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X战车来啦

2017-05-09 14:33王桂芝
兵器知识 2017年5期
关键词:机动性战车陆军

王桂芝

相比于精确制导、高效毁伤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地面战车防护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主要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护能力,这不仅降低了地面战车的战术和战略机动能力,同时限制了地面战车其它性能的提升。为此,2014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启动“地面X战车”(GVX-T)项目,寻求研发地面战车的革命性技术,彻底打破当前地面战车“依靠增加装甲来增强防护性能”的传统发展模式,赋予未来地面战车更高的机动性、作战效能及安全性,且经济可承受性更好,满足陆军转型、信息化战争及智能化战争对地面战车发展的新需求。

发展动因

新军事作战需求牵引地面X战车发展在当前威胁环境中,地面战车已难以承载提高防护能力所需增加的装甲数量,而且不能完全防御威力不断提高的反装甲武器。车重增加、机动性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发展趋势严重制约了美军快速部署与机动作战能力发展。诚然,美国未来战斗系统有人地面车辆和地面战车研发终止由多种因素综合所致,但毋庸置疑,车重和经济可承受性是两大主要因素。例如,未来战斗系统有人地面车辆车重最初设计在18吨左右,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最后升至27吨,但仍不能有效防御简易爆炸装置和地雷,不能满足未来威胁需求。地面战车战略定位要求不能太重,但BAE系统公司的地面战车重量倾向于70吨,与增强型M1A2主战坦克相当,其生产成本预计高达1 700万美元,陆军希望采用前沿技术将车重维持在30吨左右,生产成本降至900~1 050万美元。美国规划2025年陆军成为更精干、更具杀伤力和远征能力、作战敏捷的陆军部队,因此对陆军装备提出了机动性更高、灵活性更好、毁伤能力更大、生存力更高,便于空运来实现远征机动的更高要求。

“X飞机”成功启发X战车发展在过去60多年中,“X飞机”项目在提升航空领域飞机性能方面已做出了突出贡献,迄今研制出50多款X飞机,实现了航空史上的多次首创,如X-1飞机首次突破声障,X-29开创前掠翼技术在飞机上的首次应用,X-31飞机首次突破“失速障碍”,X-35最为成功,成为美国著名的F-35验证机,X-45和X-47B开创无人作战飞机发展新时代,并推动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联合作战。2013年,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又启动“垂直起降X飞机”项目,目的是冲破传统理念,融合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相关技术,从而在根本上改善垂直起飞和悬停、高速巡航飞行能力,使其既能盘旋又保证巡航效率,而且拥有速度和有效负载能力,计划在2017年春实施首次飞行演示。

发展动态

该项目探索研究革命性技术,不倚靠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车辆防护性能,使未来地面战车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机动性更强、防护更高、经济性更好。目前,该项目已投资2 821万美元,主要开发参数模型、评估技术应用前景,并在2016财年投资2 400万美元,计划制订参数模型来评估技术性能,研究系统电力需求、武器口径、成员数量、载荷尺寸与种类,以及开展样车生存力研究。2016年4月,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8家科研机构签订合同,同年7月向奎奈蒂克公司投资270万美元,开展从概念设计到制造与测试阶段的技术研发,包括为两个完整部队单位生产装备。

项目发展目标该项目旨在提高复杂环境中地面战车的机动性,其越野速度达到120千米/小时,是“布雷德利”M2A3步兵战车的3倍;提高地形通过率,依照所有北约标准机动性条件下的参考地形,通过率超过95%;达到或超过“布雷德利”M2A3步兵战车通过参考地形的3倍,达到或超过“斯崔克”装甲车通过参考地形的4倍,针对地面战车多级别威胁,能实现分层防御,不完全依赖装甲;车辆尺寸和重量降低到现役车辆如“斯崔克”装甲车的一半以下,显著增强战略机动性;降低平台操作人员的认知和体能负担,同时扩展平台能力。

地面X战车将采用多层防护概念,与当前地面战车相比,其外形尺寸和重量减小50%,操控车辆的乘员数量减少50%,车速提高100%,适于在95%的地形环境中使用,降低能被敌方探测到及与其作战时的特征信号。

关键技术领域该项目将在机动性、生存力、乘员能力增强技术和特征信号管理4个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其中,机动性方面采用先进悬挂、创新履带/车轮配置、快速全向机动技术等;生存力方面采用灵巧机动和装甲主动移位技术,自主規避来袭威胁;乘员能力增强方面主要是提高乘员与载员的态势感知能力,采用半自主驾驶员辅助与主要乘员功能的自动化,实现与现代商用飞机驾驶员座舱类似的能力;特征信号管理方面主要是降低可见光、红外、声和电磁波段的可探测信号。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概念定义工作及建模与仿真工作。概念定义工作采用已选择技术开发多个车辆概念,建模与仿真工作正在开发并改进,用来评估技术性能和候选技术作战影响。

项目发展规划该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技术研发。第一阶段为基础研发阶段,从2015财年第三季度至2016财年第二季度,进行有关的性能与设计分析,以便在相关作战平台(包括5~30吨级作战平台)上独立验证并考察综合效能。第二阶段将选择和开发必要的子系统部件、演示车辆、测试仪器和系统接口,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颠覆性影响

它将颠覆传统地面战车发展模式,开创地面战车发展新模式。“地面X战车技术”项目通过增强机动性技术、生存力技术、乘员能力增强技术和信号管理技术等,会更好地平衡车重、防护和经济可承受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打破当前机械化战争中地面战车采用“更多装甲提供更高防护”的传统固定发展模式,开创地面战车发展新模式,即可采用增加装甲之外的其它技术途径来提供生存力。它解决了制约地面战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将推动地面战车的快速发展。

它将跨越式提升地面战车整体技术水平。“地面X战车”项目目标直指未来新一代地面战车设计,与未来战斗系统主要强调通过网络化装备体系为各平台提供整体防护的设计思想不同,它更加強调单个平台依靠自身能力大幅提高防护性能。该项目研究一旦取得成功,将会彻底颠覆延续了近百年的传统地面战车设计,实现地面战车防护性、机动性、智能化水平、经济可承受性的跨越式提升。

它能满足新军事作战需求,革命性影响未来陆军武器装备体系及陆军作战模式。随着世界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入开展,陆军武器装备与技术需求也在相应改变。未来信息化战争以及智能化战争将不再需要大规模重型地面武器装备,美国根据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经验以及重返亚太的战略背景,提出对高机动、可空运、高防护、经济可承受的轻量化地面武器装备需求。以“地面X战车”项目开发为基础的地面战车技术将全面应用于其它陆军装备平台,会满足美军新军事作战需求,并对未来陆军武器装备体系和陆军作战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战车

地面X战车设计代表了美国未来新一代地面战车设计,凸显美国对陆军新一代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视。目前自适应车辆设计制造、以乘员为中心的平台设计、隐身设计、可控悬挂、“力场”冲击波、电装甲、电磁装甲、拦截型主动防护技术、自适应伪装技术、战术激光武器、车辆综合电子技术等前沿技术发展活跃,为地面战车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控制等技术的进步,标志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信息技术驱动的信息化战争向以自主控制技术驱动的智能化战争的方向发展,以信息化、全电化为主要技术特征的地面战车呈现出智能化、自主化的技术特征,未来地面战车将更灵巧、机动性更强、防护更高、经济性更好,并具有自主化、智能化的技术特征。[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机动性战车陆军
军用混合动力越野汽车技术特点分析
中国陆军司令外事“首秀”给了巴基斯坦
命运多舛的俄罗斯陆军总司令部
囧版三国之无敌战车
基于BTT的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研究
关于军事装备运输性问题的研究
歼十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