其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关联。如果家庭、社会生活空间中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支持不够完善,其学校教育在体质健康方面形成的积极效果仍然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除了要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还要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要对中小学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锻炼习惯。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体质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相互结合与有效合作,建立一定的组织和保障措施,形成一种立体型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针对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一)发挥学校体育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学校领导层应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改善中小学体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学校体育教育作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关口。第二,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效增强中小学学生的体质。第三,学校要从多方面确保中小学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落实到实处,确保在校中小学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思想深深扎根在中小学生的心中。第四,开展运动处方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学校通过对中小学生体质的现状的测试,分析和寻找出中小学学生体质薄弱的环节,并以改善体质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制定相应的体育课堂内容进行练习,并在学期末通过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检验改善中小学学生体质的效果。

(二)重视家庭的作用

首先,教育子女是家庭基本的社会职能。家长要深刻地认识到体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和成才观,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培养中小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家庭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应积极地支持学校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最后,家庭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尽可能让孩子在业余生活中多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

(三)加强社会协同

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学校肩负的重要责任,要加强人文关怀,督促中小学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自觉性的长期坚持体育运动,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性,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国家应该从法律层面上建立一套完善体系,明确解决中小学学生体质问题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奖励,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这一系统工程的有效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学学生的健康问题,使他们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合格的继承者和接班人。

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从不同层面制约着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对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在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过程中,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改进体育教学方式、体育教学内容等提高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课外时间锻炼,加强中小学学生从一而终的体育思想教育;社会应该为中小学生体育断粮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中小学体育教育成为促进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中小学学生积极参加中小学体育教育与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其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元翠,王盼.小学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体质健康.2015,5(25):121-125

[2]宋学岷,赫秋菊,张绍礼.健康促进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6(32):138-140

[3]祖晶.阳光体育理念下江苏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及影响因素[J].山东体育科技,2015,8(34):97-100

作者简介

夏顺银(1984-),女,湖北枣阳人,本科,湖北省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中小学校,体育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家庭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