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略谈

2017-05-09 17:16张彦峰
关键词:评价机制小组合作新课程

张彦峰

【摘 要】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战场,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在初中现阶段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教师应怎样在政治课上向课堂要质量呢?那就需要教师对初中政治课堂进行创新,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新课程 创新 小组合作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98-0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讲求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选择合适的途径与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实践与体验活动,努力把政治课堂教学引入生活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学习的质量。那么现就本人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创新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理念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

行为的创新离不开理念的支撑。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政治课的主要弊端就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5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初中政治是一种负担,产生厌学情绪。而现行的初中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因此,我在进行初中政治课教学时,注意结合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课堂中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导入中的创新——采用最好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能直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我们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用最精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好的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我在导入中多采用生活中的故事、趣闻、歌曲、小品等形式,有时也用直接引入、问题引入、复习引入等方法来激起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讲授《把握学习新节奏》时,我首先引入的是中医看病的方法,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给初中的学习把脉,然后再开出两组药方,一组是通用的,另一组是专用的,要求必须对症下药。其实这两组药方对应的就是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由于引入了生活的常识,就使原本枯燥的内容活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中我用幻灯片展示了一条直线和一条波浪线,让学生自己选他(她)更喜欢的人生道路,然后进一步设问有没有人的人生真的能达到一帆风顺的直线状态,顺势抛出教学主题“人生难免有挫折”,成功导入新课程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真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是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新的资源重组和整合,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创新性思维,从而能更好地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创设意境,让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往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对不良诱惑说“不”》时,以他们自己身边的不良诱惑为题材让学生自己去演绎其中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演小品,就等于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扩大表现出来,而这样做既给了学生发挥才艺创作的空间,又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其他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学生所演的角色也容易增进亲近感,缓解了严肃的气氛,使课堂教学由枯燥变得生动形象。

四、展示评价的创新——真正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习惯

想要让学生永遠有学习的动力,必须引入评价机制。在传统的中小学教育中,虽然也制定了很多的教学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却往往只规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缺乏对学生积极上进行为的鼓励与引导。更多的教师干脆直接通过处罚条例来约束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对于初中生来说,与其在课堂上用严格的事后处罚去约束学生,还不如强化事前的激励来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向积极上进的方向努力,逐步把学生的行为巩固成习惯,再把良好的习惯升华为素质。但传统的评价机制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初中政治的课堂需要,这就需要自己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新的评价机制。由于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是一个人的学习,而更侧重小组的合作学习,这就使评价必须由单一变为捆绑。建立学习帮扶制度、小组合作制度,鼓励以优帮差,防止两极分化,避免学习气氛淡薄、差生无事可做、纪律难以控制等问题产生。生本课堂建设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发言讨论。通过创新的评价制度的推动,让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当然,在初中政治课堂中还有很多创新是随机的,只要在课堂上学生能动起来,这种创新的思维火花是到处都可以捕捉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本身就必须走创新之路,而这种创新首先必须通过课堂这个载体。诚然这就需要教师有刻苦钻研、探索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这样,才能向初中政治课堂要质量,也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新课程下初中政治课堂中创新之路就会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评价机制小组合作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