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学校中微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探讨

2017-05-09 00:22任鸣斐
关键词:数字资源微课信息化

任鸣斐

【摘 要】为了促进将信息化教育教学,我校着力于数字化课堂中微课设计研究。本文从对微课的认识以及微课设计理念到学校微课校本开发进行详细的探讨。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是有效的辅助性教学资源,是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来说,该方法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提升学习效率,有利于开展交互式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优势

【关键词】微课 数字资源 校本开发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50-02

一、我校课程现状与微课的研究价值

我校属于新建的寄宿制走读双轨制学校,校内住宿的大都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学生,并不能像其他走读学生参加课外补习,这样就导致我校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总体比较薄弱,成绩差异比较大,对于同一知识内容不同学生接收知识的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因此,寻求一种解决这种教学困境的教学方法已经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了。探索在我校这样一所新建初级中学中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有如下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理论认识的意义。可在我校普及微课概念,教师们充分了解资源库建设理论的发展与走向。

(二)学生自学的意义。适合于我校学生自学,因为视频时间短,有利于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透彻理解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它符合人的注意力集中规律,尤其适合在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学生自学。在课堂上没有跟上进度的同学可以反复观看琢磨。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意义。能够带动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提高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方面的能力。能够促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恰当的使用微课。

(四)资源库建设上的创新意义。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资源库索引。

二、了解微课的含义及其特点

目前关于微课的解释比较多,但是好的微课需要满足以下三点:

(一) 微课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二)微课是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課,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特别是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且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言简意赅总结五句话概括它的特点:

五分钟学习:一次学习只需5分钟 零碎时间高效利用

可视化学习:有音乐有视频的幻灯片 轻松愉悦开始学习

碎片化学习: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 自由选择你的需要

自动化学习:我们帮助完成所有工作 只需打开播放便可。

三、微课设计初探

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呢?下面是教师微课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的内容。

(一)设计理念

1、微课主要受众是学习者,制作微课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解决最关心最难理解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2、一次微课只说一个要点。

3、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4、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习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二)设计技巧

1、要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习者在学习单统一调度下学习微课程。

2、操作鼠标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且不要在屏幕上乱晃。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三)二元互动的教学循环模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辅活动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反馈活动相结合构成教学循环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实现第二次、第三次······多次不同的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更新微课创作,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设计;进而持续改进对学生的导学服务。这样就实现了二元互动的教学循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四、学校“微课程”校本实施开发

学校进行“微课”校本开发,应把它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

(一)组织

学校要进行“微课”校本开发,首先要制订明细的实行与管理办法。内容应该包括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制订《学校“微课”开发与应用管理细则》、活动方案、评审方案、考核方案、推广与奖励细则、经费保障措施等。

(二)开展校本培训

学校教师是作为“微课”校本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学校有必要、有义务、有责任为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一个可操作、可参与的开发创作平台。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微课”的理念、发展的方向、活动的过程、操作的技巧、交流的方法、推广的策略等等。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讲座、讨论会、示范观摩,也可以组织“微课”作品评比、组织参加上级的“微课”创作活动等等。

(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微课”开发的方向

学校在进行“微课”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是否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是否易于设计与实施,有没有超出教师与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容选择得当,可以消解教师因对课程开发产生的畏难、负重等心理障碍北解教师因日常教学任务繁重而无暇、无力参与课程开发的困局, 让教师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就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提供完善的硬件设备与专业的软件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方向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学校信息代建设快速发展。但是,在“微课”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够只靠一台计算机完成。它的质量与信息化设备的质量也有直接的关系。同时,专业化的软件可以让我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更完美地把“微课”的效果体现出来。同时, “微课”视频的容量比较大, 存档的过程中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不便。时间过长与数量过多,或由于文件的移动, 会造成文件的整理混乱、丢失,所以学校可以建设学校的“微课”资源库平台,让教师、学生通过校园网可以直接的访问。

总之,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必然在教学中带来显著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微课信息化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评价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