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追问初探

2017-05-09 00:18唐淑慧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堂

唐淑慧

摘 要:有效的追问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四处进行追问:粗浅处追问;错误处追问;意外处追问;重难点处追问。从而使课堂达到:活跃思维;巧妙纠正;精彩生成;水到渠成。

关键词:追问;有效;课堂

所谓“追问”,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甚至出新出彩为止。如果把数学课堂教学比作高塔的话,有效的追问就是课堂教学进入佳境的梯子。这个梯子如果能适时搭好,学生就会更上一层楼,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追问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在粗浅处追问——活跃思维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教师适当的深层次追问,在学生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能激发、启迪思维和想象,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活跃。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25×16时,当学生用竖式计算出结果后,教师继续追问学生:谁能不列式就能计算。学生会思考出25×16=25×4×4=100×4=400,教师课堂里提前渗透简便计算方法。

这位教师的追向有由表及里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往“深”处,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开阔地带”。同时教师也很自然地把个别学生的思维成果转化为了全班学生的共同财富。

二、在错误处追问——巧妙纠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错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往往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整十数乘法》口算150×60时,有学生计算得数是900,教师没有停留在核对改正的基础上,而是追问学生:“你估计他会怎么做?”这时全班学生都会集中精力思考猜测,可能15×6=90,90当中的“0”漏下了。第二次追问:“你觉得计算像这样的整十数乘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就会想办法,对此类整十数口算乘法,不看“0”计算得数有“0”就要先写下来,注意这是“0”前面数字所乘的结果,最后再把算式当中共有几个“0”添上去。

可想而知这样追问让学生明白对或错的成因,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有利于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三、在意外处追问——生成精彩

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发生意外,然而一些教师仅仅把它看成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对之或是熟视无睹,或是草率了断,那么就会与有价值的“生成”擦肩而过。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是学生独立思考后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张扬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对学生的意外回答,给予积极的回应和主动激疑,以睿智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拓展想象空间,让创造的火花灿烂地绽放。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一课,观察算式探索为什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第一位学生说:随便哪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教师第一次追问:“有谁听明白了,随便哪两边指的是什么意思?”第二位学是说:“随便哪两边指的就是无论哪里两边。”第三位学是说:“随便哪两边指的就是任意哪里两边。”教师第二次追问:“你们都赞同吗?谁还有其他想法?”有位学生非常激动站起来说:“只要最小的两条边大于第三边就能组成三角形。”教师第三次追问:“你们有谁听明白了?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全班学生处于验证、思考阶段。过了两分钟,很多学生都赞同这一说法,还有部分学生明白其中原因并这样解释:“最短的两条边之和都大于最长的边,那么最短的加最长的肯定大于第二长的,第二条长的加最长的肯定大于最短的,所以判断能否拼成三角形只要算一算最短的两条边是否大于最长的就可以了。”学生解釋的非常清楚。这时又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我还有一种判断的方法,三条边之和÷2如果大于最长的边就能拼成三角形。”不等老师说什么,这时全班学生又一次沉入验证思考中,果然这方法也成立。

教师这样处理,不是把书本当中判断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作为一种知识教,而是把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方法在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成。

四、在重难点处追问——水到渠成

重难点的教学是一堂课的灵魂。重点把握了,难点突破了就意味着教学效果的达成。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练习设计中,有一题: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有些学生随口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这对于四年级学生通过想象、空间观念来判断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中下学生。教师第一次进行追问:“能的话,该怎么摆?”一种情况学生想:“三边分别是1根、2根、3根不能拼成三角形”只能另一种情况:“三边分别是2根、2根、2根”教师第二次进行追问:“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三角形呢?”毫无疑问,是等边三角形。教师第三次进行追问:“现在有5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能的话该怎么摆?”这时学生很自觉地被老师推向思考境界,全身心的投入中,很快得出答案。教师第四次进行追问:“现在有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想象一下。”

这位教师的一次又一次追问,使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新知识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观念,重点把握了,难点也顺利地突破了,可谓达成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催化剂,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精妙的教学艺术。笔者在长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更发现有效追问更是“半小时课堂”理念在实践层面上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有效的追问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加高质,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素质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堂
欢乐的课堂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写字大课堂
交通标志小课堂
美甲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妈咪“达人”完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