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数学文化建设刍议

2017-05-09 22:10邓淑荣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活动数学

邓淑荣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构建的新课程充满着清新扑面的数学文化气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亲近数学的舞台,以具体、形象、活泼生动的形式来诠释“人人學不同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成为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教育目标。加强小学数学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可以说数学文化走进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讲述数学文化的载体,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要让数学文化永驻校园,要让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文化建设

数学属于文化领域的学科,不仅彰显着其独特的理性之美,更记录着人类文明与智慧发展的文化历程。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园地,更应是人性培育的殿堂。可见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观首先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数学是一种文化才有所认识。数学最内在的文化特性应该是数学本身,因此数学文化不应从数学之外去寻找,平时的数学教学,是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本色的课堂,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能使数学知识外化为一种现实的数学影响,更好的彰显数学的文化品性。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文化建设呢?

一、对“数学文化”的二个判断

“数学文化”是实现学校优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别样风采,更有助于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数学文化活动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数学文化活动的探究与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数学学习以全新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生活。

一个是要让数学文化永驻校园。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期不懈的积淀,仅仅靠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是很难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因此我们要根据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与数学活动的发展要求,逐步促进和加强数学竞赛的组织活动,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增设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等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增设讲述数学故事环节和智力活动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

第二个是要让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我们应与时俱进,用新的数学观,特别是用数学文化视角下的数学观来看待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要素,向学生呈现数学文化视角下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数学的文化修养。

二、数学文化走进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讲述数学文化的载体

现在,我们小学普遍使用的数学教材,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我粗略的查了查,五六年级数学书中以“你知道吗?”作为问题的共有数十篇,每一个点的呈现,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数学给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如“祖冲之与圆周率”“陈景润与哥德巴赫猜想”“笛卡尔与数对”“毕达哥拉斯与点阵”等等,这样小史料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家对生活的留心,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是无处不在的。

通读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数学文化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追求的新的教育目标。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拉链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小方格等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其原因了。我还从家里拿来了小板凳,让学生亲自实践,真正的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提炼了数学知识。“年月日”一课是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要挖掘出新意确实很难。在教学时我从数学文化的视角捕捉了“年历”所蕴涵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用一张具有文化内涵的年历作为知识载体贯穿于整节课中,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等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一在一个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盘活了“年月日”这一原本枯燥、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无数次的教学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融入文化色彩的数学课,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三、开展数学活动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是通过数学手抄报渗透数学文化。“数学小报设计制作”能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设计热情,激发他们的无限创意。手抄报作品可以由学生创作或搜集资料,自主完成,其中数学小知识、数学难题、数学家及数学家趣闻等内容,充分挖掘了同学们关心数学,热爱数学的热情,也增进同学们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是通过写数学日记讲述数学故事。提到日记,一直被认为是语文的专利,一提到数学,就好像只有做数字、公式、习题。实际上,将日记的书写应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刚接触数学日记,学生记述最多的是自己在超市、菜市场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数学故事。

三是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畅游数学知识的海洋。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开展一些游戏或竞赛,加深或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游戏“拼摆七巧板”,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无论是否接触过七巧板,只要接触上了,学生就很快的投入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不仅能快速的拼出给定的图案,而且能自己设计出独特的图案造型,创意无限。再如“巧算24点”是数学知识中四则运算的综合应用,一副扑克牌就可以玩转24点,玩法既有趣又简单,极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眼、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孩子快捷的心算和反应能力非常有帮助。

四、结语

我们相信,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学、融入活动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数学教育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活动数学
“活动随手拍”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