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应付现象

2017-05-09 10:22赵英文
关键词:应付评语写作文

赵英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65-02

在中考语文中,作文占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中学生作文当中,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付现象.这种现象,近了说,不利于学生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们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我认为中学生写作文应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畏惧心理.很多学生谈文色变. 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作文作文,听到就头疼”,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作文,背上了不轻的思想包袱。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应付了事了.

二.反感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是怕,是烦,讨厌写作文,没有一点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体会到自己的劳动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没有兴趣,是不会认真对待写作的.

三.没有积累,没东西可写.很多学生提到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平时不注意素材的积累,没有留心生活中写作素材,脑子里没有东西,只能生搬硬套,只能应付.

四.从教师方面看,也有几点造成学生作文应付的因素.

1、心理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改,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2、命题上。多数教师想出什么题就出什么题,计划性差,盲目性大;出的题目,多数不受学生欢迎。

3、指导上。教师在学生作文前极少作具体指导。讲评时的指导也多半是老一套,挑几篇好文章读一读,小结几句,就此了事;概念化地传授写作知识的较多,针对学生作文弱点作具体剖析的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一学期不搞一次讲评,只给学生作文打个分,算作批改。

老师的不重视助长了学生作文应付的气焰,给了孩子们可趁之机.

那么,如何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应付现象呢?我们初中语文组的老师们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开会、研究、讨论,不断提出新方案否定旧方案,终于制定出三方面的解决方案。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鼓励写出真情实感.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努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兴趣,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平等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学生在“心理兴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写出最真实、最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每次写作时,多提供题目,稍加限定或不限定范围,或者只提要求,由学生自己命题,尽力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批改时尽力去发现每篇文章的优点,哪怕是用得好的一个词语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评语是以表扬为主。激發和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周围世界的热情和感受力。“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作者有真情实感时,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还可多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开展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如先进人物事迹报告,郊游野炊,歌咏晚会,运动会等活动;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各学科竞赛等赛事;大小字、书画、作业等展览。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注意观察活动中的人物及情节发展,在活动中培养兴趣与情感。让学生思有源,写有材,说有话,从而体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学生写作也就水到渠成,柳暗花明了.

二、走进生活,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百字新事”和”简报作文”两项活动训练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百字新事”要求学生每天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这样的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这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实践证明,这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面对作文,不会再有无处落笔的苦恼.

三、重视作文评语.

在一项关于“作文评语对写作影响”的问卷调查中,82.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评语对自己写作有很大影响。91%的学生认为教师鼓励性的评语能激发起自己写作的欲望,几乎100%的学生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写完的作文后面只一个“阅”字和日期。

这就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即: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乃至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

事实上,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篇作文层面的心灵沟通,也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热情的呼唤。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就是权威,老师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权威评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使用正确的评语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语文组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多一些鼓励性评语,少一点批评责备的语言。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来说,总有其可取之处,或中心,或语言,或思路,或题材,或选材,甚至书写总有一两处值得肯定的地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句话,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很重要,在老师的作文评语中更显得重要。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文章写得很有灵气”、“你的立意让我耳目一新”……令让学生在写作中打到自己的价值,坚定写作的信心,学学生以后继续写作,继续提高注入活力。而评语的写得罗嗦像记流水帐,“写作能力太差”、“简直不动脑筋”……这些评语,只令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兴趣索然,写作信心消失。总之,教师不必吝惜激励之辞,不必担心你的激励会捧杀学生,在评語中贯彻了“鼓励性原则”,少批评责备,学生就会从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引发强烈的作文兴趣。

其次,多一些具体的指导,少一些套话、空话。

老师对学生作文所下的评语,除了要有激励作用以外,还应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把握学生的得与失,具体表达出老师的意图,老师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应明白无误。

学生的作文,特别是课堂作文,完美的必定很少,这犹如一块未琢的玉石,须老师的雕琢方令显出光彩,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需要的就是老师的具体指导的评估,任何抽象空泛的评语,只令使学生茫然而无所适从.

当然,抽象笼统的评语是易写的,而带有具体指导性的评语是费时费神的,但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具体指导性的评语,才令使学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改正。另外,作为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写具体评语时,应有一定的计划与系列,从语言到立意,从立意到选材,从选材到布局,分而治之,这令使学生作文稳步提高的。

再次,多保持学生的个性,不生点模式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的作文,就各具特色。有的擅用诙谐语言,有的善用华丽词藻,有的善于立意,有的善于构思,风格不同,绚丽多彩,这就对老师的评语,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是保持学生鲜明的个性呢?还是给予一个模式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保持学生鲜明的个性。一篇文章若失去了个性,那就失去了生命力。鲁迅之所以是鲁迅,那辛辣,那一针见血,毫不留情的个性文风,便是标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以开放的思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这各具特色的文章,切忌模式化的要求,即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思路,甚至统一的开头结尾,这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个性,在讲求创造性学习的今天,这肯定是行不通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就应该得到尊重。老师不应以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更不能使许多学生的作文同出一辙。作文评语在作文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作文评语若写不好,不仅会失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写作的意义,还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作文应付了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信息反馈,事实证明,这三方面的解决措施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同程度地克服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应付现象。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之,要根本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应付现象,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究新方法新策略.

我们学校的老师,不能说是最优秀的,但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深知这条路任重道远,我们始终以极端认真和谨慎的态度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今后我们一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认真真地搞好作文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向广大支持、关心教育工作的社会大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猜你喜欢
应付评语写作文
Task 6
写作文的烦恼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写作文等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CBTC系统是否可以应付复杂的铁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