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策略

2017-05-09 04:56马丽
关键词:食物链图表情境

马丽

【摘 要】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要通过对内容的背景、情境的拓宽,在维度上加强多向联系,在方法上注重实践,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以体现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30-01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作用,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出色的课堂提问可以使“一脸疑团”的学生“豁然开朗”,也可能把“一潭死水,波澜不惊”的被动局面转化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热闹场面。

一、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

情境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为目的的,从而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在特定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比其它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更有力和更有用。开创“情境”就是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的物理或社会情境中,使学生有可能在真实的、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形成科学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模型、录像、计算机软件来创设情境,如以"水污染"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提供的背景材料有"天然水源介绍"、"工厂污染水的排放"、"水污染的危害"等录像资料;用挂图来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用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来说明DNA的结构;将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结构、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内容编制成教学软件;通过身边的生态系统的展示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从而将静态知识化为动态情境,将微观结构化为宏观情境。

二、注重背景,巧妙转换

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它具有直观、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等特点,是表达、概括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也是高考命题喜欢采用的形式之一,同时它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新教材不再对每幅图表配以大段解释性文字说明,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并不仔细去深究这些图表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结合背景知识从这些图表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把课本内的有关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与图表中相关信息建立联系,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与图表紧密结合,在头脑中构建新的图表一知识体系,揭示问题的实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证实只有将图、文有机结合,抓住知识要点,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图表转化以及用图表反映生物学现象及规律等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分析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时,我先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去读图,然后鼓励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信息转换,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再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很容易找到坐标图中的几个关键点和变化趋势,效果特别明显。这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促使他们主动接受新知识。

三、设计系统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

生物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设计多个连续问题时应预先计划一下,使设计的问题有层次有系统,前后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的认识沿教师设计的阶梯而上,不仅使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如在“提高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一节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强弱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学生要独立回答此类问题,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要求,把问题设计成一系列简明、集中、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顺理成章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所谓延伸式问题,就是将原来的问题进行改造、延伸,这样可使学生在思路上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换位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围绕教材中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图中有几种成分?②几条食物链?③哪条食物链最短?④哪条食物链最长?⑤在最长、最短食物链中,猫头鹰属第几营养级?⑥兔、鼠、食草昆虫是什么关系?⑦蜘蛛、青蛙是什么关系?猫头鹰与狐呢?食虫鸟与蜘蛛呢?⑧狐、猫头鹰有没有关系?⑨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最少的食物链分别是哪些?⑩此系统还缺少何种成分?

四、实验能力也是学生提高应试水平,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

学生通过教材中的实验,要感悟实验的设计思想,总结实验涉及的基础理论原理和實验设计原理,能控制和改进实验条件,能使用实验仪器并完成实验操作,会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能总结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的方法。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或野外实习的方法,如到当地的育种单位,调查了解当地作物的杂交育种情况,或调查了解当地的遗传病情况等。这样,让学生的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利于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总之,课堂提问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了新的内涵,课堂提问的效果,不在于问题的多少,也不在于问题有多难,而是看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是否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高水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运用教学技巧,对问题回答作出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意识,发展学生高品质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华.高中物理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术理论[J].2005.(31).

[2]吴贤.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才之路[J].2006.(14).

[3]李俊.新课导入艺术探究.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食物链图表情境
长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类食物链模型正解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食物链
护患情境会话
神奇的食物链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