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

2017-05-09 17:22庞春红
关键词:课程理念品德教学品德与生活

庞春红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是最好的教育,并且小学教学的课程理念也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因此,小学品德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真正生活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关键词】课堂 品德教学 现实生活 生活教育 课程理念 课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00-01

引言

小学生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課程,可见该课程的开展需要结合具体的活动实践,活动方式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力求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这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下的课程理念,也肯定了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品德与生活》对小学生价值理念的形成、是非标准的树立具有启迪作用,必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本文就如何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进行了浅析。

1.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些优秀的教师创新性的提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想品德,并考虑到教学实际情况,采取让学生扮演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故事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启迪学生多角度换位思考问题。丰富多彩、情真意切的生活案例故事更容易帮助学生领会品德课程的思想内涵,增强责任意识。例如在学到《我给爸妈一个惊喜》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创设家庭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学生轮流扮演孩子和父母。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自由谈论自己扮演的角色,指出扮演角色在心理感情上的变化,父母在收到礼物时的欣慰以及孩子对父母深深的爱与感谢,并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及鼓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

再如学到《嗨,你好!》中的看一看做一做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展示图画,组织学生表演情景剧《受伤后》,,模拟医院背景,对医生、病人和护士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从旁协助。通过角色上的扮演。活动结束后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感想,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医生和护士需要团结协作公共帮助病人,在学校和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有的学生会觉得当我们不小心受伤后,一定要学会求救等等。课本上的小故事,经过学生们的表演,更能引发学生产生共鸣。

2.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只从课本上认识道德,对小学生来说太过抽象晦涩,为深入提高品德认识,必须辅之以相关活动拓展,帮助学生深化明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课,就是深化认识的良好途径。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冲突或矛盾的道德认识观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自由阐述观点及理由。这种方式的辩论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又能让学生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深化道德思想认识。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辩论环境,像在进行到《我的小秘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对谁懒觉这一习惯好不好展开辩论。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调节好气氛并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辩论结束,做好总结工作。在学生的相互对抗辩论中,学生能够集他人所思之长,认识到早睡早起身体好,要及时改正睡懒觉的不好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又如在教学《开心十分钟》时,由学生对课间活动存不存在危险因素展开辩论,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间短短的十分钟能产生什么危险呢,有的学生则能够想到活动不当会受伤等危险,经过激烈的辩论,学生能够明白,要想让课间十分钟真正开心起来,需要注意一些小问题,远离危险活动地点、避免猛跑等等。

3.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真正将思想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知与行结合起来,更好的理解内化品德教育。在《神奇的种子》一课中,利用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引领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种子,揭发种子的奥秘。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主动走进大自然寻找常见的种子,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种子,在玩乐的过程亲近大自然。

4.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的年龄特征,相关社会经验欠缺,知识储备不足,教师在进行教学中需要有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醒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所见所闻,并将自己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大胆的发表见解,提高认识。如教学《别人眼中的我》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胆发言,先猜测父母同学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发现其中的差异。教师记录好学生们的发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自己是不一样的呢、是不是生活中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或是自己曾经做了让别人感动的事情吗?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启迪学生做更好的自己,发扬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改正自身的缺点,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价值观道德观。

结束语

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活起来,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品德课的主人翁,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使得“品德”与“生活”的实际意义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范铭.中小学课堂教学中“非期待答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猜你喜欢
课程理念品德教学品德与生活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学而明 学而悟 学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