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来朝的永乐迁都庆典

2017-05-10 09:48李宝臣
北京观察 2017年4期
关键词:陈诚使团永乐

文 李宝臣

万国来朝的永乐迁都庆典

文 李宝臣

无论郑和下西洋还是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都是在“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政治期待中进行的。两支庞大使团所经之处通过各种方式,调解该地域国家部落之间冲突,消除隔阂,维系海上与陆路交通顺畅安全,迎来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繁荣稳定局面。

永乐登基之后,在筹备迁都北京之际,又柔远怀人,派郑和率船队远航与傅安、陈诚出使西域。这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性大事,两者伟大成就于永乐十九年正月朔旦,在奉天殿的盛大庆典上交相辉映,展现了皇朝的开放心态与引领世界的文化、制度自信。

营建北京核心建筑

永乐迁都北京营建工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至四年七月。元年正月十三日升北平为北京,在此设立了只有都城才能拥有的机构;第二阶段:自四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准备物资,征用工匠民夫。派工部尚书宋礼等人分赴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采木、泰宁侯陈等沿运河督造砖瓦;第三阶段:自十四年八月至十八年十二月。经过四年多的建设,完成了西宫1630余楹,和以正阳门为正门的都城、以承天门(天安门)为正门的皇城、以午门为正门的紫禁城以及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前朝三大殿、后廷三大宫及东西六宫、皇太孙宫、十王邸等殿宇共8350楹。合计殿宇9980余楹。

营建完工之际,十八年十一月诏改北京为京师,并定于十九年(1421年)正月朔旦,在奉天殿举行正式迁都庆典。

明代北京城建格局贯彻了皇权中心原则,容纳了华夏文化成就与哲学思考,通过雄伟高大、金碧辉煌的宫苑建筑群,烘托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公正无倚。早在汉初萧何就指出:“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

重新规划营建的北京概括了有史以来都城制度和都城社会变革与进步的成就,在技术上、知识上、伦理上、哲学上、美学上、政治思维模式上,延续历代都城遗产精华并加以创新,使都城空间构架、政治立意更突出了皇权一统引领世界精神。

朝廷盘踞都城的中心区,并向南北延伸形成全城建筑中轴线,这一南北延伸的系列建筑,是城市空间架构的灵魂,撑起四城纵横平直交错的网络。自正阳门起,往北依次为大明门、千步廊,皇城广场、金水桥、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皇极门)、奉天殿(皇极殿)、华盖殿(中极殿)、谨身殿(建极殿)、内廷广场、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后苑、钦安殿、顺贞门、玄武门、北上门、万岁门、镇山(万岁山)、北中门、北安门、北安门外大街、鼓楼、钟楼。后来嘉靖增筑外城,中轴线从正阳门南延,过五牌楼,正阳门大街,经天桥,到永定门。全长约十三里。贯穿外城、内城、皇城、宫城。

奉天殿作为皇朝一统权力的象征,是营建工程的重中之重。《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七十称“原旧广三十丈,深十五丈”。明代营造尺约合31.7厘米,一丈即3.17米。永乐迁都创建的奉天殿,面阔达到95.1米,进深47.55米。曾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

为了检测本文设定的基于河道行洪能力复核的防洪工程施工技术模型的评估效果,与传统防洪工程施工技术模型进行了对比。

郑和(1371-1433年)

郑和下西洋扬威布恩

在规划营建迁都北京同时,成祖又着力营造外部环境,派遣使团海陆并举四向出行,宣和教化,柔远怀人。

郑和,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人,乳名三保,本姓马,回族,生于洪武四年(1371年)。十五年明军征云南,马三保被掳遭宫刑,时年11岁;二十三年入燕王府;永乐二年(1404年)33岁时,因战功卓著,成祖御书赐姓“郑”,从此改名郑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率27800余人,从南京龙江港出发第一次下西洋,“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五年九月初二日返回。其后又六下西洋,分别是永乐五年九月至七年夏;七年九月至九年六月;十一年十一月至十三年七月(本次航行跨越印度洋抵达波斯湾);永乐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分船队到达忽鲁谟斯);十九年正月至二十年八月;宣德五年闰十二月至八年七月(接近非洲南端莫桑比克海峡)。返航途中,郑和于四月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享年62岁。

何谓西洋,界点何在,近世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一种是沿袭元朝传统,以马六甲海峡西口的韦岛(PulauWe)为界,以西为西洋。另一种遵从晚明张燮《东西洋考》之说“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

郑和七次远航,总航程超过三十万公里,综合《明史郑和传》与其随员费信之《星槎胜览》、马欢之《瀛涯胜览》与巩珍之《西洋番国志》所记经由到访的国家部落至少在六十个以上,到达了今越南、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

郑和下西洋本着“天下同福,厚往薄来”精神,使朝贡外交、朝贡贸易大行其道。巨型船队,带去了陶瓷、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制品、铜钱等,换回了珠宝、香料、药材、珍奇动物等。

船队所到之处,首先向当地国王或酋长宣读诏敕;其次,赏赐其王、妃、臣、僚等,赐物不外金币、锦绮、纱罗、瓷器之类。同时也接受该地国王或酋长的贡纳;最后,则为市场交易。不仅如此,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文化,“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传播中华礼仪礼法、天文历法、医术、度量衡制度、农业技术、建筑技术、雕刻工艺、造船航海技术等等。

回程时还免费搭乘觐见大明的各国君长或使团。没有郑和的远航,许多国家部落就不能近距离地感知中华文明,从而激发必欲前往的热情,促成一睹中华风采的长途旅行;没有郑和的远航,就不可能迎来永乐朝万国来朝盛况。远隔重洋地处遥远的国家部落,无论在财政上还是技术上,组成庞大使团自动泛海而来都是难以想象的。永乐期间,使团多由大明负责接送。

李约瑟曾说:“在1420年前后,中国海军也许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其他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郑和下西洋期间,船场遍及东南沿海;海军拥有舰船三千八百余艘。郑和每次下西洋船舶编队二百艘上下,最多的一次达二百四十余艘。舰船根据规模与功能分为五级: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

宝船,远航参与者巩珍谓其“体势巍然,巨无与敌”。《明史郑和传》记其尺寸: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马船,又名马快船,专司物资供送。粮船,装载粮食补给。坐船,亦称战座船,明沈愍《南船记》说“战船曰座,即边营陆寨之帅幕也,号令之所以真气者也。”战船,护航舰船。

福州闽江口郑和广场上的郑和下西洋雕像

近代航海史研究,关于宝船的体量、宝船是否出海远航存在诸多质疑。如果以明代工部颁行的木尺长度约合0.314米进行换算,那么在靠木料拼接造船时代,打造长139.41米,宽56.52米的巨船是否可能,即使可以造出,而船的整体坚固性是否经得住狂风巨浪的冲击,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学术贵怀疑精神,而考据则需细致周密,若想完全颠覆史籍记录的尺寸,尚需时日多方求证。不过,当代技术虽然精尖复杂,能量巨大,远远胜于古人,但是先民的工艺绝活,也常常让今人难以洞察其中奥妙,这方面事例枚不胜数。

郑和使用海道针经是当时最先进的导航技术。航行白天用指南针导航,按约定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间则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保持航向。以灯笼显示航行状况,遇到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联络。船体稳定、抗沉性强,故行船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之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海难。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航,不但晚得多,而且,在规模、组织等方面,都远远逊于郑和船队。

晚明茅元仪《武备志》记录了《郑和航海图》使之得以传世。图分作40幅,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图标530多个地名,域外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在涵盖范围和实用性方面远远超过同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李约瑟《中国科技史》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从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做出了很高的评价。英国海军军官孟席斯(Gavin Menzies)《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认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了环球航行,并先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与澳洲。

重振“丝绸之路”柔远怀人

海路畅通的同时,通使西域也毫不逊色。纵贯欧亚大陆上千年的“丝绸之路”在永乐年间再度辉煌。与郑和下西洋相辉映的是傅安与陈诚多次远赴西域诸国,重振“丝绸之路”的和平之旅。海陆并重促成“万国来朝”盛况。

傅安,字志道,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以吏起家,由四夷馆通事舍人累迁兵科给事中,自洪武二十八年至洪熙元年(1425年)期间,六次出使西域。陈诚,字子鲁,号竹山,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七年进士,自洪武二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二年期间,五次出使西域。在此简单介绍两位几次重要的出访。

洪武年间,地处中亚的帖木儿帝国日益强盛,向西击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连远在欧洲的西班牙国王也尊其为义父;向南攻掠印度。帖木儿对东面的大明素来恭顺,洪武二十一年曾遣使至金陵朝觐,然而,他心有不甘,就像法国布里哇《帖木儿帝国》所说“他的终身梦想就是解除对中国的臣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太祖“欲远通西域”,派傅安与御史姚臣、中官刘惟等携玺书金币,率1500人的使团出使帖木儿帝国。这是中外史籍记录的明朝到达中亚的第一个使团。然而使团到达时,帖木儿态度顿变,强迫使团投降遭到严拒。帖木儿为显示强大,命人引导傅安等遍历其国“周行万数千里”,历时六年才返回撒马尔罕。然而傅安“始终不屈节”而被扣押。

永乐二年(1404年),帖木儿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召集“蒙古大会”,宣誓“反明复元”。率兵二十万号称八十万“东征”,然事与愿违,是年冬天,大军行至兀答刺儿(今哈萨克斯坦奇穆肯市)时,帖木儿染病过世,远征化作泡影。

帖木儿过世,子侄儿孙争夺王位而陷于内战。永乐五年帖木儿之孙哈里遣使与大明修好,滞留其国十三年之久的傅安、杨德文等人得以回国。明陈继儒《见闻录》卷一说,“初安之使西域也,比归,须眉尽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监刘惟俱物故。官军千五百人,而生还者十有七人而已”。第二年,傅安再次出使帖木儿帝国。七年,“撒马儿罕、哈烈、火州诸国随安等入朝,贡西马五百五十匹。”九年,别失八里(东察合台汗国)王马哈麻贡献名马、文豹。傅安奉命护送使臣归国。返程时,马哈麻再派使臣随行,途经之处,火州王子哈三、柳城万户观音奴、土鲁番万户赛因帖木儿亦派使臣随至京师。

十一年九月,另一位和平使者陈诚奉命选“故元遗臣后人”组团第二次出使西域。次年十月抵达帖木儿帝国首都赫拉特(今阿富汗赫拉特城)。一路上,陈诚走访中亚各国,以大明特使身份先后册封达什干、迭失迷、赛兰、沙鲁海牙等国王。十三年十月返回金陵,中亚、西亚一些国使团随而来访。其中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使团多达三百人。陈诚将旅行见闻汇集成书,分别命名为《西域行程记》(原名《使西域记》)与《西域番国志》进呈。

朝廷随之在新疆哈密,甘肃凉州等地设立“互市”,帖木儿帝国也重修了废弛的伊朗西部古驿道,打通土耳其至埃及之路。元末明初一度凋零的“丝绸之路”重振商旅繁荣。十四年四月,陈诚第三次出使帖木儿帝国,两国达成商贸协议。

十六年陈诚第四次出使西域,十月至帖木儿国首都赫拉特,带去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和郦道元的《水经注》两部典籍的译作,中国农业灌溉技术从此在中亚传播。十八年十一月,陈诚携中亚各国回访使团五百人返归北京。朝廷派六千骑兵自肃州一路护送,沿途自由参观。到京之后,帖木儿使节阿尔都沙进献的宝马,乃是帖木儿的坐骑,以此“表示最敬之意”。

迁都盛典万国来朝

十八年岁末海陆两道使团云集北京,礼部负责接待事宜。永乐年间是外国君长使臣到访最为频繁的时代。当时规定,使团到来,如无特别指令,都住进会同馆(在今东单三条,正统六年东江米巷增建会同馆三所称“南馆”,旧有的三条六所始称“北馆”)。到访者若是君长,礼部官员先往宴请,第二天往奉天殿朝见,如赏赐国服,则必须穿戴。朝见时,行八拜礼,随后,往文华殿朝见皇太子,行四拜礼,伴同官员随之行礼。如是使臣待遇降低,需要在礼官带领下习礼三天,择日朝见。若赶上大朝会,则随班行礼。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旦,新落成的奉天殿轩辕壮阔金碧辉煌,朝廷文武百官和各方使臣齐集,庆祝正式迁都。庆典隆重恢宏,气势磅礴,彰显宇内同庆,德霈万邦的天朝气象。《明太宗实录》十九年正月甲戌朔条谓“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当日清晨,君臣及来访君长使节齐集奉天殿前广场。皇上升坐奉天殿,典礼依序进行,高潮在皇上传制之后,百官及使者拱手加额在赞礼官的带领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随之集体行四拜礼。

随后在奉天殿举行庆祝宴会。四品以上官员在殿内东西相对列坐,五品以下在殿外丹墀。外国国王班列侯伯之下。使臣则按品级序坐。

宴会共进酒九爵。每一次进酒。都要奏乐,教坊司表演舞蹈、百戏助兴。十二天后,以郊祀礼成再次举行大宴。随即赏赉使臣,三、四品每人钞百五十锭,锦一段(四匹)、丝三表里;五品钞百二十锭、丝三表里;六、七品钞九十锭,丝二表里;八、九品钞八十锭,丝一表里;未入流钞六十锭、一表里。皇上说“当怀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给赐赉,虽加厚不为过也”。

陈诚(1365-1457年)

出席迁都庆典的国家,《太宗实录》十九年正月甲戌朔条仅谓“忽鲁谟斯等十六国”,而无具体名录。一个月后,《太宗实录》十九年正月癸巳(三十日)条谓:“使臣还国赐钞币表里,复遣太监郑和等赍敕及锦绮纱罗绫绢等物”送行。据此推断这十六国可能仅是搭乘郑和船队到访之国,并不包括自行泛舟与陆路而来的。实际出席庆典的使团要多于此数。两年后,《太宗实录》永乐二十一年九月戊戌(二十日)条记礼部报告:“西洋古里、忽鲁谟斯、锡兰山、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木骨都剌、柯枝、加异勒、溜山、喃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等十六国遣使千二百人贡方物至京。上命礼部在会同馆宴请,如例赐赍遣还,官方按值收购其所带土物”。这一记录有助于大致弄清出席与可能出席十九年元旦庆典的国家使者。除上述十六国之外,还应包括古麻剌朗(在今菲律宾棉兰老岛)以及陈诚带回的帖木儿帝国等中亚国家的使团,以及与大明交往频繁的朝鲜、苏禄、榜葛剌琉球、真腊、占城、暹罗等。

在众多的朝贺使者中,斡刺义亦敦奔是古麻剌朗国王,他于永乐十八年十月随明朝出使该国的张谦来到北京。这是历史记载的该国首次来朝,应其请求,成祖授之以印诰、冠带,册封为王。次年四月,斡刺义在返程途中病逝于福建,以王礼葬于闽县。

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刺和西王、峒王妻共率340余人浮海来朝。时成祖驻跸北京,八月初使团北来。成祖按待泥与满剌加国王之礼接见赏赐。八月二十七日使团辞归,十五天后,行至德州,东王巴都葛叭哈刺染病身亡,按王礼葬于德州城北。

郑和下西洋与傅安、张诚通中亚,频繁的中外交流,大明的朝贡国由洪武年间的十几个增至七十多个。形成“万国来朝”局面。

成祖以“天下同福,厚往薄来”引领世界,构筑世界和平,终于促成朝觐使团络绎不绝。无论郑和下西洋还是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都是在“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政治期待中进行的。两支庞大使团所经之处通过各种方式,调解该地域国家部落之间冲突,消除隔阂,维系海上与陆路交通顺畅安全,从而建立大明与周边国家部落的长期友好关系,迎来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繁荣稳定局面。俗语讲弱国无外交。引领世界,维护和平,共享繁荣的王道精神靠的是开放自信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系北京文史馆馆员、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徐飞

猜你喜欢
陈诚使团永乐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彩色笔动起来
美将6家中国媒体列为外国使团
陈诚的四年级
狠心的龙虾妈妈
爱情不止眼前的苟且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寻找《永乐大典》
韩国委任“韩中友好守护天使”
《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