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实”与“虚”

2017-05-09 11:31刁美萍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学

刁美萍

【摘要】实与虚是构成作文的两个重要要素。只有做到实,作文才可信、可打动人、感染人;只有做到虚,文章才有动人的艺术色彩。本文结合这些观点,对作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实与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教学 实 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86-01

作文也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艺术讲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不仅要求作文要紧密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而要基于这些内容反映出情感、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形而上”的内容,相对于生活实际来讲是属于虚的成分。同时,在写作手法上,更要综合运用比喻、似人、夸张等手法,而这些手法的运用,相对于写实来讲,又属于手法上的虚笔[1]。因此,在小学作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虚实两个方面反映自己的思想情感,使其既忠实记录生活,又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写的作文或者矫揉造作、空话连篇,或者过于直白、记流水账,这也是没有处理好虚实关系的表现。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认知虚与实,并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一、把握好“实”

实是虚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学写作文,首先要注重实。作文教学中,真实反映生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一篇作文中,客观的事物和现实生活构成了作文的基本内容。因此,要引导学生认真写实,学习准确真实地表现人物、事件、物体和景观。在小学低年级,要都会学生对客观世界中的事物进行真实地再现,就像绘画中的写实一样,达到描龙像龙,画虎像虎的目标。

小学生生活和社会经历还比较浅,接触范围较小,其生活的空间大多为家庭、学校,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较少,而且生活学生内容较为单调。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的作文素材要真实,有真情实感。受生活空间的制约,学生的作文选材的范围就很小,无非是家长、同学和老师,其内容也离不开家庭琐事和学校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容易失之平淡,难以出彩[2]。

这样,学生的作文虽然做到了真实,但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学生以自己的生活、自己身边的人物和事件为素材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要在平凡、平淡、平常的素材中发掘出特点、意义和新意来。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学生也认识到了这些素材的平淡无味,于是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一些大而空的人生哲理,以及一些硬加上去的情感的抒发,这种现象的过错并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即强调学生在作文中一味地模仿课文,有的甚至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所谓作文的范文,束缚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迫使学生不得不比葫芦画瓢,作无病式呻吟。

应该明确的是,要求学生作文要真实,并不是要求学生照搬生活中现实,而是要从生活现实中提炼一些“值得写”的素材,或从生活原型中发现有特点与闪光点,提炼其中的审美价值。要指导学生认识到,如《故乡的水墨画》、《恩师难忘》、《燕子》等课文所写的并不是惊天动地的素材,其内容也是来源于生活,之所以读起来很美、令人难忘,关键在于作者在平凡的素材中发掘出了不平凡之处,抒发了发自内心的趋势情感。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做一个有心人。其次,要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做到确有其人,实有其事,感情真挚,切勿胡编乱造。再次,要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把握住事物的特点,通过细节的表现增强其真实性。另外,还要注重描述真实环境,在此背景下进行描写与叙述,既增强文章的立体感,又增强其真实性和可信性。

二、运用好“虚”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模式单一,即教师讲解和分析范文,让学生学习体味,在模仿感悟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写作,并对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提出要求。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它要求学生要把有关感悟和对技巧的把握融于内心,并由内而外地进行艺术上的外化。这种程式化的教学,为学生写作设置了条条框框,导致有的学生作文千遍一律,没有新意。

虽然作文中的真实是基本要求,然而好的文章绝对不是简单地记录生活,而要在通过一定手法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生活原型埋提炼和升华,通过“实”脚踏大地,通过“虚”为文章插上艺术之翼[3]。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受到外在的影响还较少,发散性、跳跃性思维的特征明显,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和升华的优势所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提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突破条条框框,利用自己丰富的联想、想象,提高作文的艺术性。如在要求学生写作时,时间上既可以是学生生活的时代,也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历史科学知识,鼓励其进行“穿越”,回到古代,或者展示未来。作文中的人物,也不一定局限于家长、老师、同学,也可以借鉴童话的写法,写帝王将相、异能英雄或魔兽等。只要作文主题能够基于现实、反映现实,在写作手法以及时间空间的布局上,可大胆进行设计。

三、做到虚实结合

小学生生活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学生通过电视、网络、手机、报刊、课内外阅读材料等,对客观世界、科学技术、历史知识了解的并不少。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作文的素材局限于学生的生活圈子之内,鼓励学生既要反映自己的真实生活,又要从生活中发现闪光点,提炼出独特的价值;既要写出对客观真实世界的观感与看法,又要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其所学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幻想、想象、联想等方式,拓宽作文所构建的时空格局。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好各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忠实反映生活的同时,努力为文章增添艺术的华彩。

四、结语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现实教学中存在的一问题,即过于实而缺乏想象力、过于虚而脱离实际等问题,教师要努力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要让学生科学地认识作文中的实,即作文要基于实现、反映现实,体现真情实感,同时也要超越实,恰当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为文章增添艺术色彩,同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努力拓宽作文的时空格局,做到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有机融全。

参考文献:

[1]梁尾英.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2):145,147.

[2]赵红.重视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三虚”问题[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4):230-230.

[3]陈芙蓉,周敏."让思想飞起来——由一棵树开启的思维"教学实录及点评[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5,(4):60-63.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