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探究式教学突破地球运动规律方法初探

2017-05-09 10:45余国栋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信息探究信息技术

一、背景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各学校逐步地开展并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新课程实施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从技术上给予了这三种学习方式强有力的支撑。下面以《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一课为例,浅谈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的运用。

二、实践

(一)课前制定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在教学设计中,我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基础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②能够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和意义;③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现象。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如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信息,获得知识;②以学生模拟实验,分组讨论为主,以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在有关事实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地球自转与相关地理意义的结论;③学会关注网络,通过阅读网页上地球运动的资料,了解从中搜集、整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3)情感、思想目标:①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②培养科学的世界观、环境观。如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能够认识到探索事物的规律必须要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网络教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前先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搜集与地球自转运动相关的信息(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通过软件制作成教学网页。在课上学生通过网页上的相关链接,进入《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一课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自己操作,顺次完成学习内容,然后由教师组织进行“模拟地球自转的规律”的讨论,找到掌握该部分的措施,最后进入课堂反馈,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1.课前指导预习探究,明确任务、调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

课前我告诉学生们下一节课的内容将由他们与老师共同完成,要由他们自己上讲台为大家进行新知识的讲解,学生们表现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然后我布置了课前探究预习的相关内容,如下所示: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这一节课主要涉及了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图像及昼夜交替和光照图的判读。首先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查阅书籍、上网(可以利用学校电子网络中心、教室的网络平台、或是家庭的电脑上网)分别查询收集三方面知识的相关资料。

2.合理选择与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在课前布置预习探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利用网站的检索功能进行学习资源的索取与收集,同时给出了一些相关的地理网站作为资源库,从而较好的保障了学习任务完成和学习目标实现。这也为他们今后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打开网络信息之门,开阔了视野,尤其是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身边的工具去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关注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行动情况,培养关注环境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分组合作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通过在预习探究过程中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找到的资料汇总、整理筛选后我发现学生们收集到的信息多种多样,分析思路广、角度多样,会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环境问题的原因,会从网上查找资料补充观点。同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为更好的讲述材料有的同学制图、有的同学出点子,提供思路,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4.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

在课前探究预习过程中,有些学生找到我说他们想用情景短剧的形式来介绍全球增温的危害。在一起分析了他们收集的资料后,我认为完全可行。学生们忙开了,有的当导演指挥,有文笔好的学生将收集的材料编辑好台词,还有当演员的背台词,学生们用简单的道具和中午的时间制作《昼夜更替》的实际演示。作为第一个观看者,我被学生创设的情境深深的感染了,学生們的参与性很强,效率挺高,效果也很好。

5.分组展示、师生交流、综合渗透

通过学生的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学习成果的展示,顺利的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们能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理解昼夜更替和光照图的判读。

6.讨论分析,培养创新思维

在对上述问题有充分了解后,我组织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建设性、开放性、创新性的意见探讨,由于预习探究准备的充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高,入情入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气氛很浓,并有一定深度。学生十分关注地球的各种运动和相关现象,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充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在完成上述全部内容后,由教师小结,巩固知识的掌握,然后进入课堂练习。

三、小结

通过《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与昼夜更替》这一节课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我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四、再次反思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充分的展示了学生们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整理信息和制作课件的能力,效率挺高,效果也很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锻炼的机会,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炫.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5).

[2]林建影.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思考[J].快乐阅读,2011(04).

作者简介:

余国栋,男,1985年10月,汉族,江西赣州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职称,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赣州中学。

猜你喜欢
信息探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