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乱象对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负面影响

2017-05-09 14:21王琦
速读·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大众在网络的世界里逐渐迷失了自我,我们无法否认网络文化对人们的正面作用:拓展了眼界,密切了与世界的联系,便捷了大众生活。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笔者在本文中从网络文化乱象的内涵出发,解读网络文化乱象对意识形态层面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网络文化乱象;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乱象的内涵解释

1.网络文化的界定

对于网络文化的界定,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第一,从技术角度进行界定,强调由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文化传播方式上对传统文化范式的革命;第二,从文化的特性切入,强调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以此出发,认为网络文化的特征主要在于存在方式的虚拟性、主体关系的平等性、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占有的共享性和组织的无中心性等方面。应该说,网络文化是文化外在形式(网络技术)、文化内在形式和文化内容的综合统一体。单纯强调其中的某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同时,随着网络文化研究的深入,研究的重心必然会从其外在形式特征逐渐转向于内在形式特征和文化内容上面来。因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界定就应该侧重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才能更好地阐释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由此,可以作如下界定: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2.网络文化乱象及其分类

网络文化乱象,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的迷失,其界定标准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可以从意识形态角度进行界定:文化与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网络中经常出现抨击国家、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论,更有西方势力抱着分裂中华民族的不轨企图对网络言论进行控制,使国民被消极、错误的言论所引导。因此,笔者认为,网络文化乱象就是有悖国家主流价值观,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影音、文学、游戏等。

网络文化乱象有很多表现形式,笔者做了以下梳理,将其分为四类:狂欢式的网络语言,浅泛化的网络文学,媚俗化的网络影音,暴力性的网络游戏。首先,近年来的网络语言出现了较大的失范,主要表现为传统汉字语法的偏离和网络语言表达的失范,这些表现为错别字,脏字在网络中的铺天盖地,无形之中拉低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更是对青少年造成了错误的引导示范。其次,随着网络的盛行,文学的载体不再是单一的纸张,网络电子设备也成了其生存的依附品,然而,从创作角度看,单纯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出现的平面化的文学创作,给文学的世界造成了混乱,从受众看,快餐式的文学阅读,既浪费了读者的阅读时间,给读者以糟粕的文化输入,更有甚者,可能会通过网络文学肆意宣扬反动言论,造成国民的文化迷失。再次,媚俗的网络影音主要表现为全息表达的视听盛宴,利益至上的商业植入,娱乐至死的经典解构,这些都是网络影音乱象的表现形式。最后,暴力性的网络游戏会使人们迷恋网络虚拟世界的暴力,导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混乱,甚至沉醉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

二、网络文化乱象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

尽管我们不可否认网络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现代文化的吸收与再造,但是,其负面影响依然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消极影响: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冲击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但是,网络文化中出现的对西方个人自由的肆意宣扬有大部分是对集体利益的忽视甚至践踏,公民的价值取向出现异化,重私利,轻公利,重个人,轻集体的思想观念逐渐侵蚀了中华民族“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倾轧了当前中国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虚拟的网络世界缺乏完备的约束机制,网络公民的道德自我约束意识、守法意识都被虚拟世界所消解,转而将网络世界当作宣泄现实压力的排气口,打破了网络环境的和谐。

2.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消解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多元的环境,监管机制还处于发展阶段,形形色色的信息、文化都可以涌入,其中大量文化“垃圾”不能被及时拦截,优秀传统文化被当作糟粕来调侃、丢弃的现象屡见不鲜,中国深厚的历史厚度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消解中被削弱。

3.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势力总是试图将资本主义的种子播撒在中国的热土上,进而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自主发展能力的问题。意识形态的自主性表现为在自信、自觉基础上的对国家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的自我认同,它又表现为自我发展能力,是一种既能借鉴外来文化,又能反思自身,提升自身而又不是去自身的能力。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发挥出软实力,抵御西方的文化霸权,才能成为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不断发展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宏.网络文化多棱镜——奇异的赛博空间[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2]金民卿,王佳菲,梁孝.矛盾与出路:网络时代的文化价值观[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王琦(1993.3—),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2015年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研究方向:政府治理方向。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