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校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5-09 18:08黄文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特色

黄文兴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缕析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十五年来的办学历程,笔者发现,该校的教育教学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弘扬校主李成义昆仲的高尚精神为主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致力打造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尚公、弘毅、立品”特色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特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23-01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又要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营造一个良好育人环境。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是著名爱国侨领李光前先生哲嗣李成义昆仲独资创办的一所农村中学,自2002年创校伊始就确立了以 “尚公、弘毅、立品”为核心的“光前精神”文化内涵,深入践行“爱国”“公正”“弘毅”“诚信”“感恩”“节俭”“和谐”“文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形成了独具国光二中特色的农村学校发展之路。建校15年来,该校先后获得福建省“德育工作先进校”和泉州市“文明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标准化建设一级达标校”、“安全发展学校”“普通中学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等十多项荣誉。

一、注重以环境文化熏陶人,积极打造侨捐特色校园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它能给人以影响、诱导和熏陶。校园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文化设施、园林花草等都应成为陶冶师生情操的有形熔炉。该校在新加坡“李氏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不懈探索“以管理求发展,以特色求提升,办成闽南侨乡优质高中”的特色侨校办学机制,逐步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并力求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处景致怡情”, 全方位营造环境文化,使校园处处散发催人向上的无形力量。现在学校已形成了层层有教育主题,处处有教育契机的浓厚育人氛围。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的建筑布局、景点错落有致;校园绿化具有层次性、季节性、亲和性和自洁性;光前堂、公毅楼、及宣传栏、走廊、楼梯上的名人名言,既彰显国光二中独特文化特色,又富有教育意义。校园整体环境处处凸显着文化的气息、艺术的品位、人文的关怀、和谐的氛围,彰显着校园文化特有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以个性教育发展人,积极打造校本特色课程体系

学校积极探索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构建了以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行,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新课程模式。学校自2002年创办以来,以“公毅”校训和“以师生的和谐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为指引,逐渐形成“尚公、弘毅、立品”的办学文化。优质的学科教学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学校形成鲜明特色的主要途径。学校现已开发12个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校本特色课程:

体艺教育特色。针对生源起点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又没有特招生的状况,学校积极寻找破解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注重特色发展,做好做强体育艺术教育,做培养体艺特色人才的发展道路。体艺教育现在已是国光二中的优势项目,学校依托自身的完善设施,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硅PU篮球场、专用美术教室、专用音乐教室等。大力推行体育、美术、音乐特长培养,历届高考中体艺特长生均取得佳绩。首届毕业生李晶晶同学,于2009年3月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成为硕士研究生,足见学校培养的艺术特长生有强大的学习后劲。历年的体育高考专业考试,学校参加考试的考生百分九十以上达到本科分数线; 2017届的体育高考专业考试,林家毅同学更是以94的高分位居泉州市应届生第一名。

社团教育特色。学校坚持“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文化程度不理想的学生,其实践能力、探索欲望和综合素质并不差”的办学理念,以“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来要求和培养学生,组建通讯社、棋艺社、茶道社、动漫社、球艺社、外语社、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约跑团等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均可参与各种课余兴趣班,其中球艺社中的篮球社还被评为泉州百佳社团。通过注重特色发展,既培养了一批拥有一项甚至多项特长的中学生,又丰富了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活跃了校园气氛,彰显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了高中办学特色。

礼仪见长特色。文明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礼仪也是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文化生活的基础。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實效性。为此学校引导老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形成有我校特色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光前精神》《国二学子文明礼仪》、《孔子文化新解》、《弟子规之我见》《<论语>解读》等校本课程的扎实开展,打破了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

三、注重以精神文化引领人,积极打造公毅特色育人机制

校主李成义昆仲秉承父志,弘扬光前先生爱国爱乡、重教兴学精神,致力于故乡公益文教事业,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等民族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较完美的体现。学校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注意发掘本校潜力,充分展现学校文化精品,打造校本文化特色,形成人无我有的德育特色。“光前精神”“公毅精神”已成为国光二中独特的文化精髓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校还以光前精神为基点,深入挖掘公毅精神内涵,大力弘扬李成义先生昆仲为代表的爱国爱乡精神,演绎出独特的“国光二中精神”,夯实常规德育教育,进一步凸显国光二中育人特色。

开展教育活动。在每年新生入学训练时,安排必修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光前精神”、“公毅精神”专题报告、参观光前故居等。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校主的“爱国”“敬业”“奉献”等精神,学校开设了弘扬“光前精神”、“公毅精神”系列精品校本课程,芙蓉基金会编制的画册《侨界楷模李光前》,这些都成为师生必读的校本文化课程;每年举办以校主“一代风范李光前”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及大型图片展览,组织“公毅杯”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歌唱比赛、乒乓球赛、排球赛等活动。此外,不断开辟和拓展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教育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主题的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诚信”“感恩”“节俭”“和谐”“文明”等主流价值观。如以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为契机,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搭建实践平台。每年将学生分组编班,编在“光前班”的学生寓在引导他们学习光前先生“孜孜好学,勤学不倦”的求学精神;编在“公毅班”的学生寓在引导他们树立光前先生“以公立世,以毅处事”的良好品格。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清明节都组织学生到李光前故居和烈士陵园祭拜。每年三月“学雷锋活动月”都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梅山敬老院为那里的孤寡老人送爱心;每学期广泛开展给父母做一道菜、教师节给老师发一个问候短信、以班级为单位做一天值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每年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诚信”“节俭” “文明”“和谐”“励志”等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今,“尚公、弘毅、立品”已成为国光二中的办学精神,内化为国光二中价值文化的核心。学校正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和办学效益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坚信:凡是在国光二中毕业的学子,经历“光前精神”和“公毅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人人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建设无缝对接,立足本校校情、师情和学情,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主题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内涵,彰显“尚公、弘毅、立品”校园文化特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