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7-05-09 11:25于学军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构建

【摘 要】在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下,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应结合办学实际,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确保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与时俱进,并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以提高独立学院学生整体素质为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院级教改项目《独立学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6-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61-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及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的口号。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的我国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应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独立学院以复合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研究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我国也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是以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国家,强调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动力。因此,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承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

1、创新创业的概念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创新的含义则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的过程。而创业是指创业者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有关平台或载体将其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新创业的内容:第一,创造新的事物和内容,强调的是从无到有的过程;第二,更新、改变旧的事物及内容,强调的是从有到优的过程。创新是推陈出新,而创业则强调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从理论变成现实,开创新的事业。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因此,在创新创业这一概念中,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体现和延伸。

2、创新创业人才的定位

“创新创业人才”是指具有创新创业思想与视角,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新事物和开创新领域的能力或潜质,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特质或者培养定位,其一,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体魄。即培养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具备正确人生观,以及能体现时代风貌的“人”,这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与基础。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身体的人无法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更无法克服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二,深厚的专业素养。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洞悉专业领域的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潜能。其三,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创新创新人才必须勇于抛弃旧观念、创建新思想的精神,要不满足于已有的认知、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原有框架,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其四,专注的创业素养。创新创业人才对创新创业有着强烈的冲动和激情,并且在创业过程中保持专注,遭遇挫折不轻言放弃,能够保有坚持到最后的乐观心态。简而概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強专业理论、重实践能力、敏锐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选择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2]。目前,不少高校一头热地搞“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际并不完全合理。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禀赋、资源不同,所以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创新创业的人才;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实际,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更应根据不同生源的个体特质,有针对性地选择培养路径。对于少数理论基础扎实、天资较高的学生应着力培养其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教育,期待产生突破性的重大成果。对于普通大众学生着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所创新。而对于具有冒险精神、具有领导组织才能的学生应培养其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实施创业教育,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开创新事业做准备。

三、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首次开设“新创企业管理”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类[3]。课堂教学除了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教学外,还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讲座、公司考察、自由讨论、个别辅导等。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创业计划竞赛、与企业、政府的“合作计划”项目、大学里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创业论坛等。从课程类别分为创业意识类、知识类、能力素质类、实务操作类,课程的实施足部深入,从入门到意识,再到技能,最后到热情。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科学有效地将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

借鉴兄弟院校以及欧美等国家创业课程建设的经验 [4],独立学院应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独立学院的教学计划,准确定位。大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品课程,以必修或必选等方式,作为通识素质教育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不应限于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而是应将创新创业理念有机的融入至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形成基础课、专业课功能互补、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相互渗透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其次,创新创业课程的形式应具有多样化,课内与课外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相结合。第三,面对社会经济的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再深造以及创业的学生个体内因的需求,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与之适应,并不断完善相应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如开展辅修专业、学位(第二),考研及考证的辅导,建立学科及科技竞赛机制,建设实习基地,及创业训练及项目孵化和培育机制,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有序进行。

四、结语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不断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不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长期性,要使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发展趋势,必须与时俱进地保持其动态延展,恪守自身办学特色,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独立学院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代--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的中国发展新信息.新华网,2014年9月10日.

[2]许剑颖,余文华,周凌宇,舒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3]曹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4]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张留湛,宛新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课堂教学,2010(4)

作者简介

于学军(1973—),女,湖南祁阳,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构建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