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7-05-09 00:53吴丽
速读·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正方形例题

吴丽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乖巧、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使其学会自主、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将结合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性进行概述;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介绍,望对当前在岗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方式;具体措施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及组织纪律性问题,因此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顺利接受教育,在课后有能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等。本文主要对在小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内容如下: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爱玩游戏、好动、好奇心强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发展特点,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小学生课堂上爱玩游戏、坐不住及向教师提问“十万个为什么”也是普遍现象。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小学数学简单、易懂,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掌握教学知识点却是十分困难。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习惯树立权威,让学生在课堂上一丝不苟听教师授课,最后再通过反复的数学练习巩固知识点。当数学课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时,学生好奇、爱动脑思考等都被教师禁锢住,转而形成课堂上规规矩矩听课,不扰乱纪律的学生。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压抑学生的成长天性不仅会造成课堂僵化、沉闷,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受限,最后导致学生成为教育的“傀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措施

在具体的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坚持“学生为中心”理念进行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才能“想学生之所想,行学生之所行”。例如在一年级的教学“0~10的认识”中,对教师而言,这些数字非常容易,一看就懂,而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数字仅仅是父母要求背诵的符号。因此,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到学生知识量有限及爱玩游戏、好奇心强等特点,然后依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有趣的数学教学,如拿一些小石头让学生进行0~10的认识,或者让学生对家庭人数的数目进行回答,使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全面认识。学生在认识数字的过程中,大脑会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思考,从而也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教师还要做到有技巧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正方形”这一课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显示一个正方形,在每条边的旁边标识边长的長度,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例如:正方形每条边的边长是多少?当学生回答出每条边的边长后,教师可以在进行提问:这说明了正方形的边长具有怎样的特点?对于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然能回答得出来,由此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谁能又快又准确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想着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相加,然后就计算出其周长。但是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考虑,由此学生就会得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的计算方法。

(三)教师设计趣味性强的典型例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典型例题,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典型例题的印象。而在接下来的数学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例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在小学数学的“打折”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出一个典型例题:学校超市里售卖篮球,每个篮球100元,但是在六一儿童节那天,超市有打折活动,每个篮球打七折,请问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超市的篮球价格是多少钱?这道例题之所以被称为典型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该例题包含了数学教材中的“打折”这一教学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第二,该例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爱好,从学生喜爱篮球出发。面对这样趣味性强的典型例题,学生自然会对“打折”这一知识点充满好奇并努力思考问题的答案,由此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四)教师坚持“举一反三”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地“教”,同时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学会把知识点运用到其他的问题上来。例如在学习“加法结合律”这一知识点时 ,教师一开始的的例题是“41+13+19=?”,一开始教师先引导学生把“41”和“19”进行相加,得出“41+19=60”,接下来在运用“60”与剩下的“13”相加,得出“60+13=73”,最后快速算出“41+19+13=73”这个答案。当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该方法后,教师还应该在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联系。比如,当学生学会快速计算“41+13+19=?”的方法后,教师可以继续举出一些式子,“99+77+1=?”或者“100+49+1=?”等等,使学生在写练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看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模式,不要理所当然地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田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64.

[2]熊成根.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5,08:192-193.

[3]王小清.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09:24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正方形例题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剪正方形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剪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谈独立思考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