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传统文化对学校德育教育的滋养

2017-05-09 10:07王君萍
关键词: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王君萍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资源,它所蕴涵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进行系列整合,从经典诵读、激发兴趣、与时俱进、励志笃行等方面以校本课程的方式,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授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 德育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3-02

一、如今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初中学校德育工作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国青少年道德修养现状堪忧:首先,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其次是一些独生子女“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从小养成懒惰、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惯。生活中稍不如意,便会采取各种极端方式进行抵制反抗。再次是未成年人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且犯罪呈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特征显著,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法制观念,没有法律意识。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显得刻不容缓。

二、以经典诵读涵养学生道德底蕴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道德对于培养中学生的基本人格和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学德育教育宝贵的精神资源,对学生精神品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如何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更好融合,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两年我校在专家的指導下,遵循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开展了“中国有梦,弟子循规”的德育教育活动,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弟子规》是儒学教育的基础。它是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编写而成。虽然它只有千余字,但它是用儒家文化提炼出来的做人规范,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多策并举,激发兴趣

1、熟读经典,潜移默化。我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倡导的诵读经典的通知精神,不仅在校园文化墙中布置“读弟子规,增智明理”内容,还将《弟子规》内容汇编成册,每位学生人手一本,每天早晨,班班开展20分钟的诵读活动,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学生文化基础扎实,举止端庄优雅,言行文明礼貌,学风校风良好。

2、诠释经典,增智明理。我校的每周一下午是《弟子规》读书会活动,由本校资深语文教师和聘请的校外专家,开设《弟子规》专题讲座,逐篇,逐句,逐字的诠释经典,讲其中的典故故事,增智明理,激发兴趣。把“薄薄”的一本《弟子规》,做成“厚厚”的一部中华五千年民族精神。

3、走近经典,激发兴趣。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晨读时间诵读并学习2到3页的内容。从实际生活入手,联系书中内容,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人。有时还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力行《弟子规》中的内容。每星期布置5条背诵内容,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对《弟子规》的内容都能熟记于心。

(二)、挖掘经典,与时俱进

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实际,挖掘《弟子规》中符合现代德育标准的内容,与时俱进,制定出《本溪县第五中学行为规范三字歌》,作为校本教材引入课堂,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

学校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对照《弟子规》、《行为三字歌》,纠正行为习惯。以学生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重点,突出“五个一”的养成教育(即:整顿一个阵容、建立一种秩序、培养一种习惯、坚持一项制度、树立一种观念),精心打造“爱国、明礼、守纪、上进”的学生群体。在学校举行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效”检查中,“礼仪”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学校还对学生提出了“3456具体要求”:即要求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做到“三别”、“四带”、“五无”、“六不”。“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他人;“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六不”:不追逐打闹、不乱吵乱嚷、不进网吧、不吃零食、不损害公物、不打扰别人休息。

(三)、践行经典,励志笃行

1.召开主题班会,深化认识,创设氛围。

学校举行“中国有梦,弟子循规”隆重的启动仪式,浓烈的氛围使师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必须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各班又纷纷召开关于“中国有梦,弟子循规”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对班会课进行了精心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有引人入胜的道德小故事;有生动活泼的德育小短剧。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动手实践认识到人人要做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为活动的继续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开展“中国有梦,弟子循规——我承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

利用学校网站链接,班、组、群、空间宣传等多种途径,号召同学们登录学校网站“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主页,进行登录签名,发表感言、表达心声。此番举动充分发挥了网络受众面广、吸引力感染力强的优势,展示了孩子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的良好精神风貌,从而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升华心灵,陶冶情操。

3.开展征文活动——发表自己的感言

我校借助征文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撰写心得体会,发表言论,学校进行评优展示。征文中,同学们畅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与思想转变。从思想上受触动,渴望从行动上求落实,为活动向纵深发展做好了铺垫。

4.开展“中国有梦,弟子循规” 感恩体验活动

(1)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现在很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把父母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学生漠视亲情、友情、师生情,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感恩教育。《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主要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尊重和礼貌,只有在家尊重父母,出外才能尊重别人。“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教育学生要体贴父母,如果去同学家玩,要给父母打个电话,不要让父母担心。我校倡导孩子主动为父母做一件事,例如:帮父母洗脚、洗碗、扫地、浇花;送父母自制小礼物;写感念卡等。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孝敬父母、表达感情。从各班反馈的情况看,活动加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也促进了家校联系,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

今年教师节,我校开展 “康乃馨香满校园”献礼活动。早晨,20名学生代表,手持鲜花,迎着初升的太阳,站在学校门口,在《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的动人旋律中,深情地把一束鲜红的康乃馨送给到校的老师,并献上了真挚的节日祝福。孩子们的尊师之礼让老师们激动万分,有的老师甚至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又纷纷来到车棚,将所有老师的自行车擦得干干净净,当老师们下班骑上焕然一新的车,离开校门冲上马路时,为人师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2)加强学生的尊重教育,《弟子规》中的“出则悌”中就包含着如何尊重人的教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教育学生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为了一丁点事情闹矛盾,这样根本不值得。“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长者立,幼勿坐”,“尊长前,声要低”等等都是教育学生要尊重长辈,不要做毫无礼貌的、没有教养的孩子。

(3)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很多学生都有抄袭作业、偷盗欺诈的现象,这些行为严重败坏了学风校风。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弟子规》中的“信”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包含着做人要说话算话,不要信口开河、撒谎骗人。

(4)加强学生的爱心教育。很多独生子女爱心缺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爱人”。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是学校的必须,也是社会的必须。《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倡导的就是爱心思想的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利用现有的设施和环境,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学生受其熏陶,创设具有 “传统美德”特色的文化氛围。

躬耕于教育的沃土,服务于学生的要求,是我们不变的理念;开拓于德育的天地,搏击于时代的潮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让德育成为一幅画,一首歌,去勾勒生活,去歌唱人生!让我们扬帆远航去谱写德育创新工作新的乐章!

参考文献:

[1]陈守聪,王珍喜.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现代德育构建[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宋元林.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吴春花. 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24).

猜你喜欢
弟子规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教育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