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2017-05-09 17:05杨骏
关键词:学习方式中国梦新教材

杨骏

【摘 要】在追寻中国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走进新课程,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关心,究竟新教材有些什么新特点;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变化和革新。本文拟就此作粗浅的探讨,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教材 中国梦 学习方式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6-01

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全人类智慧,汇集全民力量。新课程改革是我们追寻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一、新教材的本质和持点

1、新教材的本质。传统的观点认为教材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因此,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定论、共识或某一领域公认的原理、法则、定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发挥的空间非常小,研讨的余地窄。因此,教材就要罗列和呈现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这种远离学生生活情境的“学科中心”或“学术中心”的教材观,与实现中国梦,培养创新精神的新课程观相去甚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材实质的认识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是“示范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媒介,教材的存在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有用纸质印刷品构成的图书教材,有用各种视听媒体构成的视听教材,有借助电子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电子教材,还有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转化而成的生活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突显学科的生活化。

2、新教材的持点。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本着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服务学生为准的原则。新教材呈现出发展性与拓展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以及灵活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持点。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的立体纵横的全景视野编写,新教材观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一,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乏自信,自然也就影响和制约了人的创造性。新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使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保障,并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材的内容设置为前提的,因此新教材通过教材的生活化,设置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教材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在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僵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二,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教材精选追梦人终身学习发展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作为课程的主干内容;如生活与消费,影响价格的因素;唯物主义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其中。在保留传统教材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前社会的最新实践中吸取新的知识,增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如投资理财、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信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基因技术对伦理法律的冲击、网络对中学道德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等。思想政治课教材还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

第三,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较好的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中学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成长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善,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并初步确立;随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增强,自我意识高涨,道德行为习惯逐渐巩固;法制、道德意识增强,并开始占优势,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动荡性。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和内省性,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充分考虑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四,思想政治课新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新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教学空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绝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条来教。教材已不是知识的代名词了,网络系统中庞大的知识信息,为学生不断提供知识资源,思想政治课教材只不过是诸多教学媒体的一个分子,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给教师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

第五,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

新教材符合学生情感需要、学生情感特点和学生情感的发生发展规律。学生的道德需要是学生情感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教材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反映在课题和内容的设计上,从而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此外,新教材以立体纵横的思维坐标展示学科视野,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迪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旨在加强新一代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具有鲜明时代和生活气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发展能力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对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林崇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3月1日。

[2]《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周成平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3]《点击高中新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解与行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4]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

[5]《思維导图》,【英】东尼·博赞、巴得·博赞著,中信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2011年6月第13次印刷。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中国梦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