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

2017-05-09 01:13何静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初中生道德

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生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初中生是他们中的特殊群体,其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转型期,呈现出很大的动荡性。而这一时期也是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现状,对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发现,当代初中生道德判断主流是正确的,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倾向水平已发展到一定高度。他们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普遍具有社会正义感。他们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道德品质,如思想活跃,追求新知,主体意识增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换,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都面临着全新的变化和选择。在新旧体制、新旧观念、新旧道德的碰撞与冲突中,稚嫩的初中生,由于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对社会道德生活状况充满困惑,对一些不良道德现象分不清,辨不明,并表现出一些令人忧心的道德状况和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道德认知肤浅,甚至出现偏差

道德认知是对一般道德知识的掌握,是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道德价值观念形成的前提,是道德判断的基础。许多学生只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对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却不清楚,理不清基本的道德关系,对现实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根据调查,在对待考试中的作弊问题,有6%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做,没什么大错”;在回答“电脑黑客是创新人才吗”的问题中,有86%的同学选择“是”;在调查中,还有8%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可见,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道德认识存在极大的问题,道德判断失去正确的根基。

2道德情感淡漠,道德体验浅薄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不是孤立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仅需要以道德认知为基础,而且需要在道德实践中不断磨练和陶冶。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起动力作用,如果感情淡漠,就不能自觉地履行他们应尽的义务。道德情感从内容来看包括了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情感体验。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旧观念相互撞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给初中生带来不好的道德体验,使得他们的道德情感变得淡漠,对他人毫不关心,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对自然缺乏亲近感。

3道德行为偏差,知行分离错位

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当代的初中学生由于身处社会转型期,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得他们经常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模糊导致了其行为出现偏差。有调查表明,对于家长逢年过节到领导家“活动”一事,26%的初中生认为“现在社会都这样”,所以有20%的同学会或可能会通过找关系升学。对于考试作弊现象,只有38%认为是不道德行为,有11%的学生表示会或可能会作弊。97%的学生认为“应当体谅家长的辛苦”,但只有65%的人“经常帮父母作家务”。在对待“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的态度上,有98%的同学认为“十分必要”或“必要”,但再问到“你在公共场所遇到违法犯罪的事会怎么办”时,有近20%回答“赶快回避”或“旁观看热闹”。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生道德行为能力与道德认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抗诱惑力缺失,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就是个人在具体道德情境中,作出道德决断,并使之付诸实践的能力。它表现为按照价值目标自觉地确定道德目的,并根据道德目的支配、调节道德行为,从而克服各种障碍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向道德行为转化的决定性环节。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初中学生道德意志薄弱主要表现在:一些学生控制不住自己各种不道德的思想和意识(如观看内容不健康的小说),自律意识比较差,禁不住诱惑;一些学生在各种道德冲突面前,不能独立自主地选择合乎道德原则的行为,分不清是非、美丑,随波逐流;还有一些学生对正确的道德行为不能坚持到底,往往虎头蛇尾,缺少一种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

由上可知,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对于德育工作者来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这些挑战。首先,要重视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主意增强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其次,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利用各方面的不同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培养其积极正面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真实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蘇旭霞.中学生德育现状研究与教育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

[2]黄晓根.中学生德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M].江西教育,2008.

[3]李飞.当代中学生德育现状及其反思[J].现代教育论丛,2006.

作者简介:

何静(1983.5—),女,四川南充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德育。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初中生道德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跟踪导练(五)(2)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道德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