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朝清供伴奇石

2017-05-09 03:21俞莹byYuYing
宝藏 2017年3期
关键词:博古奇石花瓶

文/俞莹 by YuYing

岁朝清供伴奇石

文/俞莹 by YuYing

正月的第一天为一岁之朝、一月之朝、一日之朝,故又称作三朝。岁朝之时,每家每户照例都要张罗一番,喜迎新春。其中,供置一些吉祥如意、祈福养眼的物品摆设,也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俗称岁朝清供。大概是从宋代以后,画家们开始将清供之物渲染成图,平添节日吉庆祥和的气氛,祝福岁朝的到来,又称“岁朝清供图”。这在传统绘画题材中,是一个独特的题材,历代名家高手多有应景即兴之作。

清供,又称清玩,包括金石、书画、文玩、盆景、赏石、花果等可供赏玩的物品,大都具有特定的寓意。国人一般将相关期盼含蓄地表现在某一种具体的事物中,尤其是人们向往的福、禄、寿、喜、财等等,通过象征、谐音、表号等方法,寓意于物品之中。这在明清两代尤为盛行,所谓图必有意,纹必吉祥。岁朝清供所反映的,其实就是一种吉祥祈福文化。所以“岁朝清供图”中的许多器物、玩好都有特定的象征(吉祥)意味,是一种形象化了的符号。比如,蝠和佛手表示“福”,鹿或香炉表示“禄”,松与蟠桃表示“寿”……

实际上,岁朝清供与博古是一脉相通的。所谓博古,原来就是指集古代器玩(青铜器)之大成,源自宋徽宗敕撰、王黼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一书。这与北宋时期复古风气盛行有关。到了明代中后期,复古之风再起,博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凡印拓或仿摹钟鼎等古器物的画称“博古画”,这在各种古代书画工艺品中频频可见,形成了一种流行的题材。最初寓有博古通今、尚古尊儒之意,到了后来更多地反映出吉祥纳福的意味。“岁朝清供图”和博古图的许多题材是相同或相通的,只不过“岁朝清供图”更多地强调祝福吉庆之意,更突出了时令节气和佳节气氛这个特点,才会出现爆竹、灯笼等节日特征的器物。

其实,岁朝清供更多是一种以插花为主体的环境艺术,时令花果必不可少。岁末年初,时令花果无非是天竹、腊梅(梅花)、水仙、菖蒲、佛手、贡桔之类,一般取其颜色鲜丽者可悦目养眼。插花之瓶,也成为了聚焦点。早在明代中后期,一些鉴赏家如屠隆、高濂、文震亨等就阐述过瓶花的供置,鉴赏家张谦德著《瓶花谱》,专门论述了花瓶、瓶花及其插法;文学家袁宏道著有《瓶史》十二篇,沿其余绪,影响甚广。

“岁朝清供图”最为常见的花瓶,虽然是作为插花之用,但其还寓有平安(瓶与平谐音)之意。由此还组合迭出,创意纷呈,如牡丹花插于瓶中,表示“富贵平安”;四时花卉分别插于瓶中,表示“四季平安”;一丛竹子插于瓶中,表示“竹报平安”;一枝笙、三枝戟插于瓶中,寓意“平升三级”……梅瓶是最为常见的花瓶,其造型之优美程度堪称天下第一,这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厚底的瓶式,以口小仅能容插梅枝而得名。其实在唐宋时期,这类瓶是作为储酒之器,都有瓶盖(传至后世大多遗缺),所以也是一种移用。自此以后,花瓶成为厅堂案几最主要的摆饰,它在更多时候并非用于置花,而是清供,与之配合的往往是供石(包括云石插屏),两者左右对设,对比强烈,寓有平安长寿之意。

腊梅(梅花)是岁朝最为多见的插花,也是象征冬令新春的鲜花,包括“岁寒三友”“四君子”都有其身影。现代作家汪曾祺作有《岁朝清供》一文,其中提到:“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与时令花果鲜活的养眼不同,对比强烈的是那些金石古物,带有一种岁月沧桑感。其中,石头(奇石)往往被视为“寿”的象征。亦古亦今的奇石,在所有器物、玩好中可谓鹤立鸡群。因为其古老性(与天地同寿),所以便成为长寿的象征(俗称“寿石”)。传统吉祥纹饰图案中有关长寿的对应物件并不少,如松、鹤、龟、桃、绶带鸟、猫和蝶(耄耋)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奇石既是长寿的一种表意符号,也是从属于传统吉祥文化范畴的宝物。过去有许多与祝寿相关的图案纹饰,都有奇石的身影。比如群仙祝寿,通常是水仙花与奇石(太湖石)的组合。

博古题材之流行,瓷器是一种重要的媒介。明末清初,因为政治动荡,战乱不断,官窑制作几乎陷于停顿状态,与此同时,民窑(青花)瓷器盛行堂名吉语款识。这些瓷器,有的出自原来制作官窑的工匠之手,所以制作精良,被视为下官窑一等。其中,出现有不少带有博古字样的吉语款,如应孔堂博古制、应德轩博古制、兆裕堂博古制、慎德堂博古制、永益鼎玉博古等。特别是,这段时期瓷器的吉言赞颂款识之中,与奇石有关的非常之多,而且几乎主要集中于康熙一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玉石雅玩、玉石佳珍、美玉宝石之珍、玉堂宝石奇珍、奇石宝鼎之珍、奇石美玉之珍、奇石席上之珍、奇石鼎玉雅制等名目。其中,频频出现的“奇石宝鼎之珍”吉言款识,首次将奇石与古代青铜彝器相提并论,显示出其身价的不凡。“奇石”一词在古代瓷器乃至工艺品中首次高频率地反复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奇石已经在主流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玩石之风盛行。

关于博古与岁朝清供图,印象之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笔下着墨尤多。陈洪绶绘有《博古叶子》(叶子是一种酒筹、酒令相类的东西),它以历史人物故事为内容,一叶一事,共四十八幅,是版画史上极为重要的史料。陈洪绶对于博古清供类的物品似乎情有独钟,在许多画作中均有描绘,有的为主体,更多的是配角。这其中,奇石形象尤为多见。有的是湖石形象,也有的是灵璧、英石类的供石,但基本为稳底的砚山类,唯一有底座的是其绝笔画《西园雅集图》(作于清•顺治九年,系未竟之作,后由清代画家华喦补璧,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天然石案上有一方类似灵璧石的山子供置于木座之上。这也是清代奇石木座极为重要的实证。记得有一次,在常州博物馆看到过海派画家谢稚柳(常州籍)捐赠的《仿老莲居士笔手卷》,系画家在30年代末临摹《西园雅集图》之作,其中的那方(灵璧)石山子被描绘的格外醒目,印象深刻。

与瓷器花瓶、青铜彝器(有时候取代了花瓶的功能,具有独特的实用功能。如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指出:“花瓶以古铜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不特古色可玩而已”)等的高调亮相相比,奇石的身影在岁朝清供图中可谓若隐若现。奇石形象一般多是传统瘦漏透皱类(太湖石)的抽象造型,没有特定的主题。有时候奇石形象是用岩石或是山峰取代的,也是带有寿比南山之意。除了传统山子类造型外,偶而也会见到砚山(笔山)造型的奇石,其并非完全是装饰、象征的意味,往往兼有实用的功能(笔架),属于文房之玩好。

奇石在博古图中供置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带有木座的,一种是带有石盆的。尤其是后者较为多见。在清代开始,博古图有时还能见到盆碗以供的雨花石、插屏以供的云石等多种形式。

故宫收藏有清•郎世宁设色纸本《平安春信图》立轴,描绘了雍正帝和皇四子弘历(即日后的乾隆帝)品竹赏梅的情景(据考,其实应该是年轻和中年时候的乾隆两个形象的合璧),其实就是一幅岁朝清供图,老者手持梅花一枝,少者手持竹枝一杆。竹子寓意为竹报平安,梅花则是预报春信。画上钤印乾隆御用印章四方: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这是幅清代宫廷的纪实绘画,其人物和现场置景应该都是写实有据的。过去人们都是注意到了人物的形象,并没有关注到画面右下方石桌上的摆设——大概也没有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2015年8月,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了“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宫廷艺术大展”。此次展览收集了包括龙美术馆馆藏和来自全球藏家的260余件清三代顶级宫廷艺术藏品,涵盖了书画、瓷器、玉器、古籍善本、缂丝、漆器、玻璃器、珐琅器、紫檀家具等十余个门类,堪称精品荟萃,盛况空前,让人印象深刻。我注意到一幅来自私人藏家的清•郎世宁设色纸本《平安春信图》立轴。这幅画与故宫藏郎世宁《平安春信图》构图完全一样,尺寸和色彩略有不同,应该是同时创作的复本。我仔细观察到画面右下方的石桌上的摆设:一根(竹木)如意,一件青铜彝器,一册古籍,还有一盆石供——右前方的一架盆架上面,是一个盆碗,里面分明供置着五色斑斓的雨花石。这应该是雨花石首次出现在画作上(最早见诸图绘的,是明代万历年间林有麟的《素园石谱》),也是清宫中收藏雨花石的物证。

猜你喜欢
博古奇石花瓶
拓本博古画:金石传拓与中国画的交汇
奇石共欣赏,雅石相与识——黄岩博物馆馆藏奇石赏鉴
我画青花瓶
花瓶怎么碎了?
博古通“经”,养生亦养心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长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泽东
王明、博古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