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品味·诵读·想象

2017-05-09 12:38万晓燕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燕子品味燕子

万晓燕

《燕子》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课文在春天这个大氛围中,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停歇的情况,构思精巧,状物生动。在课型上,它又是一篇看图学文。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课文体裁和课型的特点,仅仅抓住欣赏、品味、诵读、想象这四个环节,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

一、指导看图,欣赏美

教学前,老师可以把书本彩页中的图画加以放大,教学一开始,就出示这幅美丽的春光图。在观察全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仔细欣赏、最后再重点观察燕子。观察之后,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什么景物中可以看出来?

(2)图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燕子)按情态,它们在途中分成几类?

(3)欣赏了这一幅春燕图,你有什么感受?

在学生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之后,再让学生欣赏全图,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和景物的重点,说一说这张画的春景,说一说这小燕子。

二、精读课文,品味美

这篇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分别表现了燕子的外形美,春天的风光美,燕子的动态美,燕子的静态美。精读课文时,要抓住这“四美”,让学生咬“词”嚼“句”,再对照画面,从中品味美。

教学第一自然段,在学生默读课文之后,可以问学生作者是抓住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外形?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把剪好的涂了色彩的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等,依次贴在黑板上,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展现在黑板上,然后通过边读边品味,理解文中的“乌黑”“光滑漂亮”“俊俏轻快”“剪刀似得”这些词的意思。这一段教学中,还要突出品味“凑成”这个词,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凑成”表示燕子这么可爱,就好像有人专门找来几样东西拼成的。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老师还可以按这一段叙述的顺序,一面读一面贴出了细雨、柔柳、青草、绿叶、鲜花等景物,在黑板上构成了一幅春景图,从中品味“蒙蒙”“黄绿眉眼”“光彩夺目”等词的意思。理解万这些景物后,问学生图中还缺少什么?学生回答画中没有了燕子。这时老师可以拿出小燕子的图,贴在画中,告诉学生“现在,小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这时,老师还应该及时地问学生,现在这副春天的画怎么样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回答,有了小燕子,这副春天的画更美了,更有生气了,更有趣了。这样学生对“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这一句话的含义领会得更深刻了。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要抓住“掠”“飞”这两个词,明了燕子飞行的第一种姿态,从中品味“快”;抓住“横掠”“沾”这两个词,明了燕子飞行的第二种姿态,从中品味“轻”。

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细读:①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各说些社么?②这一段用什么比喻燕子停歇的情況?接着再让学生看图,着重领会“落”、“痕”等词的意思。最后还要问学生看图:燕子停歇在电线上,为什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从而让学生领会“电线与五线谱”、“燕子与音符”的微妙关系。

三、反复诵读,感受美

同学们喜欢春天,春天的燕子更是他们的爱物。因此反复诵读课文,能加深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追求。朗读本课,要注意通过声音来展示出洋溢着无限生机的春天的画面。要读得轻快活泼,亲切柔美。

反复诵读,还要注意形式多样,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初读时,可用录音配乐朗诵;细读时,可范读、默读、齐读,重点句段要反复读,最后,可让学生再一次诵读全文,让“美”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四、大胆想象,创造美

为了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在教完本课之后,还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想象美、创造美的训练。如让同学拿起画笔,自己想象春天的美景,描绘出一幅春景图;还可以让同学写出有关春天的作文。这种训练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完全自己想象。通过想象和创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使他们进一步接受美的熏陶。

猜你喜欢
小燕子品味燕子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燕子
燕子叫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发现迁徙的秘密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燕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