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自主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2017-05-09 00:47陈开胜
关键词:白球独立思考概率

陈开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34-0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必须改变现有概率课堂教学方法,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概率知识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概率课堂要想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师必须通过趣味活动创设概率情境,就是利用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产生一种能有效地诱导学生的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愉快地在课堂上学习、自主地探索概率问题。如在学习“等可能事件”之前,选择这样一道游戏题:两人轮流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不重叠地放一个硬币,直到放满封面为止,以放满最后一个硬币为胜,你认为是先放好还是后放好,怎样放才能取胜?这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想试试,但均不得其解,此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学习等可能事件知识,这样立即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

二、观察实验,体验感悟。

在初中概率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演示概率实验的重要性。如果让学生自己观察,并亲自演示概率实验,能使学生感觉新鲜,兴趣提高,他们动手做的欲望会特别高,尤其是一些概率实验结果与生活经验不符的结果,学生是不能信服的;但如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之间自主合作学习,达到让学生信服的目的。所以只要是课堂容量不是太大,时间充分的我们教师都应让学生自己观察、演示概率实验。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己观察、演示概率实验,使得学生亲自体验感悟,会让学生终生难忘。看过的听过的容易忘,只有经历过的才会记牢。叫学生经历这个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比老师一说、学生一听好多了。而且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同时,能增强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解问题的灵活性。学生观察实验是亲自做试验的前提,亲自做试验是观察实验的证实和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中,亲自试验往往同观察实验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在初中数学阶段,那么哪些概率实验应当要求学生亲身做呢?例如:1、摸球实验;2、抛硬币实验;3、掷骰子实验;4、摸牌实验;5、摸奖实验;6、旋转转盘实验;7、配紫色实验等等。

三、提出问题,自主思考。

在初中概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根据课程需要设置一些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经多年摸索,总结出一点思路,同大家共分享。

第一,自主学习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我在上自主学习课时,在课前,我会安排学生提前收集有关材料,做好课前预习。我会有效指导学生收集材料,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看到学生收集的资料有时不科学、不准确,甚至拖沓冗长,又或不适合儿童。学生生硬地念材料,这说明学生不会收集材料,学生能力自然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具体指导学生收集材料。

第二,合作学习中缺少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我也是经常在布置完小组学习的任务后,就让学生进行讨论或其他的学习活动。结果往往学生很自由,有时收不回来,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探究结果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 怎样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哪?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 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情境,提出问题,指出探究方向,同时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只有在学生思考到一定的程度后展开讨论,才有可能收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真正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

四、参与实验,事半功倍。

初中的学生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基础,但其中往往有一些是错误的。在初中概率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对概率的“误解”,我把看到的一些“误解”归纳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不承认偶然性。看下面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两个学生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输赢。在游戏前,教师让其中的一名学生猜测谁会赢,这名学生肯定地认为自己会赢。教师进一步询问他为什么一定会赢,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因为我有信心。”认为有信心就能赢,或者认为自己能摸到喜欢颜色的球,都表现出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随机现象的存在。

第二类:“赌徒”心理。看下面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段:盒里有4个红球,分别编号为1,2,3,4;还有1个白球,编号为5,这些球除颜色和编号外都一样。每次摸完球之后再放回。在前面的试验中,已经摸到2次3号球,1次1号球,1次5号球。此时,教师摸出一球,让学生猜他手里可能是几号球。学生1认为该摸到2号球了,因为刚才没摸到;而学生2却认为该摸到3号球,因为刚才摸到2次3号球。这两个学生一个认为没有出现的下次会出现,另一个学生认为出现多的下次还会出现。

第三类:机会小就是不发生,机会大就一定会发生。还是上面的例子,学生3认为肯定不可能摸到白球,因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小。

第四类:偶然性是存在一些“必然规律的”。在一次摸球实验中,學生连续两次有放会地从盒中摸球,盒中有黄球也有白球。摸了几次后,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声明自己发现了“规律”:这次摸到黄球,下次一定摸到白球,黄白是轮流的。

总之,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进行解决。概率是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生活中概率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的密切。使学生通过对概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并澄清一些直觉错误,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

猜你喜欢
白球独立思考概率
球的颜色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谈独立思考
走迷宫
谈独立思考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